馬維芳
摘要:應收帳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等業務,應向購貨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是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所形成的債權,主要包括企業出售產品、商品、材料、提供勞務等應向有關債務人收取的價款及代購貨方墊付的運雜費等。但應收賬款會減慢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和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收不回來的壞賬。
關鍵詞:應收帳款;管理
1 影響企業應收賬款大小的因素一般有:
同行業競爭。每一個企業為了能使自己在激烈競爭中取勝,擴大企業商品銷售,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就不得不以某一優惠的條件來吸引客戶,而賒銷正是達到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企業間的競爭愈激烈,賒銷使用的愈廣泛,銷貨單位提供的信用就越多,占用在應收賬款方面的資產就越大。
銷售規模。企業每天在市場上銷售的商品越多,占用在流動資產周轉各階段的資產就越大,因為應收賬款是流動資產周轉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也就毫不例外地會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而增加。
企業的信用政策。即企業的信用標準、信用期限。當企業提供的信用期限較長、折扣率較低時,企業應收賬款數額就會增加,銷售量增多;反之,企業提供的信用期限較短、折扣率較高,占用在應收賬款上的資產數額就會減少,但銷售量會受到影響。除此之外,還有企業產品在市場上的需求情況、產品質量、季節變化等因素也會影響企業應收賬款的占用量。
應收帳款是企業流動資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及時收回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和再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
2 企業發生應收帳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
第一,商業競爭。這是發生應收帳款的主要原因。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作用迫使企業以各種手段擴大銷售。除了依靠產品質量、價格、售后服務、廣告等外,賒銷也是擴大銷售的手段之一。相同條件下,賒銷產品的銷售量將大于現金銷售產品的銷售量。出于擴大銷售的競爭需要,企業不得不以賒銷或其他優惠方式招攬顧客,由此引起的應收帳款,是一種商業信用。
第二,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商品成交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經常不一致,這也導致了應收帳款。就一般批發和大型生產企業來講,發貨的時間和收到貨款的時間往往不同,因為貨款結算需要時間。結算手段越落后,結算所需時間越長,銷售企業只能承認這種現實并承擔由此引起的資金墊支。由于銷售和收款的時間差而造成的應收帳款,不屬于商業信用,也不是應收帳款的主要內容。
3 應收帳款管理的目標
既然企業發生應收帳款的主要原因是擴大銷售,增強競爭力,因此,應收帳款管理的目標就是求得利潤。應收帳款是企業的一項資金投放。是為了擴大銷售和盈利面進行的投資。而投資肯定要發生成本,這就需要在應收帳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超過增加的成本時,才應當實施應收帳款賒銷。
4 應收帳款的管理
應收帳款的形成增加了企業風險。特別是現在,用戶拖欠企業帳款者越來越多,帳款回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企業必須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
4.1 完善應收帳款的管理環節
在銷售合同中明確各項條款。在與經銷商簽訂銷售合同時,要注意以下事項,以避免日后處理應收帳款時與經銷商產生分歧而帶來經營風險:
a.明確各項交易條件,如:價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運輸情況等;
b.明確雙方的權利和違約責任;
c.確定合同期限,合同結束后視情況再行簽訂;
d.加蓋經銷商的合同專用章(避免個體行為的私章或簽字);
定期的財務對帳。財務要形成定期的對帳制度,每隔三個月或半年就必須同經銷商核對一次帳目,以下幾種情況容易造成單據、金額等方面的誤差,廠家要尤為重視:
a.產品結構為多品種、多規格;
b.產品的回款期限不同,或因經營條件的不同而同種產品回款期限不同;
c.產品出現平調、退貨、換貨時;
d.經銷商不能夠按單對單(銷售單據或發票)回款;
e.要主動拒絕用貨款墊支其它款項(客戶返利、破損產品貨款、廣告款、終端銷售推廣費用等);
以上情況會給應收帳款的管理帶來困難,因此要制訂一套規范的、定期的對帳制度,避免雙方財務上的差距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造成呆、死帳現象,同時對帳之后要形成具有法律效應的文書,而不是口頭承諾。
對產品鋪貨率的正確理解。如果產品鋪貨率提高,會增加銷售機會(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便利性),但應收帳款和經營風險也同時增加;如果降低鋪貨率,經營風險雖然降低了,但達不到規模銷售的目標。所以正確、合理的解決產品鋪貨率問題,對降低應收帳款,保證貨款的安全性是有幫助的。因此我們建議在產品不同銷售階段、或根據產品不同的銷售策略、或根據市場推廣的強弱勢而采取不同的產品鋪貨政策。
減少賒銷、代銷運作方式。銷售人員為了迅速占領市場,或為了完成銷售目標而采取賒銷、代銷的運作模式。這種銷售模式是經銷商拖欠應收貨款的土壤,并極易造成呆、死帳的出現。我們要制訂相應的銷售獎勵政策,鼓勵經銷商采取購銷、現款現貨等方式合作,盡量減少賒銷、代銷的方式。
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我們在制定營銷政策時,要將應收帳款的管理納入對銷售人員考核的項目之中,即個人利益不僅要和銷售、回款業績掛鉤,也要和應收帳款的管理聯系在一起,制訂合理的應收帳款獎罰條例,使應收帳款處在合理、安全的范圍之內。
建立信用評定、審核制度。在實際工作中,真正能夠做到現款現貨的經銷商很少,我們要建立信用評定、審核制度,對不同的經銷商給予不同的信用額度和期限(一般為半年)。對經銷商的信用管理要采取動態的管理辦法,即每半年根據前期合作情況,對經銷商的信用情況重新評定。
4.2 企業發生應收帳款后的管理
應收帳款發生后企業應采取各種措施,使企業損失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
實施應收帳款的追蹤分析。應收帳款一旦形成,企業就必須考慮如何按期足額收回的問題。這樣,賒銷企業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對該項應收帳款的運行過程進行追蹤分析,重點要放在賒銷商品的變現方面。企業要對賒購者的信用品質、償付能力進行深入調查,分析客戶現金的持有量與調劑程度能否滿足兌現的需要。應將那些掛帳金額大、信用品質差的客戶的欠款作為考察的重點,以防患于未然。
認真對待應收帳款的帳齡。一般而言,客戶逾期拖欠帳款時間越長,帳款催收的難度越大,成為呆壞帳損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業必須要做好應收帳款的帳齡分析,密切注意應收帳款的回收進度和出現的變化。
在應收帳款的帳齡結構分析中,企業財務管理人員要把過期債權款項納入工作重點,研究調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應收帳款的收現效率。對尚未到期的應收帳款,也不能放松監督,以防發生新的拖欠。
滿足應收帳款收現保證率。企業為了當期必要的現金支出,必須要取得與之相匹配的現金流入總額。企業既定會計期間預期現金支付額扣出同期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入額(包括可隨時支取的銀行貸款、短期證券變現凈額等)后的差額,就非要通過應收帳款的有效收現才能得以保證最低現金需求。
可以這樣說,應收帳款未來的壞帳損失對企業當前經營并非最為緊要,更關鍵的是現期實際現金到位的應收款要能夠填補同期現金流量缺口,特別是要滿足具有剛性約束的納稅債務,工資支付及償付不得展期調換的到期債務的需要。
建立應收帳款壞帳準備制度。不管企業采用怎樣嚴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著商業信用行為,壞帳損失的發生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業要遵循穩健性原則,對壞帳損失的可能性預先進行估計,積極建立彌補壞帳損失的準備制度。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應收帳款可以計提壞帳準備金。企業要按照期末應收帳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補償因債務人破產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已無法收回的壞帳損失,以促進企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