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摘 要:加強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是電視媒體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應當與電視業態及其屬性相適應,把創新放在首位,以提高媒體的影響力、引導力為目標,以制度建設為先導,以培育良好的職業精神為重點。要糾正各種模糊認識,扎實推進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
關鍵詞:電視媒體
一個企業要形成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是其中的重要支撐,這是不言而喻的。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電視媒體只強調“事業”屬性,“喉舌”功能,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自然無從談起。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逐漸推進,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被順理成章地提到議事日程,盡管還處于探索之中。筆者根據自己所在單位--湖南省衡陽都市頻道近十年來企業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對這一問題略呈管見,以求教于各位方家。
1 電視媒體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內在要求
加強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從根本上講,不是由主觀意志決定的,而是由電視媒體的生存與發展的客觀要求決定的。
第一,加強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是由電視業的產業屬性決定的。
電視機構是宣傳機器,“喉舌”是它的政治屬性。電視又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業”是它的又一重要的社會屬性。現代電視傳媒與現代企業就危機感而言,有著驚人的一致。如果產品無人問津,無論是企業還是現代電視傳媒,失去市場就失去了生存與發展的空間。與物質產品企業不同的是,電視媒體有一個“兩次銷售”的過程:先把電視的內容產品銷售給受眾,獲取收視率;再把收視率銷售給廣告客戶,獲取廣告收益。因此,電視媒體要生存、要發展,不光是聽命于“市長”,更要聽命于“市場”。要象物質產品企業那樣,抓好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推動內容產品的擴容提質。
第二,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是電視媒介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條件。
現代電視傳媒與過去的電視媒介的顯著差別之一,就在于現代電視傳媒是以市場主體身份躋身于市場經濟之中的。這樣以來,過去那種不計成本和只管做節目不顧收視率的想法和做法都會不合時宜,會成為歷史。電視媒體必須按照市場規則,實行量本利核算,進行收視率市場調查,進行節目研發。一切都必須圍繞“精細化”做文章。要想使“精細化管理”順利推行。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就是要在全體員工中形成一個共識。而在共識形成過程中,思想政治工作、企業文化建設將起到一個形成統一意志和價值取向的作用,是其必要條件之一。
第三,企業文化建設是培育電視媒體“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
任何一個電視媒體,如果靠照搬別人的節目樣式,克隆別人的節目形態來過日子,終究不會長久。如同物質產品生產企業一樣,只有擁有自己獨立的知識產權,才會擁有市場話語權。電視媒體擁有別人不易復制的節目、欄目,有自己的拳頭產品,才能使自己的立于不敗之地。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拳頭產品和核心要件形成的重要基礎,沒有全體員工的對內容產品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沒有大家齊心協力的堅強執行力,是形不成核心競爭力的。
2 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突出自身特色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電視媒體永恒的主題。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緊緊圍繞這一主題來實施。另一方面,電視媒體是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者,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又不能都照搬物質產品生產企業的模式,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來具體組織實施。
第一,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提高媒體的影響力、引導力為目標。
電視媒體傳播的節目很多,但無論是電視劇、綜藝節目、新聞節目、專題類節目還是對象性節目,也無論是新聞宣傳還是廣告宣傳,最終是以受眾滿意不滿意,歡迎不歡迎為評判標準的。你們節目受歡迎的面越廣,受眾忠誠度越高,媒體影響力就越大。你的節目不僅僅是搞笑、休閑而已,而是要使人們從節目中得到某些共鳴、啟迪或教益。受眾對節目認同度越高,你的引導力就越大。電視媒體的這些特性,決定了電視媒體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特質。它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只有社會效益顯著,才可能在第二次銷售中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它必須有文化品位,不能低俗化;它必須有高端影響力,不但影響普通受眾,還能影響高端決策層。這就是我們電視媒體企業文化建設的目標。企業文化建設活動的設置,制度的完善,預期效果的策劃,都必須圍繞擴大影響力,提高引導力來展開,從而彰顯出它的質的規定性。
第二、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制度建設為先導。
企業文化建設包括思想教育,業務培訓、制度建設、文化活動等。就文化企業而言,關鍵問題是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建立健全現代電視傳播制度。制度的確立要靠思想發動、統一認識,制度的實施要靠單位員工的認同和單位的輿論氛圍的有效調節,從而使之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動。有了一個好的機制和體制,很多深層次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從而保障電視媒體的健康運行。制度建設另一個方面,就是企業文化建設本身要形成一定的規制,沒有規制,東抓一鱗,西抓一爪,那就不是企業文化建設,充其量只是零碎的文化活動。因此,抓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首先抓制度建設,使企業文化建設制度化、規范化。
第三,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以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育和傳導為重點。
有一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微軟公司一位技術負責人向大家報告一個喜訊,他們在國際技術競賽中,七個項目中有五個項目獲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幾乎所有的人第一反問就是:是哪兩項沒有獲獎。因為在他們看來,獲獎只能代表過去,眼下最重要的是研究存在問題,力爭做得最好。這就是他們企業員工職業精神的折射。中宣部把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列入全國新聞行業“三項教育”的內容之一,是很有道理的。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就是塑造人,通過各種活動,強化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的培育與傳導。
3 電視媒體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糾正誤讀,走出誤區
我們搞了將近十年的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感到有兩個問題值得特別注意:
第一,不能把“企業文化活動”等同于“企業文化建設”。初始時,員工們往往以為搞搞籃球比賽,組織書法比賽,這就是企業文化建設。其實是一種誤讀。不錯,企業文化建設是需要開展一些文化活動,但是,文化活動只是企業文化建設的載體,必須把企業精神、企業的理念、企業的價值取向、企業的榮辱觀通過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影響員工。通過一系統的活動強化主人翁意識,進取意識和危機意識。另一方面,文化活動作為載體,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又必須不斷完善深化,更好地為企業文化建設服務。
第二,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有人認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任務就是當企業出臺某一規范性文件或某個重大決策時,通過各種形式加以宣傳,常年不懈堅持下去。這同樣是誤讀。企業的宣傳活動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說到底,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以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其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喜歡看籃球比賽的人都知道,低檔次的球隊往往是跟球不跟人,而高檔次的球隊只跟人而不跟球。同樣,低檔次的企業文化建設只是就事論事,活動搞得轟轟烈烈,活動過后,人們只是一種感覺上的愉悅。而高層次的企業文化建設,是通過活動使企業管理理念,價值取向入目入耳入腦入心。活動過后,人們感到的是心靈的震撼和啟迪。這才是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一個企業,員工素質越好,產品的文化含量越高,企業的發展底蘊就越厚實,因此,現在坊間流傳這樣的話:一流企業賣文化,二流企業賣專利,三流企業賣產品,四流企業賣勞力,一個沒有企業文化,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是很難躋身于產業的主導陣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