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獲得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我們在高職的教學活動中,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運用到課程集中訓練的項目教學中,學生普遍稱贊學到了真本事,增強了自學和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工作和溝通的能力。
關鍵詞:CDIO工程教育模式;課程集中訓練;項目教學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獲得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能力。我們在高職的教學活動中,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運用到課程集中訓練的項目教學中,充分體現“做中學”、“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理念,學生普遍稱贊學到了真本事,增強了自學和解決問題以及團隊工作和溝通的能力。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運作(Operate)。在進行課程集中訓練項目教學時,從產品的用途入手,進行創新性的構思和創新性的設計,并結合高職教育的特色,將產品制作成功,以產品的質量來評價課程集中訓練的教學質量,收到了極佳的教學效果。
例如:我們在進行三缸液壓系統教學實訓臺的項目制作時,根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充分發揮構思的靈感。在構思階段運用頭腦風暴法,許多同學提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如用行程方式控制三缸的順序動作、用壓力方式控制三缸的順序動作、用純液壓方式實現三缸的順序動作、用電子液壓方式實現三缸的順序動作、用小型可編程序控制器實現三缸的順序動作等,同學們表現得最活躍的階段就是構思階段,每一個同學都表現出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積極鉆研的學習態度,每一個同學都調動了自己的全部生活經歷、全部專業知識、綜合實踐技能,有許多巧妙的構思讓指導老師都開了眼界,如07級機電班的廖博文同學,將三個缸布置成三角形,07級機電班的姚建洲同學,將三個缸布置成垂直升降式,增加了缸的平衡要求。
在進行三缸液壓系統教學實訓臺的設計階段,根據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將構思的靈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設計方案。同學們提出的設計方案可以說是層出不窮,僅僅是元件的布置方案就不少于10種,插裝式、疊加式、集成塊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動力元件與執行元件平行布置等方案應有盡有。通過從先進性、實用性、經濟性等方面對各種方案進行比較,同學們從中獲得了設計和工程實踐的知識。
在進行三缸液壓系統教學實訓臺的制作階段,為了讓學生獲得過程和系統構建的能力,我們從原材料的準備、液壓元件的選型與購置、電器元件的選型與購置、液壓輔件的選用、自制零件的制作與加工、液壓系統的安裝、控制電路的安裝、系統參數的調試與檢測、系統故障的分析與排除等環節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凡是需要經驗的操作,創造條件讓學生反復練習;凡是需要理論的應用,引導學生反復驗證;凡是需要系統的知識,指導學生按操作規程辦事;凡是涉及到新的領域,帶領學生學會學習。看似一臺簡單的三缸液壓實訓臺,需要多名同學的團結協作、需要綜合運用鉗工、焊工、車工、銑工、電工、管工、液壓、檢測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是一個綜合的工作過程,是一次做中學的過程,是從構思到產品的實踐過程。
根據CDIO的運作,在“做中學”,通過完成項目來實現教育和學習,實際上是產品的組織、生產、管理、成本、協調等方面的能力訓練。根據現代企業的用人要求,個人能力和人際能力同等重要,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能力與過程和系統的構建能力同等重要。高等職業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實際上就是要與現代企業的用人要求接軌。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CDIO教育模式的實施,使我們的教學質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們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尋求CDIO教育模式與高職教育的切入點,培養更多的適合現代企業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段佩華等著: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CDIO-顛覆性的工科教育模式改革,中國遠程教育,2009年3月6日.
作者簡介:張安全(1956-),男,副教授,主要從事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