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對農村經濟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農牧區經濟要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科技情報信息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而科技信息的廣泛而有效的利用和傳播,離不開圖書資料。因此在青海省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如何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尤其是建立起規范的、系統的鄉鎮圖書館,利用鄉鎮圖書館貼近于民的便利條件,為農牧區發展提供科技情報信息、先進生產技術以及致富技能等圖書資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青海圖書館、文化站、圖書室發展現狀
至2007年底,青海全省共有省、州(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43家。從業人員382人,圖書總藏量1143萬冊,2007年讀者來館閱覽、借閱人次98萬人次。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穩步推進,64個基層分中心和服務點的轉星調整任務全部完成。作為公共文化設施,省、州(市)、縣三級公共圖書館在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滿足群眾知識信息需求方面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種原因,圖書館在新農村建設中沒能發揮出應有作用,值得深思。到2006年末,青海農村村級圖書室、文化站擁有量每百村不足4個,圖書室、文化站擁有量偏低,遠低于全國的水平。經濟最發達的西寧市,931個村中有62個圖書室、文化站,但每百村擁有量為6.66個。落后偏僻地方圖書室稀缺,或尚未建立,或名存實亡。
據資料顯示,西部地區縣級圖書館書架上多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而需剔除下架的就占30-60%。文化部有關領導曾經披露,全國公共圖書館藏書僅4億冊,人均0.3冊。2004年,青海省文化廳組織專家組對全省6州1地1市的7個州級圖書館、22個縣級圖書館進行全面調查、評估。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圖書館已連續多年沒有購置新書,藏書量幾乎都不達標。西寧市圖書館已經連續14年沒有購置新書,藏書只有10萬多冊。在州縣,10年沒有購書的圖書館有3個自治州和3縣1市,10年以上沒有購書的圖書館有5個縣。全省7所地級圖書館的新增圖書藏量遠遠達不到圖書館標準年入藏量,22所縣級圖書館的新增圖書藏量也未能達標。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圖書館,全館所藏圖書還不到4000冊。 而離農牧民最近的鄉鎮文化站及農村圖書室書籍加少,圖書基本靠一些企事業單位捐助,不但數量有限,更主要的是農牧民急需的圖書很少,淺顯易懂的有關科學種植、科學養殖的書籍缺乏,絕大多數書籍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作用有限。現有的圖書室規模、圖書擁有量、圖書種類等離農牧民需求還有很大距離。
二、圖書館、文化站、圖書室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購書經費投入不夠,難以服務于新農村建設。據有關資料,2004年全國有730多個公共圖書館無購書經費,占總數的27%多;全國公共圖書館一年的購書經費,人均不足0.3元。青海省作為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之一,其經費投入絕對值更加少的可憐。?據青海省文化廳2004年調查,位于省會的西寧市圖書館每年2萬元的購書經費僅夠報刊征訂之用,已經連續14年沒有購置新書,各州縣的圖書館就更不用說了。雖然青政[2002]86號文件規定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的購書經費要納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但仍然是杯水車薪,更談不上發展鄉鎮文化站以及農村圖書室,許多鄉鎮、村圖書室缺乏圖書,形同虛設。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緩慢,館、室規模難以滿足農牧民需求。據統計資料,2001年底,全國還有144個縣無圖書館,108個縣圖書館無館舍,159個縣圖書館館舍面積低于300平方米。有館舍的圖書館中還有287個無坐席。縣圖書館如此,鄉鎮圖書館的狀況就可想而知了。很多鄉鎮圖書館的館舍非常陳舊,有一些館舍破爛不堪,甚至是危房,夏天進水、冬天漏風。一般的圖書資料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一堆廢紙。還有一些圖書館館舍有限,沒有地方存放圖書,書籍損壞嚴重。
三是一些地方的黨政領導對鄉鎮圖書館、農村圖書室的意義認識不夠,思想不解放,認識不到位。認為鄉鎮圖書館不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圖書館搞不搞沒關系,建設積極性不高。他們對精神與物質的辯證關系,對科學技術可以轉化為生產力缺乏應有的認識,對圖書資料解決新農村建設中的問題缺乏預見。因而,使各鄉鎮圖書館的館舍、設施經費得不到落實,一些鄉鎮圖書館、農村圖書室處于自生自滅的境地。同時,多年來圖書館傳統觀念束縛著圖書館的發展,習慣于在計劃軌道上運行,“重藏輕用”,在服務工作中單調死板、無特色、無重點、被動消極,圖書館的“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宗旨流于形式。
圖書管理人員素質欠佳,工作效率不高。既有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又有圖書館經驗的人員很少,滿足不了農牧區讀者的需求。有的對業務一竅不通,這個工作干不了,那個工作不適應。有的抱著鐵飯碗心理,缺乏服務意識,尤其是對衣著不光鮮的農牧民群眾愛理不理,有問不答,缺乏耐心。縣級及以上圖書館對館藏資料的歸納整理缺乏明確的指導,難以服務于新農村建設。
四是由于環境不同,發展不平衡。青海地域遼闊,全省各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同時文化教育事業基礎也不相同,因此縣鄉村圖書館站室的建立與發展速度均有所差別,發展不平等,許多地方還沒有建立圖書室。
五是縣鄉村體制歸屬不同,造成鄉鎮文化站、農村圖書室發展無力。由于一些原因,從上到下都認為鄉鎮圖書館是“民辦”事業,應該由集體或農民群眾自己來辦,鄉鎮圖書館在很大程度上是農民辦的圖書館。“以書養書”是其主要的生存之路,許多鄉鎮圖書館采取的這種“以書養書”的政策很難體現其公益性。正是鄉鎮圖書館體制不落實,定位不明確,人員經費場地等一系列問題不能得到徹底解決,致使鄉鎮圖書館屢建屢散、時興時衰。
六是由于鄉鎮圖書館沒有獨立建制,無明確的人員編制,無法解決管理員的后顧之憂,人員流動隨意性大。再加上管理員工資待遇低,難以招攬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有志于圖書館事業的年輕人才,鄉鎮圖書館的發展受到了較大影響,對農牧區的新農村建設支持力度不夠。
三、發展鄉鎮圖書館、提高圖書室對新農村建設支持作用的幾點思考
一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從政策上予以支持。各級領導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充分重視鄉鎮和農村圖書室事業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將圖書館工作和新農村建設聯系起來,和農牧民增收致富聯系起來,并且作為一項指標納入縣鄉領導的各種考核范圍。增加對鄉鎮、農村圖書室的投入,增加購書經費,并將之列入財政預算,從制度上給予保障。增加縣圖書館的編制數量,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科技信息需求。在農牧區機構改革中,認真考慮鄉鎮以及農村圖書室的編制問題,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出發,從農牧區的長遠發展著想,科學合理地核定編制,不能把減少財政開支作為唯一的目的。圖書管理人員要有勇氣,要與時俱進,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認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圖書館、圖書室的重要作用,以敢為人先、敢擔風險的氣魄,以市場為導向,轉變服務觀念,轉變服務對象,多渠道籌集資金,努力提高社會效益,并兼顧經濟效益,為建設新農村出謀劃策,獻計獻策。
二是培養農牧民群眾文化意識,造就新一代農牧民。造成鄉鎮圖書館、農村圖書室發展后續乏力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農民文化意識觀念陳舊和農民自身致富能力不足而造成的信心喪失。所以,必須提高農民抗貧困能力,重塑信心,讓他們認識到正是文化的缺失才導致了貧困。通過增加新書的投入量,發揮知識的傳遞效能和實用性技術的普及,使農民嘗到讀書的甜頭。
各級政府切實關心幫助解決經費問題。鄉政府所在地是一個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可以輻射5—8公里乃至更遠的地方,是鄉鎮圖書館建設的優選地,包括農村的讀者往返也比較方便。政府要充分利用國家現有文化經濟優惠政策,鼓勵全社會支持鄉鎮圖書館建設,采用國家、省財政、縣財政共同出資的辦法,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方法,讓公眾都集一點,建設好、發展好鄉鎮圖書館。另外,各級政府加大對縣圖書館的投資力度,縣圖書館在鄉鎮建立分館(由鄉鎮政府提供場地書架等硬件設施,由縣圖書館提供圖書)也是一種辦館形式。
三是通過實行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素質,開發科技情報資源,發展信息產業。嚴把進人關,讓熱愛圖書館事業、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的人才進入圖書館工作,為圖書館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制定建立一套適宜現代農牧區需要的圖書館管理細則,建立一套農牧區讀者隨到隨借的管理辦法。
圖書館作為最完善、最豐富的人類知識寶庫,擁有極大的情報信息資源,開發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但現行的管理模式,難以使館藏文獻資源得到充分開發和利用,更談不上將其加工成信息產品為新農村建設服務,這是一種巨大的浪費。目前應以縣級圖書館為網絡中心,發掘現有的文獻資源,加速情報信息的傳遞,發揮圖書館的整體功能,積極挖掘、整理、出版、傳播有利于農牧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保護等方面有使用價值的資料,將有限的資金用于圖書的深層次加工,通過情報信息交換,為新農村以及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文獻情報信息、咨詢等一系列服務。
四是鼓勵發展個人圖書室。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政策鼓勵、引導農民自辦書屋,充分發揮農民自辦書屋的作用,使之與鄉鎮圖書館共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服務。隨著經濟發展和對科學認識的提高,一些地區出現了農民個人藏書、訂閱報刊等,吸引著周邊群眾前來學科技學文化,使眾多農民“富了腦袋又鼓起了錢袋”,這為發展農村圖書室提供了一條新路。個人圖書室以地方投入為主,國家予以補貼,鼓勵社會團體、個人捐助。以縣圖書館為龍頭,引導個人圖書館向特色書屋方向發展,因為只有辦出特色,符合當地的實際需求,才能對農民有用、對農業生產有用、對農村文化建設有用。
新形勢下,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實現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全面小康最重要的硬件之一就是農牧區圖書室。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鋪開,農村圖書室發展條件也已逐步成熟,鄉鎮、農村圖書館室一定會擁有美好的明天,一定會吸引大批農牧區讀者,也一定會為建設新農村發揮重要作用,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簡介:王麗莉,青海省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圖書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