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珍
面對經濟全球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入發展,財務工作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會計人員素質的要求也相應地越來越高。但現實狀況卻是由于會計人員,特別是處于基層具體操作層面的中小事業單位會計人員 知識結構層次低、專業知識及關聯學科知識缺乏、組織協調能力差等弱點,從而導致會計監督不是日漸上升而是日益弱化、會計信息公信力下降的狀態,某種程度上阻礙了單位事業的發展。因此,當務之急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使之盡快適應社會事業發展對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
一、價值觀和職業道德的提升
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工作應遵循的道德標準,是會計人員在會計事務中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各種行為規范總和。“誠信、真實、公正、可靠”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首先,會計人員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性看待社會關系和社會現象,經得住各種誘惑,始終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其次,要給自己劃定一條底線,并且任何時候都守得住“底線”。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思想普遍比較浮躁,各種急功近利的事情時有發生。現實工作中,在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會計人員必須毫不猶豫地放棄個人利益,堅持原則,自覺遵守職業道德,遵守法律法規。
二、專業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的要求
會計人員必須具有嫻熟的本職業務能力,應具備實務知識、會計理論及操作能力。
作為“核算型”會計,應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進行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能力,這是取得會計上崗資格從事會計工作的前提,也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兩個基本能力。會計核算能力包括:科學合理地設置會計賬戶、為經濟活動進行分類;填制和審核憑證,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登記賬簿,為經濟管理工作提供系統完整的數據;成本計算,有利于全面反映費用支出情況;財產清查,以保證賬實相符;編制會計報表,定期并總括地反映單位經濟活動情況和結果,以便進一步發揮會計“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的作用。會計監督能力是會計人員利用會計核算形成的會計資料對單位經濟活動的合規性合法性進行控制的能力,會計人員能按照科學合理的定額標準,編制出適合本單位管理特點的預算,并能根據預算編制出內部財務管理和控制制度,努力降低費用支出。
作為“管理型”會計,應具有廣博的管理會計知識,能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這個層次要求會計人員能對經濟活動產生的會計信息進行科學地整理,有效地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控制和考核。主要通過經費自給率、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分別占事業支出的比率、資產負債率等指標對事業單位會計報表從預算的編制和執行情況、資產負債的構成及資產使用情況、收入支出情況及經費自給水平等方面進行財務分析和評價。分析單位各項財務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各項管理措施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單位的實際情況、措施能否得到落實。同時,要找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項財務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關于“戰略型”會計,需要會計人員有對資源價值動態認識的能力和對全局的把握能力。一個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應該是集財務分析師、管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于一體的復合型管理者,以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面臨的全球性競爭。對于此層次會計人員能力的要求,財政部在2006年初提出:“必須造就一批精通行政事業單位業務、善于理財、熟悉國家財經法規、具有國際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以適應行政事業單位改革發展要求”。“國際視野”、“戰略思維”是會計能力層次的最高要求,是每一個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奮斗目標和行動指南。
三、為人處事以及溝通協調能力要求
作為一名會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成熟的價值觀以及豐富的會計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還應具備善于在堅持原則的前提下恰當地為人處事和一定的溝通協調能力,處理好與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除了能向其提供真實、完整、正確、及時的財務信息外,還要通過提供信息的過程,與利益相關者保持各種方式的溝通、聯系與協調,以得到他們的理解、支持與幫助。會計作為一個服務崗位,要與單位內外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因此必須學會與別人溝通,提高會計職業服務的質量,會計人員要有良好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能簡明扼要、準確地陳述問題和觀念。此外,會計人員還應做到正確處理好與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部門的關系,樹立會計人員良好的社會形象;正確處理好與本單位各職能科室、同事、領導的關系,積極主動地做好服務工作。
在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素質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并決定一個單位、一個行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因此,作為會計人員必須提高綜合素質,成為一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智能兼備,德業雙馨”的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
(作者單位:核工業221局分散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