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婷 萬 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擴張,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活動驗證,海外投資對于資本輸出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它對資本輸出國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但是也不容忽視因不合理投資或商業、政治風險給資本輸出國帶來的資金大量流失問題,和不法投資者帶來的既得利益損失。因此,資本輸出國對海外投資既要鼓勵也要管理控制。
自電信設備巨頭阿爾卡特朗訊行賄中國官員,被美司法部門重罰250萬美元,還有雅芳、西門子、德普等一些跨國公司陷入“賄賂門”之后,美國《反國外賄賂行為法》(the Foreign Corrupt Practice Act,以下簡稱FCPA)日益引起國人甚至是世界的注意。它對盛行于海外商業領域的商業賄賂的打擊強度和深度是國際上首屈一指的,是美國管理海外投資活動的一部重要法律。同時,它的開創性和國際化也對國際投資法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一、《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的內容
美國的《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是國際上第一部懲治賄賂外國官員行為的法律,它的制定起源于美國二十世紀70年代的水門事件。在對該事件的調查過程中,美國人發現有許多美國企業在其內部設立秘密賄賂金,專門用于國內政治獻金以及賄賂國外政府官員。為制止這種腐敗行為,經福特總統批準,組建了一個以商務部部長為主席的工作組。該工作組提出了一個要求修改《1934年證券交易法》的議案,報請參眾兩院審議通過。在經過參眾兩院激烈辯論后,1977年12月6日《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正式出臺,并于1998年進行了修訂。
《反國外賄賂行為法》主要由兩組條款組成:記錄與會計條款以及反賄賂條款。其中,記錄與會計條款規定發行人妥善保存賬簿和分目記錄, 建立和維持有效的內部會計監控機制。它力求通過公司自律性的監管實現對腐敗的有效預防,對于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以及強化企業內部管理起了開創性的作用。①而反賄賂條款則是禁止美國企業在國際商業交往活動中對外國公務員等提供賄賂,違反者必須處以刑罰。在1998年修訂之后,該法律已經將管轄權擴展到所有在美國境內經營和與美國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外國公司,并且管轄的內容也擴展至為獲取“任何不當利益”而進行的付款行為,同時擴展了對“外國官員”的定義,取消了對某些美國國民的形式處罰的豁免。
二、《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的國際化
從起草制定開始,《反國外賄賂行為法》就是一部在美國備受爭議的法律。一方面,為謀取不當利益而賄賂外國官員是一種不道德的商業行為,不符合美國市場經濟競爭體制的理念,美國政府應該倡導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海外投資環境;而另一方面,在商業賄賂已成國際投資領域“潛規則”的背景下,美國這種“獨善其身”的做法會使美國跨國公司喪失很多海外商業機會,對美國利益造成損害,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對美國公司的不公平。而美國參眾兩院最終還是審議通過了這部法律。但是美國利益集團為盡可能維護美國公司在海外業務中獲得公平的貿易機會,美國也努力在國際領域里推廣和輸出FCPA的理念和具體規定,爭取讓該法在國際法制社會里得到全面肯定,在反對海外賄賂行為的立法和舉措上達成全球共識,從而避免美國公司在國際商業競爭中的不利境況。
美國主要采取兩種方式將《反國外賄賂行為法》國際化。第一,通過擴大FCPA的管轄權來盡可能擴大該法的受眾。《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是美國國內法,它效力的實施應該是建立在屬人管轄權和屬地管轄權基礎之上的,FCPA1998年的修訂充分利用這一點,擴大管轄權到所有在美國境內經營和與美國公司有業務往來的外國公司。美國這樣做一方面是擴大自己的司法主權,另一方面也是盡可能擴大FCPA的影響力和宣揚FCPA的法制觀念。第二,也是最徹底的國際化方式,倡導國際組織制定多邊公約形成一種禁止對外國政府人員進行賄賂的國際法律環境。美國《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是全球第一部制裁海外賄賂行為的法律,所以這些多邊公約大都以它為藍本,以它的案例為借鑒。因此,FCPA的影響力通過有更廣約束力的國際條約在國際范圍內輻射開來。
三、《反國外賄賂行為法》對國際投資法制的影響
《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是國際上第一部控制國際商業腐敗的法律,填補了相關領域上國際投資法制空白。FCPA的開創性在預防和打擊商業腐敗方面和對海外投資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而且其國際化在國際投資法制上有重大發展。
(一)《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的開創性對國際投資法制的影響
《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是在跨國商業賄賂已成道德和監管層上憂慮的背景下出臺的,它本著建立和維護一個真正公平、透明的國際投資環境的原則,旨在制裁海外商業賄賂行為。這是具有開創性的。在全球范圍內,第一次有國家將反對海外賄賂行為納入到立法制裁的軌道上來,而且其反腐的內容和制度的創設都是相當全面和成熟的,尤其是記錄與會計條款中預防為先的理念以及倚重內部控制的制度建構式很具有前瞻性和實踐性,這種立法經驗也是值得借鑒的。豐富的立法經驗和發達的立法技術使美國這部《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成為一部比較成功的法律,填補了國際投資法制在反對國際商業腐敗上的立法空白,使得國際投資法制體系的內容越來越完整。
同時,《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的頒布也反映了一種國際投資立法的趨勢。在過去國際投資交往過程中,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對海外投資和外資進入采取鼓勵的態度,通過立法或出臺政策來鼓勵國際間投資,因為與時俱進的經濟才能活躍發展。然而海外投資的風險和弊端給國家帶來的經濟利益損害,使越來越多的國家更加注重對國際投資的管理與控制,尤其是在法制健全的發達國家。FCPA正是出于加強對海外投資的管理而產生的,它正確認識了國際投資法制的發展進程,反映了一種新的、先進的國際投資立法趨勢,那就是并不盲目鼓勵海外,要對它進行合理監控。
另外,《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擴寬了國際投資法制中對海外投資進行管理的法律領域。大部分國家對海外投資進行管理,是通過國內的證券法、公司法等國內立法中的相關規定或者國內專門海外投資方面立法來實現的。這些法律一般都是經濟法和商法。而FCPA對海外投資進行的調整則是刑法對海外投資的影響,更多的介入了公權力,加大了管理力度。這種調整角度更加新穎也更加具體,使得國際投資法制中對海外投資管理的法律領域越來越寬泛、完備。
(二)《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的國際化對國際投資法制的影響
如上所述,《反國外賄賂行為法》是美國處于對自身利益的考慮而對其進行國際化的。而客觀上,FCPA的國際化確實也給國家投資法制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美國在全球范圍內對《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理念的推廣,已經切實使該法在國際法制社會里得到全面肯定,在反國外賄賂行為的立法和舉措上達成全球共識。這些受FCPA影響或由美國倡導而制定的國際條約或法律文件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制定的《禁止在國際商業交易中賄賂外國公職人員公約》,美洲國家制定的《美洲國家反腐敗公約》,歐洲國家制定的《打擊歐洲共同體官員或歐洲聯盟成員國官員的腐敗公約》、《反腐敗刑法公約》、《反腐敗民法公約》,非洲國家制定的《非洲聯盟預防和打擊腐敗公約》,聯合國以聯大決議形式通過的《公職人員國際行為守則》、《聯合國反對國際商業交易中的腐敗和賄賂行為宣言》和2003年10月第58屆聯合國大會上通過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②這些條約都具有區域性或者全球性的影響力,是FCPA的國際化對國際投資法制建設發展的具體表現。
《反國外賄賂行為法》的國際化造成了在全球范圍內對商業腐敗的打擊,奠定了反腐敗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也是國際投資立法中一次難得的高度統一的法律領域。同時,FCPA的國際化也促成了國家間、區域間在國際投資立法上的一次相互配合,有利于國際投資法制朝著積極、合作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美國《反國外賄賂行為法》對國際投資法制的深遠影響,也給予我們對中國商業賄賂治理的啟示,我國也應該順應世界法制潮流,加強對反商業腐敗的立法建設,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場經濟體制。
注釋:
①盧建平,張旭輝.美國反海外腐敗法對中國治理商業賄賂的啟示[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2 ).
②黎宏.國際商業活動與反腐敗—從美國反海外腐敗法中得到的啟示[J].人民檢察,2005(6).
參考文獻:
[1]約翰.M.托特.FCPA實施全球新趨勢[J].律商中國法律透視,2007,(9).
[2]余勁松,吳志攀.國際經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劉霄侖,趙金萍.美國反海外賄賂行為法[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6.
[4]朱攬葉.國際經濟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胡曉婷(1988.3—)女,漢族,湖北宜昌人,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萬孟,女,湖北宜昌人,武漢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