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新校舍
四川彭州市通濟鎮中心小學的老師們再也不用為了“搶”多媒體教室而頭痛,1000名學生也不用再睡板房了——由空軍裝備部捐資800萬元援建的通濟藍天小學,在9月開學前順利竣工,而原通濟鎮中心小學的另外一部分同學也被安排進入由韓國SK集團捐助的SK幸福小學就讀。原通濟鎮中心小學的莘莘學子,終于在新學期伊始收到了他們最想要的開學禮物。
在5·12特大地震中,通濟鎮中心小學的教學樓嚴重損毀,孩子們只能在臨時搭蓋的板房教室里上課。“但在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下,孩子們逐漸戰勝了恐懼,恢復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校長楊川介紹說,原校址的主教學樓因為是標準建筑樓,經受住了地震的考驗,沒有出現太大的人員傷亡,但其他教學樓不得不作為危房拆除,教學設備也遭到了嚴重損壞。全校一共20多個班級,震后,主教學樓里就只有一間多媒體教室供教學使用——所謂多媒體教室,里面也就是一臺電視機和一臺錄放機而已。“現在的新校舍很漂亮,布局合理,功能教室設備齊全。對孩子們來說,能在新學期搬進新校舍,那是最高興的事情了。”
成都市委、市政府曾向社會做出承諾,重災區的中小學要在2009年秋季開學前完成重建,教學板房拆除完畢,使學生全部進入新教室上課。為此,各重建校舍工地都加班加點,展開了“決戰九一”的戰役。至8月25日,彭州42所中小學校已全部建成并交付使用。記者在暑假期間造訪通濟鎮中心小學原址的時候,還對尚未拆除的板房印象深刻。年輕的英語教師謝燕向記者介紹說,“根據重建規劃,開學后,學生們就可以搬進嶄新的宿舍樓里。”為學生們感到高興,“只要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就好。我們(板房)已經住了一年多了,不在乎再等等”。
新理念
社會對地震災區的關切之心不光體現在硬件設施的配備上,先進教學模式的全面運用也將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6月初的時候,彭州市近30所中小學的82名教師代表參加了針對地震災區教師開展的培訓項目。該項目由美國星巴克公司旗下的非營利組織“贈與亞洲”支持,今年初,“星巴克中國教育項目”撥款500萬人民幣,用于和成都教育基金會共同幫助地震重災區的教師。其中,2/3撥款用于在成都設立獎教金以資助成都地區的優秀教師骨干,鼓勵他們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另外1/3,就用于與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成都教育基金會支持成都市地震災區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和大邑縣四個地震重災區的中小學教師,主要為他們提供英語教學以及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同時引入震后精神重構輔導,從關愛教師的角度出發,進而幫助孩子接受專業教育,擁有健全的心理,盡早從地震的陰影中走出來。項目計劃,在未來五年中,讓2000多名教師從中受益。
參與地震災區教師培訓項目的通濟中學、磁峰中學的幾名教師代表告訴記者,來給他們培訓的教育專家都來自教育科學院研究所、上海華師大等著名院校機構。新的教學模式使他們對英語教學有了全新的看法,一周培訓結束后,回到學校,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與其他老師一起分享心得,并且在暑假里開始撰寫新的備課方案,期待在新學期中付諸實踐。
參與培訓的通濟鎮中心小學英語教師謝燕受益良多:“以前我們教英語總是從單詞到句子再到整篇文章,但通過此次培訓我了解到反過來(即文章一句子一單詞)可能效果會更好。先讓學生們對文章有整體了解,再從句子和單詞入手,讓他們更全面地掌握知識。這樣子的教學模式更容易保持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通濟中學英語教師鐘小莉說:“遇到地震災害是不幸的事情,但同時我們也是幸運的人。我們失去了物質財富,卻得到了精神支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心。這樣的教育培訓,不僅使我們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提升,也給災區教師帶來了心靈撫慰。我會懷著感恩的心,去教好學生,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