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運夫
中國油畫界有論調說“寫實油畫已經過時,不能與時代同步前進了。”
藝術發生論告訴我們,藝術不能失缺對象,藝術思維是有感而發。藝術方法從實踐經驗而來,藝術手法首先得意于具象及其聯想,藝術發生具有客觀性和實踐性。油畫中的“寫實”與客觀對象緊密相連,其哲學認識、邏輯起點、文化特征、藝術手法和方法都與社會生活、自然客體、精神世界息息相通??梢?寫實是一種基本的繪畫方式,不是一種風格流派,而是一切風格流派的共同基礎。寫實能力(造型和色彩寫實能力)是一個油畫家最基本的繪畫能力,任何畫家,如果離開了寫實能力這個基礎,他的繪畫能力將大大下降,他那個所謂的風格流派也很難長久支撐維系下去。許多畫家情愿大花時間去挖空心思尋找出奇制勝的空洞觀念,極端地排斥視覺,結果,他的實在世界的生活氣息和情感內涵越來越稀薄,手頭繪畫能力也越來越衰退。
誠然,在這個信息時代,一張畫可以影響一代人的時代早過去了,人們每天過眼的圖片太多了,往往看一張圖片只愿花幾分鐘時間。然而,人不能老吃快餐,總還是要吃較有營養的精食物。寫實油畫就是人類不可缺的精神營養食糧。美學家在藝術美學上關于繪畫的審美價值提出過的“悅耳悅目”、“悅情悅意”、“悅志悅神”三個層次,寫實油畫都可達到,所以人們對它滿懷深情;而當代藝術(抽象表現主義、波普、極簡主義、后現代主義以及裝置、行為等藝術)再怎么引人注目,也往往使人對它青睞有加。后者緣于對創新不知厭足的追求,前者則緣于骨子里渴望擁抱大地星空、渴望被感動震撼的生命熱情。
去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萊辛說:“我個人認為,現實主義遠高于表現主義、印象主義、象征主義、自然主義或其它任何主義。我要找的,是那種溫暖、同情、人道和對人民的熱愛。正是這些品質,表現出了對人類自身的信心?!彪m然她是在講文學,但同為人類思想、情感記錄方式的寫實油畫藝術也不例外。
不過,在寫實油畫中一度出現的現象值得注意,如:以技術精湛到遮蔽精神性的蒼白;以風格上的表面模仿代替個性的創造;一張老面孔反復出現透露出安于停滯的態度;用矯揉造作的描寫懷戀陳舊的富態閑情生活等等,都漸漸失去了藝術中真誠心態之本。中國油畫以未曾有過的如此媚俗之風,傷害了不少畫家,藝術成為他們改變其社會地位的手段與形式。市場的商業利益驅動乘虛而入,往往迎合大多數受眾初級與低級口味傾向的市場,特別著力于向有購買力而文化貧弱之輩傾斜。油畫有作為常置裝飾和身份擺譜的用處,又好像有某種“高貴”價值,于是庸俗趣味在此滋生。講究品格的藝術家應該承認時尚而不追隨時尚,在利益驅動面前保持清醒,堅持通過作品來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包括對好傳統的傳承、對社會正義和人的尊嚴的尊重、對人與自然和諧的關注和對未來理想的追求。
中國巨變之深廣是其他國家少有的,其改革的一大特點是現實生活在發展中種種矛盾復雜多變,這為寫實油畫提供了足可開發的巨大礦藏。寫實油畫家現在更需要認真體察生活,以避免習慣于跟著表面感覺走,尤其需要重新擴大視野,到普通人們的生活世界里去汲取獨創的泉源。即便社會價值觀分裂使人困惑,人際的真情隔離讓人迷惘,那正是需要我們懷著很大的志氣去深入生活,用高于生活的眼光去表現生活。
“圖象時代”也對“生活”提出了挑戰,如今利用圖象可使寫實油畫更方便、快捷和見效,熱鬧中多為摹繪彩色照片。這是利弊同在的,一方面,人造的種種“象”延伸、擴展了可視天地。另一方面,它又帶來種種危機:圖象表現力是有限的,越是圖方便想省力氣,自然動手創作就越貧弱無能;一直到使我們失去現實感,失去自然的家園,也失去寫實,流于庸俗與僵化。
總之,掌握、創作寫實油畫是需要下扎實功夫和費大力氣、花較長時間的,所以寫實油畫“技術含量”“藝術含量”都較深,仿造或復制它的贗品是不容易的,因此它也才更加真實可靠、難能可貴,更能體現國家民族的整體油畫藝術水平,從而奠定了它主導中國油畫的地位。
綜觀過去、現在、未來,那些具有卓越的創造能力、超凡脫俗、具有天才氣息的寫實油畫家,藝術以及思想之于他們是一種生命的需要,而不是謀生的手段;他們執著堅定,九死不悔,堅守真理,是存留了那些可貴精神的圣者與殉道者。他們像是上蒼派往人間的使者,是代神在人間的顯形。他們具有強大的智慧和定力,那些神秘的藝術通道將會經由他們的手來打開。
真正的寫實油畫家與所有真正藝術家的堅守,是人類棲息和皈依的泊地。
(作者單位:湖南電視臺)
責任編輯: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