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文
“隨著人類信息時代文化戰爭在無邊的戰場上展開,僅憑傳統意義上的軍隊和武器已經無法實現大戰略意義上的國家安全,也無法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主權。顯然,戰爭正在超出軍人、軍隊、軍事的范疇,越來越成為政治家、哲學家、文化領袖、科學家甚至銀行家們的事,這就是全球化信息時代的文化戰爭。”這是近日由新華出版社出版的樂后圣先生的《文化軍事戰略》中的幾句話。正是從這一獨特的視角出發,作者把文化發展作為軍事戰略的重要部分來進行立論和研究,用超前的戰略眼光分析和觀察文化與軍事在歷史與現實世界之中的復雜而又緊密的關系,從宏觀的全景描述到微觀的細密體察,帶給我們許多新鮮的創見和深刻的啟迪。打開這本230萬字的巨著,如同打開了一扇熟悉而又陌生的窗子,眼前世界頓然一變,撲面而來的是新鮮的空氣和遼闊的視野,還有那些變幻的風云和激蕩的雷電……
在處于和平年代的一些人看來,“軍事”是冷色調的,“文化”是暖色調的,前者不過是影視劇中的打打殺殺,后者不過是練歌房中的唱唱跳跳,二者之間的距離似乎十分遙遠。但是無論歷史還是現實,文化和軍事的聯系卻又是那么緊密和直接。正如平靜的水下有旋渦,平坦的路上有陷阱,和平的環境也會突然受到戰爭的威脅和破壞。環顧當今世界,伊拉克、阿富汗……諸多熱點地區的軍事戰爭或文化沖突,每每都會給我們觸目驚心的震撼和憂慮。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恐懼和血腥?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殘忍和仇恨?為什么殘酷的爭戰不能制止?為什么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之間會有碰撞、摩擦、對立乃至暴力沖突?……面對諸多設問,作者樂后圣先生認為“只有建構人類文明的文化才能遏制并終結未來人類的世界戰爭”。這也就引發出了本書書名所揭示的“文化軍事”的概念。
《文化軍事戰略》共分8章,上下兩卷。全書從文化戰略的哲學原理、和平發展時期的國家防務科學發展戰略、家國同構的和諧文明與文化變革趨勢、全球化軍事文明與文化軍事信仰、全球化時代與國家安全中的文化軍事利益以及文化軍事戰略協調人類共同利益等8個方面,系統論述了在今天全球化的新時代,文化作為人類在數千年繁衍發展的漫長過程中創造的內在精神,如何為建構和創造世界和諧與新的文明做出更大的貢獻,發揮更大的作用。諸多觀點和思辨,都帶有鮮明的前瞻價值和創新意義。《文化軍事戰略》涉及到國際政治、國家安全、國際關系、文化哲學、國家哲學、軍事戰略學、戰役學、戰術學、軍事指揮學、軍事裝備學、軍事管理學、軍事傳媒學、軍事運籌學、軍事思維學、信息作戰學、邊防學、軍隊政治工作學、軍事法學、軍事后勤學、軍事運籌學、軍事社會學、戰爭暴力論、戰爭形態論、戰爭時空論、戰爭力量論、戰爭動員論、戰爭思維論、戰爭效益論、戰略道德論、戰爭控制論等諸多學科,樂后圣先生以一己之力完成這樣一本多學科交叉的大書,其個人學識的廣博和學術視野的開闊,不由得令人驚嘆。據介紹,為研究這個重要課題,作者花了大量時間,閱讀了大量文史經哲方面名著,系統研究了我國的兵略典籍和國外軍事名著,從中外軍事史和文化史的發展變化中分析尋找可供我們借鑒和參考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正是有了系統的研究和深入的閱讀,作者在立論和論證過程中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旁征博引,融會貫通,精辟入里,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言之有據。
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各種政治、宗教和軍事力量的激烈博弈和沖突中,有一個明顯的時代特色,那就是文化力量的影響越來越突出,文化建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今日世界的戰略較量中,早已不僅僅是戰場上幾件先進武器的炫耀和比試,而且還包括激烈的無形的文化競爭和文化沖突。文化軍事戰略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基礎和組成部分,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軍事專家和文化專家的關注和探究。文化軍事戰略的研究不是在軍事戰略研究領域或文化建設研究領域簡單引入或創造一個新的學術概念,而是由于它早已經以實踐的面目直接出現在了現實的政治軍事文化舞臺上。正如作者所言:“當人類生活面臨巨大威脅,因此迫切需要為了生存需要行動;行動之前,需要思想,這就是文化軍事戰略所透析的哲學意義。”文化軍事戰略的研究,是基于歷史經驗的總結,更順應了現實環境的需要,同時也順應了人類歷史和人類軍事文明的發展大趨勢。
談到文化軍事戰略,有些人可能會立刻習慣性地聯想到冷戰思維,甚至用懷疑的目光來審視出現在面前的這些新的思想,像審視一頭闖進瓷器店的大象。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和偏見。作者自稱“懷著對大千世界深深的慈悲、愛與責任”來建構《文化軍事戰略》,他說“文化軍事戰略立足于和平發展與和諧世界構建的人類文明時代,是預防、治療或減輕世界性疾病即戰爭殺戮的軍事干預戰略。”其目的是為了對國家間角逐對抗方式進行有限控制,不僅對傷害暴力戰爭的手段強度要進行有限控制,而且對政治、經濟、外交、文化等和平手段的使用也要進行控制,為徹底擺脫人類傷害性暴力戰爭走向和善、和諧、和平文明導引方向。
這樣清晰的表述,使我們對文化軍事戰略的內涵有了新的更全面和充分的理解。和善、和諧、和平等和字當頭的詞匯構成了一條鮮明醒目的主線,在書中的字里行間閃爍著溫馨的光芒。對一個非專業的讀者而言,通觀全書,尤其引起我關注的其實也是作者關于和諧文化的相關論述和闡發。“和”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和而不同”更是中華文化思想寶庫中的珍貴明珠,即使在漫長的悠悠歲月之后的今天,也依然閃爍著熠熠奪目的永恒光輝。正如樂后圣先生在書中的論述:“中國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迅猛發展,使中國所處的戰略環境和在國際戰略格局中的位置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變化的進程中,中國堅定地走和平發展道路與構建和諧社會的設想,面臨著發達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科技等諸多方面整體優勢的強大壓力,面臨著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社會、環境、科技、信息等整體安全威脅的巨大挑戰,面臨著分裂勢力對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嚴重挑釁,同時,還面臨著戰略機遇期的穩定、把握、維護和延長。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從大戰略的視野,以新的思維方法及行動,謀求在國家角逐競爭中贏得主動地位。作為一個古老文明的東方大國,中國將自己的發展之路,定位于‘和平,并與倡導建立‘和諧世界的理念相結合,是基于對戰爭與和平關系的理解和對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時代脈搏的把握。‘和平發展在國際上已經成為中國的特殊符號和標簽。中國的和平發展就是要發展、就是要實現現代化、就是要強盛。”樂先生這樣響亮而又熱切的聲音,的確發人深省,而又引人深思。
《文化軍事戰略》是一本份量很重的大書,是一份經過精心烹飪的精神食糧,當然不同于那些快餐式的通俗讀物。靜夜燈下,讀這本書,令人沉醉其中,如飲醇醪。而在展卷之際,我時時感受到《文化軍事戰略》中所充盈的智慧和激情,每一章每一節每一段,都值得仔細品味和研討,也都能給我帶來會心的感悟和收獲。當然,文化軍事戰略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新課題,這個新課題涉及多技術、多軍兵種、多層次、多作戰形式、多活動類型的軍事領域,也涉及文化與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諸多方面,而且這一課題并非靜止不變的固定體系,而是一個時刻蘊含著千變萬化的動態系統。因此接近它、探討它、掌握和利用它,自然就需更下一番心血和努力。盡管樂先生在《文化軍事戰略》中搭起的架構非常宏偉,但在某些細微之處的論述上,我個人認為也還是有些可以繼續商榷和深入研究的地方。
長期以來,文化對軍事戰爭里的影響在許多研究者的視野里幾乎被有意無意地忽略,而軍事對文化發展的影響也很少為研究者們的研究觸角所涉及。然而今天,當全球進入信息科技高度發展階段,文化在軍事戰爭中的影響力不斷壯大,軍事也對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和推動作用。二者的關系應該是緊密聯系、互相作用的。而《文化軍事戰略》對文化在軍事方面的影響關注較多,而在軍事對文化建設的意義和促進上著墨不多。筆者作為一位文化工作者,尤其是作為一本文化類雜志的編輯,心中對此稍稍有些未盡興之感。當然,一個科學的、辯證的、全面的文化軍事戰略體系,有待于更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和促進。總而言之,《文化軍事戰略》開了一個好頭,創造了一個很高的起點。無論從軍事文化還是文化軍事的角度來講,這都是一個可喜可賀的重要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