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俊 熊 波 路 開
愛國主義歷來是世界各國維系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重要思想基礎,也是凝聚軍心鼓舞士氣的主要精神支柱。世界各國為建設一支能夠完成統治階級賦予使命的軍隊,無一例外都在軍隊中進行著廣泛而深入的愛國主義教育。對比中外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異同,重點就我國與西方國家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手段和制度諸方面的異同進行剖析,對于我軍更好開展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有著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都強調國家至上、愛國奉獻,但教育本質存在差別

世界各國軍隊的愛國主義教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與各自歷史時期相對應的具體內容。總體上各國都強調軍隊必須堅持國家至上、愛國奉獻,并使愛國主義教育成為各自軍隊精神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內容。然而,中外軍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某些相似性,并不能等同于教育本質的一致性。
我軍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在繼承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歷經長期的革命斗爭而逐漸發展形成的重要教育主題和教育形式。這種愛國主義教育,是同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同維護世界和平、反對霸權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軍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圖把愛國主義傳統美德提升到新高度,把當代革命軍人愛國報國的豪情壯志升華到新境界,成為推動我軍建設和發展的巨大精神力量。所以,我軍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是熱愛祖國同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同熱愛人民、熱愛祖國同熱愛社會主義、愛國主義同國際主義的高度統一,具有廣泛的群眾性、高度的自覺性和強烈的革命性。
外軍普遍認為宣傳“國家至上”、“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為國家獻身無尚光榮”是精神教育的主要任務,其目的是讓官兵產生一種“親密忠誠、自豪和滿足的感覺,這種感覺會轉化為道德上的責任,從而促使官兵去為共同利益,為國家和個人去行動和作出犧牲”。盡管一些西方國家將愛國主義吹噓得冠冕堂皇、無比高尚,實際上往往是把愛國主義變成掩飾其政治企圖的“厚厚的偽善的外衣”。因為其推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目的,對內是為維護資產階級統治,對外則是為侵犯和掠奪別國的主權和利益。如美國在推行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時,常常與在軍隊中推行愛國主義教育同步開展,具有明顯的欺騙性和虛偽性。當美軍高唱“為美國而戰”、“為自由而戰”的時候,也都是在踐踏別國的主權、干涉別國的內政,是在為實現國家的全球擴張戰略服務。
以上分析既說明了中外軍隊愛國主義教育本質各不相同,也對進一步堅持我軍愛國主義教育正確方向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準確把握西方國家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本質。西方國家堅持奉行對外擴張的國家戰略,決定其軍隊愛國主義教育必然存在著難以突破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通過進一步揭示其宣揚的“愛國心”、“民族自豪感”背后所包含的不可示人的東西,才能認清西方國家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本來面目。另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保持我軍愛國主義教育的正確方向。必須繼續堅持和發揚我軍愛國主義教育的優良傳統,使其進一步成為我軍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原動力。
二、都注重理論教育、輿論導向,但教育方法有所側重
中外軍隊愛國主義教育都重視教育方法的靈活運用和發展創新,以更好激發軍人對祖國歷史文化、山川河流與傳統習慣的深厚感情,使其成為軍隊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
我軍愛國主義教育比較重視運用理論教育、正面引導的方法,亦即灌輸與認知為主的教育方法。我軍愛國主義教育通常實行統一計劃,規定相應的學時,要求教學計劃的落實,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我軍在愛國主義教育中強調課堂灌輸,課程內容系統完整,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我軍愛國主義教育還堅持配備統一教材、參考書,以保證教學的需要,有明顯的規范性。當然,在新時期軍隊思想政治建設的改革創新中,我軍愛國主義教育也越來越重視通過具體典型事例、教育環境建設和參觀歷史名勝革命圣地等多種新形式的運用。
外軍愛國主義教育比較重視采用易于官兵接受的靈活多樣、潛移默化的方法,亦即滲透與規范為主的教育方法。一是院校的基礎教育,如美軍學員一入校就要進行宣誓教育,要求學員樹立“忠于國家利益”,“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軍人職責意識。日軍在軍事院校開設勤務參考、精神教育等有關管理教育課程,使學員成為“保衛國家的獨立”,“愛人民、愛民族、愛祖國”的職業軍官。二是結合履行任務進行教育,如美軍的精神教育大都體現在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中,或者給官兵發一些小冊子閱讀,不安排專門教育的大塊時間,而是結合具體軍事行動進行教育。三是各種媒體的信息化教育,如以色列軍中廣播電臺一天廣播24小時,發行軍隊周報《軍營之聲》;俄羅斯軍隊十分重視運用影視、報刊等宣傳形式,規定官兵每天必須收聽收看新聞廣播;德國軍隊則重視運用電影、電視對官兵進行政治養成教育等等,這些都對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實際上中外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方法基本相似,灌輸教育與滲透教育的差異只是相對的。當然,西方軍隊在教育中較多使用間接、隱性方法的特點,更值得我軍學習借鑒。如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密切聯系國際國內社會生活的現實;注意分類指導、因人施教,區別不同對象不同時期的實際情況,區分受教育對象的文化素質、思維方式、道德修養的差異;注意愛國主義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以重大活動和歷史事件為契機,重視新聞輿論作用和教育基地建設等等。
三、都重視指導協調、聯合推進,但教育制度基本不同
國情和軍情的不同,決定了中外軍隊政治教育制度大相徑庭。西方軍隊根據自身特點設置了相應的精神教育制度,我軍根據軍隊建設需要建立了有中國特色的軍隊政治工作制度,各自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著不同作用。
中國共產黨在軍隊中建立的政治工作組織制度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所必須的,也是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作為政治工作專職機構,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各類思想政治教育的指揮部。各級政治干部作為政治工作專職人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我軍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在內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實施,先由上級黨委做出教育決策,然后通過各級政治機關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并在各級基層黨委和黨支部的具體組織下,在部隊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得到落實。
西方軍隊沒有專門的思想教育機構,愛國主義教育由各種職能機構協調組織。主要包括:一是人事機構,主要管理全軍人力與人事方面的總計劃和總政策,也研究軍人和文職人員的訓練教育、工資標準、福利、士氣等與教育相關的事宜。二是宣傳教育機構,如美軍國防部教育署、美軍新聞局,主要協調各種精神教育工作。三是軍史工作機構,如美軍有比較完善的軍史研究和教育機構,其主要職責是制定各軍種歷史研究大綱,編輯出版各種軍事歷史著作和對部隊進行傳統教育。四是牧師機構,如多數西方國家軍隊有牧師編制,在軍團、兵團、軍、師等各級設有牧師機構,從事精神教育工作,美軍現共有3167名牧師,約700人配有1名牧師。
顯然,中外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制度各具特色,外軍與外軍之間的教育制度也不完全一致。我軍要在繼續發揚自身政治工作制度優勢的同時,有選擇地借鑒外軍教育制度,不斷完善對官兵的思想引導。一方面,必須注重發揮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取得預期的效果必須統籌兼顧,充分調動相關機關職能部門的積極參與,增強軍隊愛國主義教育的協調性。另一方面,必須增強教育制度改革力度。愛國主義教育作為一項長期性的戰略任務,要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在領導體制、工作機制、經費保障和隊伍建設等方面都要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