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東亞共同體” 外交成為重頭戲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 豐
日本民主黨政權“鳩山號”終于啟航。15日晚,新內閣人事“千呼萬喚始出來”。16日下午1時,日本將舉行特別國會,在8月30日大選中勝出的民主黨黨首鳩山由紀夫被提名為第93屆首相。會議結束以后,鳩山將立刻進行組閣,與社民黨、國民新黨成立三黨聯合政權。16日,日本內閣名單會全部公布。
從目前的內閣人事安排來看,民主黨干部室室長、被稱為鳩山周邊“三人杰”之一的平野博文出任內閣官房長官,有“鳩山盟友”之稱的民主黨代理黨首菅直人出任副首相兼“國家戰略局”擔當大臣,有“清廉先生”美譽的民主黨干事長岡田克也出任外務大臣。據日本共同社報道,鳩山原本希望國民新黨代表龜井靜香擔任防衛大臣,但之后改變初衷邀請其出任金融兼郵政擔當大臣,龜井表示同意,該職位就此內定。社會民主黨黨首福島瑞穗也已接受邀請,將出任消費者行政、食品安全等擔當大臣。
此外,77歲的民主黨最高顧問藤井裕夫出任財務大臣。民主黨政調會長直嶋正行出任經濟產業大臣,原民主黨副黨首、前原誠司出任國土交通大臣,原民主黨政調會長仙谷由人出任厚生勞動大臣,原民主黨代理政調會長長妻昭出任行政改革擔當大臣。
分析人士指出,民主黨新政權未來的“看點”將不會在國內政策上,“重頭戲”還將在外交政策上。據《讀賣新聞》15日報道,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9月下旬在美國紐約出席世界金融峰會期間,準備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討論兩國共同推動“東亞共同體”構想問題。報道稱中國方面已表示“理解”。由此可見鳩山上臺伊始將著力推行“東亞共同體外交”。鳩山由紀夫在9月號月刊《聲音》中曾撰文介紹其主張,在他看來,“東亞共同體”是在通商、金融、能源、環境、救災援助、傳染病對策等各方面進行域內合作的一種體制。他主張日本“要考慮到東亞地域是我國基本性的生活空間,必須持續努力地構建一種經濟合作與安全保障框架。”
聯想到鳩山由紀夫在大選中表示就任后將不參拜靖國神社,建議興建新的代替靖國神社的悼念設施,就可以看出日本民主黨正準備逐漸從東亞地區的“歷史問題”障礙中擺脫出來,積極開展“東亞共同體外交”。也就是說,日本新政權的對中、對韓甚至對朝政策都會圍繞“東亞共同體外交”的軸心展開。
另外,日本民主黨對外政策的調整將不局限于亞洲。在對美和對俄外交上或許都會有重大調整。民主黨的幕后“黑手”小澤一郎多年主張日本要成為一個“普通國家”,即日本應該成為一個和美國“平等”的國家。鳩山由紀夫在今年早些時候也曾講過,“我們想擺脫對美國的依賴,想讓(日美軍事)同盟關系表現得更為平等。”這樣,民主黨新政權啟程后,勢必在日本外交“重中之重”的對美政策上有所調整。這種追求“平等”的調整或許首先表現在對美軍事政策的調整方面。如要求美軍撤出沖繩軍事基地轉往他國,要求就日美兩國之間“核”密約進行調查,要求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船停止在印度洋為駐阿富汗美軍提供加油服務等等。
在對俄羅斯的外交上,日本民主黨政權也將尋求重大突破。在8月31日凌晨召開的大選獲勝的新聞發布會上,鳩山曾就日本外交政策發表見解。鳩山表示,他上臺后將致力于解決和俄羅斯之間持續幾十年的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領土爭端。這個問題雖然是日俄之間的“老大難”問題,但是如果考慮到鳩山的祖父鳩山一郎1956年曾經主導了恢復日蘇邦交,考慮到鳩山的獨生子鳩山紀一郎至今仍然在俄羅斯莫斯科大學擔任城市工學系的客座教師,鳩山很有可能像自己所說的那樣,“如同我祖父那般,我愿意花費氣力解決類似日俄領土爭端這樣的問題。”▲
環球時報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