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這是中美正常貿易摩擦,最后將以美國閉嘴不了了之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豐帆 ●本報特約記者 何晏 ●本報記者 王躍西 安百杰
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表示,向中國輪胎加征關稅并非意在“挑釁中國”。這一說法的口吻相當嚴峻,不過這兩天人們看到的事實是:受到政府安撫的中國輪胎企業并沒有出現什么騷動,美國禽類出口協會卻激烈地批評奧巴馬政府“正在制造比中國人更多的問題”;與中國媒體相比,美國媒體顯得底氣不足,已集體陷入中美爆發貿易戰的焦慮之中。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這一次罕見的隔空喊話,也引起了世界輿論對剛顯現復蘇苗頭的全球經濟的高度擔憂,呼吁中美冷靜控制事態的聲音占了上風。對此,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1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此舉向世界發出了錯誤信號,中國將在20國峰會上繼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中國不希望看到此事對中美經貿關系造成損害。
“我們自己的政府正在制造比中國人更多的問題”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奧巴馬14日在紐約市發表演講稱,美政府宣布向中國輪胎加征關稅不是貿易保護主義信號,也并非意在“挑釁中國”。15日奧巴馬在接受彭博社采訪時又強調:“我們不會看到貿易戰”,“無疑圍繞這件事確實出現了一些緊張氣氛,但我想說的非常簡單:我們是有章可循的”。
彭博社報道稱,下周當奧巴馬在G20峰會上見到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時,他必然要對中國領導人有所交代,因此要努力控制這一貿易沖突的負面影響。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周世儉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奧巴馬的說詞顯然是想緩解來自世界的壓力,“否則他將如何在即將到來的G20峰會上面對世界輿論?”
中美這一次貿易摩擦,成為這段時間以來國際上最吸引眼球的貿易爭端。尤其在全球經濟剛從金融風暴中喘口氣的敏感時刻,全球各大金融和金融衍生品市場都隨之經歷了震蕩。
據《華爾街日報》15日報道,本周一,東京、上海、新加坡和曼谷的橡膠期貨暴跌,原因是中國輪胎出口產品可能遭受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中美貿易糾紛也在周一早晨拉低美國股市,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開盤跌70點。美元兌歐元跌至近一年來的最低水平。周二,人民幣匯價也告別升勢而走軟。
美國禽類和蛋類出口協會主席詹姆斯·薩姆納14日對媒體說,中國發起針對美國低價傾銷雞肉的調查,部分原因是由美國的貿易政策造成的。他表示:“我們自己的政府正在制造比中國人更多的問題。我們對政府處理問題的方式感到不安”。這一協會代表著美國90%雞肉和雞蛋出口的生產商,估計他們今年可能會損失3.7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服裝進口商們目前非常擔心將成為下一個進口限制的目標,他們把奧巴馬對輪胎加稅的決定稱為“一個危險的先例”。
15日上午,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姚堅在記者會上表示,在中國輸美的輪胎產品中,有68%的供應商為外商投資企業,如米其林、固特異等,美方特保措施傷害的將不僅是中國公司。據“美國格林威爾在線”網15日報道,米其林公司周一表示,目前尚無法預計美國對中國進口輪胎征收懲罰性關稅一事會對公司造成什么樣的影響。該公司合作部副總經理邁克爾·芬寧說,美國市場銷售的中國輪胎并不影響美國的就業。經濟學家們認為,美國頂多能獲得點短期的蠅頭小利,而貿易爭端中最大的受害者將是美國消費者。美國輪胎工業聯合會并不支持這個關稅。他們說,這并不會把工作留在美國,而只可能使得他們在海外的輪胎生產工廠從一個國家搬到另外一個國家。
“與中國進行貿易戰是個壞主意”
目前在美國國內,仍然有兩種聲音。
據《華爾街日報》15日報道,美國工會暗示政府的決定可能激發更多試圖獲得貿易救濟、對抗中國輸美產品的舉動。美國聯合鋼鐵工人工會主席雷歐·杰拉德說﹐我們關注著造紙、玻璃、水泥、鋼材等行業的情況。他說,美國市場已經充斥著中國的輸油管,鋼鐵、玩具、醫藥和狗糧等行業也是一樣,他暗示將呼吁政府發起更多抵制中國制造的行動。這家工會有85萬成員,最初向中國輪胎發難的正是這家工會。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發表題為“與中國進行貿易戰是個壞主意”的文章。文章說,美國和中國的這輪貿易沖突一定得過去,保護主義只會傷害經濟的復蘇。文章警告說,如果美中之間的摩擦升級為全球保護主義的戰爭,那么我們就不得不對經濟復蘇說拜拜了,這將成為下一場經濟衰退的開始。文章還擔心地說,如果中國停止購買美國國債,——或者更糟的情況是他們開始拋售美國國債,這對美元和美國財政來說將是一場“極大的災難”。
文章引用美國威爾頓共同基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邁克爾·斯特勞斯的話說,中國和美國都是熟知世界經濟史的足夠聰明的學生,他們知道現在最重要的是應該將關于輪胎和雞肉的爭吵平息下去,而不是讓它影響全球經濟的復蘇。
《華盛頓郵報》15日說,如果中國僅僅是為了在月底舉行的G20上爭取到更好的談判利益的話,這沒什么好擔心的。但如果真的造成貿易戰的話,“后果將是災難性的”。美國在1930年開始實行的貿易保護關稅最終導致了美國經濟的“大蕭條”。貿易戰對“正在試圖從金融危機中爬出來的美國”特別不利。
美聯社15日預測說,中美的輪胎摩擦不太可能造成貿易戰,因為“中美雙方都明白這是兩國經濟都不能承受的”。華盛頓智庫彼德森研究院的貿易專家蓋瑞·豪夫鮑爾對美聯社說:“中國想要表達的最重要信息是讓美國再有類似舉動之前三思而行。要是美國再挑起紛爭的話,中國將針鋒相對。”文章說,中國的快速反應顯示中國政府盡力避免由于外國對中國的不公正待遇引發的公眾不滿。
15日《華爾街日報》稱,中國迅速將美國輪胎關稅問題訴諸世貿組織的舉動表明,北京方面迫切希望將貿易摩擦保持在國際法的框架之內,這標志著雙方的分歧“或許是可控的”。周世儉對《環球時報》介紹說,提交到WTO的爭端,先要進行為期60天的磋商,如果談判不能解決,就需要設立專家組裁決。輸的一方不服判決還可以上訴。這么算來,大致需要3年時間。
中美爭吵令世界緊張
法新社14日報道說,中國周一就美國限制中國輪胎進口的特保措施正式啟動了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序。這進一步加深了兩國的貿易爭吵。報道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原本建議對中國產輪胎征收為期3年的懲罰性關稅,幅度分別為55%、45%和35%。但為了將中國的憤怒最小化,奧巴馬選擇了更低一些的稅率。但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仍然是嚴重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
報道還說,北京和華盛頓的爭端使投資者急于兌現,促使全球股市周一收低。謝佛投資研究的約瑟夫·哈蓋特說:“與中國的貿易戰前景讓交易者極其緊張。”
英國《衛報》13日的文章則擔心中美貿易摩擦傷及歐洲。文章稱,中國對美國汽車零部件和雞肉的進口展開了反傾銷調查。歐洲央行警告說這種“螺旋式上漲的報復行為”將妨礙世界貿易。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也表達了對中國會提高進口歐洲商品關稅的擔心。
加拿大《環球郵報》15日報道說,世界主要經濟體聯合起來對抗金融危機的非同尋常的團結,“正被無名的輪胎和雞爪子置于危險境地”。報道稱,35%的懲罰性關稅是奧巴馬一個人的決定,這使其明顯成為一個“政治舉動”,而非“行政舉動”。中國政府的反應也很激烈,使有關各方不得不焦急思考“貿易戰的可能性”。
中美都不會輕易打貿易戰
目前,世界上對于中國選擇做出什么反應有很多猜測,加拿大《環球郵報》15日引用本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科蒂斯的話說,“這可能將引發我們所有人一直擔心的事情發生。事態可能會失去控制”。但周世儉認為這種說法過于悲觀,他對《環球時報》說:“這次不是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屬于正常的貿易摩擦。我認為最后會以美國不再吭聲,事情不了了之結束。現在整體經濟形勢仍舊不好,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很容易被人當成替罪羊,也是正常情況。在這次事件中,中國得到輿論的支持,不僅是奧巴馬理虧,而且我們的宣傳工作也做得不錯,增加了透明度。我們過去打掉門牙往肚里咽的方法行不通,必須積極應訴、頑強抗爭。當然,斗爭也要適可而止。這次事件并不會涉及到其他領域,中美雙方都沒有這種想法。中美經濟是互惠互利的,且依存度很高,打貿易戰勝算不在美國。”
周世儉說,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摩擦考驗雙方的實力和意志。來自世界各地的焦慮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中美爭斗必然會對世界經濟產生一定影響。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就說過:“中美兩頭大象打架,亞洲國家就像被踐踏的草坪。”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國不可能一意孤行。美國興起貿易保護主義,與其國內利益有關,美國媒體的恐慌性聯想,則反映出美國的經濟形勢并不像人們想的那么樂觀,經濟復蘇還很艱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以往在應對貿易摩擦上積累了不少教訓,這次對美國的反制動作迅速,顯示出我們是有所準備的,同時也給了美國一個不要輕易把貿易摩擦擴大的警告。”▲
環球時報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