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蘊寶
Visual FoxPro(VFP)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數據庫應用開發工具之一,它簡單易學,功能強大,許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這門課,面對高職學生起點水平的參差不齊,為了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VFP課程的教學效果,必須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筆者在此淺談一下運用案例教學法提高VFP教學效果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一、案例教學法
1.案例教學法的涵義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運用案例進行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運用相關的理論和知識,通過師生共同對實際案例的分析和探討,使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案例教學法的特點
(1)學生是案例教學過程的主體。在案例教學法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組織課堂、引導討論。
(2)布置任務,提出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案例教學的宗旨不是傳授VFP的基本知識,而是通過教師自編的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案例,組織學生思考案例中提出的問題,參加討論,去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和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主動參與,提高學生能力和基本技能。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在案例分析中,鍛煉自己的程序設計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3.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既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將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采用案例教學法可調動教師備課的積極性,更好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2)有利于增強學生自覺性,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生將應用所學的VFP理論知識和程序設計方法,對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案例進行理論聯系實際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教學法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新的開拓,進行一系列積極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3)有利于增加教學中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傳授者,學生則是消極的接受者;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是“師生互補、教學相輔”。這種教學法將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在程序的優化設置和課堂討論等環節中發揮主動性,加強了師生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課前準備
1.教師的課前準備
(1)確定并分析VFP課程的教學對象。該課程VFP的教學對象是高職班的學生。在課前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他們的入學起點、已學課程、對VFP課程的認識和需要、興趣愛好和關心的話題等,還要充分地估計到課堂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擬定多種相應的教學方案。
(2)分析VFP課程的教學需求并確定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時,要熟悉教學大綱,深入研究VFP教材,恰當選擇學生感興趣或熟知的案例(如學生信息管理系統),設置課堂教學中要討論的問題,并優化各教學環節。
2.學生的課前準備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往往擔當臺上的主角,而學生往往是觀眾。但是案例教學要求學生也要在課前做相應的準備,如預習案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仔細地閱讀案例,學生自己思考一套程序設計的思路和方法。
三、課堂實施
1.案例介紹
教師在上第一節課時介紹本學期所要設計的程序——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并詳細介紹本程序的主要功能(學生信息管理,查詢管理,成績管理,選課管理,系統維護)、該程序涉及的全部理論知識(數據庫應用基礎知識,項目文件、數據庫、數據表、查詢、視圖等),需完成的課程學習進度、參考資料清單等,讓學生在第一節課就將“VFP程序設計”這問課的授課情況有整體把握,便于今后的學習。
2.個人準備
學生根據要求完成每節課規定的課程學習(教材或課件);仔細閱讀案例介紹,認真分析每節課老師要講授程序模塊的功能;查閱教材或參考資料,尋找有關程序模塊的理論依據;分析案例并進行合理設計,記錄預習中關鍵問題與重要事實;整理相關信息,初步得出分析結論和建議;最后起草討論稿以便討論。
3.小組交流
在做好上述準備后,學生在學習小組(一般以4~6人為宜)內進行交流。學習小組在課外,通過互發郵件、學習論壇或小組集中學習等多種的形式均鞏固教學。此階段的目的是通過小組內部的相互交流與討論,促使每個小組成員進一步思考、調整和深化個人的分析。
4.課堂討論
首先,教師根據程序設計的內容和教學要求,作概括性說明;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圍繞程序要實現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和討論,發現程序的主要結構和案例與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鼓勵學生從程序中的主要功能出發展開言之有理的討論,最終使程序的功能更全面而且程序更方便用戶的使用。在討論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把握程序的主流方向,不要偏離程序主題;二是各抒己見,充分闡述每個學生的觀點;三是認真傾聽,豐富和完善個人的分析結果;四是避免出現冷場,可事先指定一位或幾位學習成績優秀者,以帶動其他學生,推動討論的順利進行。
5.教師總結
在學生已充分發表了各自觀點和深入分析之后,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講評和答疑,最后將學生討論的結果與教師的設計結果進行匯總得到最終結果。注意結論是次要的,唯有過程才是重要的。有些程序設計的結果甚至根本就沒有清晰的結論而只是設計更合理執行效率更高的優化結果。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就所學內容進行概括性總結,便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6.案例反思
教師和學生在程序設計并優化后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理論、概念、過程、成敗因素等)。通過不斷的程序設計的反思,可以培養反思意識和習慣,提高質疑問題和提出不同見解的反思能力。同時,案例反思有助于程序設計的補充與改進,以便在今后的教學中重復使用。
四、課后總結與評價
從學生角度來看:案例教學能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貼近生活,能把過去傳統的“重教輕學”的教學模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更利于學生思維的實踐模式,激勵學生學習,同時將學生被動聽的課堂變為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幫助學生表達自己觀點、解釋所學知識的場所,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精心設計程序,案例教學活化了教材內容,豐富了課本知識。同時也創造一種理論聯系實際的、啟發式的、教學相長的、集思廣益的教學方法。
通過教學實踐表明,案例教學在VFP課程中的實施,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提高了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探索、合作、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在VFP課程中合理、有效地使用案例教學將會很好地解決傳統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案例教學法也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教和學不再是一件枯燥無味的事情。
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引導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在VFP課程的教學中,通過設計具體的課程應用開發案例“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使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各部分的討論設計,使學生在討論中既學會程序設計又深刻理解所學的理論內容,最終用案例將理論內容串起來形成一個知識系統,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目的,提高了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