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峰
[摘要]分析高職院校學生學習C語言效果不理想的現象,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體會,提出提高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學習,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并輔以強化訓練,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興趣強化訓練效果
中圖分類號:0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620133-01
國內多數的高職高專類院校,都把C語言作為新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基礎語言。由于學生剛剛從中學畢業,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都不能馬上轉變過來,加之這類學校的學生的基礎知識較薄弱,因此學習效果不甚理想。如果引導不好,很容易使學生失去興趣,產生厭學思想,甚至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雖然現在有些學校和教師已開始對C語言教學改革的探索,但學生還是對C語言感到難以掌握,遇到問題無從下手。因此提高高職高專院校C語言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高職院校未來的研究熱點。
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教學體會,逐步總結出一套適合高職學校學生學習C語言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協作學習,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學生能夠迅速地熟練掌握C語言,并利用C語言可以完成相應的任務。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把C語言作為新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基礎語言。C語言是計算機語言中較難學的一門語言。由于我國多年的應試教育使學生習慣于被動地學習,思維的主動性和敏捷性逐漸萎縮,創新意識逐漸喪失,實踐能力正在蛻化,學習興趣消磨殆盡,而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又比較薄弱,在接受和掌握新知識時較困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開發自身潛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直觀的感受,明確學習程序設計課程的目的
很多學生在初學C語言的時候都問過這樣的問題:學《C語言程序設計》有什么用,它能做什么?學生有這樣的問題是不奇怪的。首先學生剛接觸C語言,對它不甚了解:其次是以往的教學方式是采用傳統教材教學,既從基本數據類型講起,依次再講各種語句、函數等等。這對初學者來說確實容易產生困惑,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C語言的學習失去興趣。要讓學生有興趣,就要先選適當的切入點,從而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盡快掌握基本知識。
通常,在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會給學生看一些用C語言編制的有意思的小程序,例如一些小游戲、小的管理系統等等。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就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心,就會對C語言產生興趣,從而認真學習它。
(二)任務趨動取代傳統教材的知識結構
傳統C語言教材中的知識結構是從基本數據類型講起,再依次講解各種C語句及各種概念。它注重由設計算法到書寫程序并進行調試的整個過程。顯得抽象、復雜,這也是大多數學生抱怨程序設計太難、太深奧、不好學的主要原因。這種方式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可采用任務趨動的方法,既先給出一個任務,然后再給出它的源程序及其運行結果。學生對此任務及結果和解決方法有了初步認識,對其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之后再詳細講解程序中用到的語句及概念,從而讓學生明白如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逐漸培養學生進行程序設計的正確思維模式。之后再模仿此例多做練習。這樣學生對此例中遇到的知識點就可以很容易掌握。
(三)依賴現代多媒體技術,使授課內容更生動
雖然現在大多數學校的教師已用多媒體教室上課,但也僅限于使用PPT課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多媒體教學。
可以依賴現代多媒體技術,把枯燥的理論形象化,聲、影、圖、文融為一體。例如,在講解排序問題時,可以采用FLASH技術,把程序的執行過程動態模擬演示,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會到程序的執行過程。在做綜合訓練時,可以編制一些小的游戲程序,使學生在玩中學,就不會覺得學習C語言是枯燥乏味了。
(四)語言要形象化、通俗化
一般高職學校的學生在入學前對計算機知識了解很少,這就要求在給學生講解時,對一些計算機的基本知識給予介紹。如果只是一般概念性的講解,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因此要用通俗的語言、形象化的比喻,生動地講解那些晦澀的概念。這樣學生才能更易理解,同時對C語言的學習也更有興趣。
二、強化訓練,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職學校的學生培養的目標就是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畢業后就能立即投入工作之中,無需再培訓,實現“零距離就業”。而高職高專院校中《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常出現的聽得懂、編不出的現象。這就要適當增加實訓教學內容,強化學生的實際開發和應用能力,讓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實訓課的內容要與理論課內容相聯系,又要有一定的使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在講課時讓學生了解項目的開發過程,整個課程教學圍繞一個“工程項目”進行,通過逐步拓展的實訓項目和設計,將每一階段的學習進行小結性的貫穿與能力提高。將C的知識點都溶化到一個個實訓項目的程序編寫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已經熟悉項目的開發過程,畢業后進入工作環境已不陌生。
(二)理論知識的鞏固
高職院校的學生在課后與教師溝通很少,當遇到問題時無法解決。可以依賴現代網絡技術。把教師課件與測試習題放在校園網上,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并能及時測試學習效果。如有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還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聊天系統與教師溝通。
(三)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生學習軟件的最終目的是編寫滿足需求的程序。在教學中教授的不僅僅是具體語言的語法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這門語言學習,培養學生遇到實際問題能夠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協作能力。我們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作業的形式讓同學們自學,初始階段往往會遇到因為學生自學能力差而帶來的困難,所以在學生完成任務時,老師既要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又要鼓勵學生間進行協作學習。教師可以分配一些比較復雜的問題,由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合作解決,這樣同學們可以互相探討學習方法,協作解決一些遇到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鍛煉學生綜臺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其創造性和合作精神。
三、總結
通過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可使學生能夠牢固掌握理論知識{通過強化訓練,可使學生能夠熟練編程:通過綜合訓練。鍛煉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其創造性和合作精神,從而收到良好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