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俠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620151—01
情境教學是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教學的運用,可以達到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的目的。初中數學課堂的情境教學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創設問題情境,要注意激發學生主體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刨設要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點。
現代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線。數學課堂上教師面對的是活的學習主體,教師不可以越俎代庖,不可以傳統的知識講授替代主體的活動,要給學生以自由、活動的空間,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情境教學不僅僅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還要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要優化課堂情境,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渴望,充分感受數學,主動探究數學。主動運用數學。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直線與平面的垂直》這節課時,教師創設以下的教學情境:植樹節栽樹如何判斷樹與地面垂直?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躍躍欲試,甚至生活中的辦法也來了,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如何定義線面垂直,如何判定線面垂直等這一課時的重點內容也就在輕松和諧的情境之中完成了。
二、豐富課堂情境,要注意激勵學生知欲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欲。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制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于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例如,在對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于是教師便抓住時機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并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獲得了判定定理。接著,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思考證明方法。這正如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p>
三、創設課堂情境要注意著眼于發展性
數學是一門抽象和邏輯嚴密的學科,正由于這一點令相當一部分學生望而卻步,對其缺乏學習熱情。情境教學當然不能將所有的數學知識都用生活真實形象再現出來,事實上情境教學的形象真切,并不是實體的復現或忠實的復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簡化的形體,暗示的手法,獲得與實體在結構上對應的形象,從而給學生以真切之感,在原有的知識上進一步深入發展,以獲取新的知識。
在啟發學生得出上面的若干猜想之后,我又進一步強調證明的重要性,以使學生形成嚴謹的思維習慣,達到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要求學生用所學的判定方法去驗證猜想結論的正確性。經過全體師生一齊分析驗證,最終得出結論:猜想是正確的,猜想中的一個尚待給予證明。學生在老師的層層設問下,參與了問題探究的全過程。不僅對知識理解更透徹,掌握更牢固,而且從中受到觀察、猜想、分析與轉換等思維方法的啟迪,思維品質獲得了培養。同時學生也從探索的成功中感到喜悅,使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了強化,知識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四、創設課堂情境要注意滲透教育性
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著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著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n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舍,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了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后小結。先簡單介紹發展過程: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采用讀后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著積極的意義。
五、創設課堂情境要注意貫穿踐性
情境教學注重“情感”,又提倡“學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機地統一起來,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熱烈的情感驅動下進行實際應用,同時還通過實際應用來強化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快樂。數學教學也應以訓練學生能力為手段,貫穿實踐性,把現在的學習和未來的應用聯系起來,并注重學生的應用操作和能力的培養。我們充分利用情境教學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寬闊的數學教學空間里,創設既帶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實際價值的操作情境,讓學生扮演測量員,統計員進行實地調查,搜集數據,制統計圖,寫調查報告,其教學效果可謂“百問不如一做”,學生產生頓悟,求知欲得到滿足更加樂意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了。同時對學生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交際能力、應變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較好的培養和訓練。
總的來說,切實掌握好上述的五個問題,對開展數學學科的情境教學是不無裨益的,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經常創設數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主動發展,使學生作為活動主體角色,促進學生整體能力,學生的數學成績也穩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