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鵬 劉欣慰
一、公司治理與監事會的獨立性要求
如何對公司權力加以分配和制衡,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所在。公司治理結構是公司治理的細化表現,此結構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公司的治理效果。公司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決策的執行機關,擁有對高級經理人員的聘用、獎勵以及解雇的權力,高級經理人員受雇于董事會,在董事會的授權范圍內經營企業。
在我國,《公司法》已經確定了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經理層構成的公司治理結構,在這一結構當中,監事會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它是專司公司內部監督職能的部門,支撐著公司的內部監督體系。然而,相對于實權部門,監事會在監督力量上略顯單薄,受經濟方面及自身素質的制約,也使得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大打折扣。如何改變監事會的存在現狀?如何加強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如何更好的優化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在筆者看來,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加強監事會自身的獨立性,完善監事會的內部組織結構,最終保障監事會的法律地位和監督職能。
二、監事會獨立性的制度價值
(一)妥善解決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帶來的各種矛盾
對于公司股東來說,資本、利潤已經吸引了他們的眼球,而公司的日常經營逐漸的淡出了他們的視線,這樣就已經不再可能由股東親自經營管理了,而必須將公司的日常業務交給具備專業知識、管理知識的董事會代而為之。但是股權的所有者和經營權的控制者的利益并不完全統一,要求董事會恪守職責,單純從道義上進行約束顯然是不夠的,因為管理者的善良注意義務是有限度的,尤其是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之下,更不能對管理者寄于奢望。此時,由所有權和經營權所帶來的矛盾成為了公司治理的核心問題。
公司的上述情況要求其在客觀上配置具有獨立性地位和作用的制約、制衡機制和監督機制來緩解“董事會中心主義”所帶來的矛盾,維護股東的最終合法利益。監事會作為公司內部監督機制的核心,不僅起到了分權制衡的作用,使各個機構各司其職,各盡其能,而且在監督經營者謹慎行事的時候,能夠幫助他們改善公司的經營管理,從而優化公司的治理結構,促進公司利潤的增加,最終實現股東、董事、經理層、監事的“多贏”局面。
(二)有效防止董事會的濫權、獨斷專行,切實保護大小股東的權益和公司財產的安全
公司規模的壯大使得眾多的股東只關心其自身的投資收益而對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卻關心不足,股東會對董事會的經營監督能力不斷下降,甚至成為了一個“傀儡”機構,股東的利益因此受到嚴重威脅。監事會的出現正是彌補了股東會在監督職能方面的不足,他們由股東會選出,代替廣大的股東專司監督董事、董事會以及高級經理人員之職,從而成為了保護股東利益,防止董事會“專權”、獨斷專行的“守護神”。
監事會的設置,天然具有獨立性的要求,當其處在與董事會、經理層的中立位置時,它的監督職能才能得以保障。對于公司來講,其利益受損無非有兩種可能,一是來自于公司外部的非法侵害,一是公司內部人員的侵害或浪費。外部的侵害一般情況下公司的所有職員包括董事、經理層、監事均具有本能的防御意識,且如果外部侵害行為十分惡劣還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所以一般不作為嚴格意義的公司監督看待。而內部人員的行為,由于其人員本身系屬內部,其監督行為只是一種自律,要求執行者同時成為監督者是違背監督職業要義的,也不符合“人性”要求,這時就需要一個獨立的“他人”進行約束、規范和糾正。監事在公司中并不參與公司的具體經營活動,沒有任何管理的權力,其獨立性使其成為股東與董事會之間的中立人,而正是其中立的“立場”決定了其行為的可信度。監事會的獨立性保障了其監督職能的發揮,最終保護了公司財產的安全,維護了股東的合法利益。
(三)使公司的經營者、管理者更加務實,也使得公司的決策機制更加民主、科學
董事會是對股東會負責的執行機關,是公司機構的管理核心。經理層是由董事會選任的具體執行董事會決議的機構。董事會、經理層都是公司的職能部門,也因此容易涉權力濫用之嫌。處于獨立監督地位的監事會,能夠幫助董事、經理層人員克服其人性的弱點,打消其損公肥私、消極懶惰的不良動機,使兩個機構的人員能夠誠實正直,恪盡勤勉,廉潔奉公。有時監事會的獨立性甚至能夠將上述人員的“邪念”扼殺在萌芽當中。一個監督制度如果有威懾力且能夠真正的發揮作用,就會成為對被監督者的一種鞭策,使被監督者能夠遵循其職業道德,踏實、務實的為公司謀發展。
在“董事會中心主義”的公司經營模式當中,董事會承擔著公司管理決策的任務,這些決策是董事們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不是某個人依靠權力獨斷專行的結果。決策制定后應交由股東會討論最終確定是否切實可行。在決策的過程中,權力部門必須要受到監督機構以及公司章程的制約,使他們的立場客觀、真實,符合股東的根本利益。監事會的天職就是履行監督職能,其獨立性也正是其權威性所在。監事會真正的發揮了作用,才能夠幫助董事會在決策過程中消除各種隱患,充分尊重程序和股東的合法權益,最終使民主、科學、高效的決策方案得以確定。
(四)間接的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維護交易的安全和交易秩序的穩定
從我國現行的《公司法》來看,法律認可的兩類公司不管是有限責任公司(包括《公司法》新增的一人有限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都是以其全部財產對公司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公司法》第3條也明確的做出了規定:“公司是企業法人,有獨立的法人財產,有限責任公司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講,有限責任意味著以犧牲債權人的利益為前提,正是因為如此,公司內部的財務狀況不僅與股東利益相關,與公司的債權人也有著密切的聯系。財務會計的真實、客觀,不僅是對股東負責,同時也是對公司債權人的負責。而財務會計的虛假記載是對股東的欺騙,同時更是對公司債權人的欺詐。債權人會由于公司財務會計的不真實而使其債權的實現發生困難,甚至陷入經濟危機。
作為監事,從其職業的應然角度講,應該具備相當好的財會業務素質,否則很難肩負起對公司財務的監督職能。我國《公司法》第54條第1款對監事會的財務監督職能的規定,正是對上述說法的有效肯定。監事會能夠行使1公司財務的檢查權正是其自身獨立性的外在表現,這一獨立性職權為公司的財務安全設置了一道屏障。其實這道屏障在保證公司自身財務安全的同時,也保證了公司債權人債權的實現,最終維護和促進了市場交易的安全、穩定。
(杜鵬,1980年生,陜西渭南人,陜西科技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法學。劉欣慰,1980年生,河北唐山人,北京東友律師事務所,法律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