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產制度的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護債權人的利益,改善社會信用環境
破產法為經濟社會提供了“債務清償秩序”,在債權保護方面凸顯了如下價值:第一,重申對擔保優先受償權的保護,把在政策性破產中推行的勞動債權等優先于擔保債權的做法采取老劃段的方式予以安排,重樹擔保法的法律權威。第二,設立管理人制度,擴展管理人職責,強化對債務人轉移、隱匿財產或以關聯交易方式逃廢債務的預防和控制。第三,擴大債權人會議職權,允許債權人會議設立債權人委員會,行使債權人會議授予的職權,代為監督管理人的行為。
二、保護債務人的利益,改善市場主體的生存機會
破產法不僅是死亡法,它還是拯救法、更生法。從實踐看,很多破產訴訟的提起,并不真是想逼企業破產,而是另外兩個目的:一是增強最后的威懾力督促企業還債;二是可進入破產重整、和解程序并為企業重整和解提供機會。在企業重整和解過程中,債權人有可能通過減免部分債務、延長貸款期限、展期等多種辦法,幫助企業在破產重組中得到再生。
重整是指不對無償付能力債務人的財產立即進行清算,而是在法院的主持下由債務人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制訂重整計劃,規定在一定的期限內,債務人按一定的方式全部或部分地清償債務,同時債務人可以繼續經營其業務的制度。這就給了債務人企業一個自我拯救、重開始的機會,平衡了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是一種在“殺馬分肉”之外,采取的“治病救馬”的處理方式,重整是拯救企業的一個制度,它以拯救企業為目標。
破產和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案件后,在破產程序終結前,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就延期償還和減免債務問題達成協議,中止破產程序的一種方法。和解的基本目標是預防破產,克服破產制度無法免除的缺陷,和解制度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清償債務與債權妥協相結合;二是保護債權人與維持債務人資產利益相結合;三是債權利益的最大化。
三、注重對勞動者的保護,體現和諧社會的要求
保護破產企業職工利益,是破產法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如果企業破產,很多職工拿不到工資,社會保險被拖欠,職工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其基本生活難以保障,勢必影響社會穩定。優先清償職工工資等,才更能體現破產法“公正審理破產案件,保護債權人和債務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的立法宗旨,破產法設置的多個條款充分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首先,在總則中即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破產案件應當依法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其次,規定破產人所欠勞動債權以破產人無擔保的財產優先清償,并在附則中實行“新老劃段”,對新法實施后破產人在新法公布前發生的勞動債權做出優先于擔保債權的特別安排;第三,規定在申報債權時,勞動債權不必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后列出清單并予以公告;第四,規定債權人會議必須有債務人的職工和工會代表參加,債權人委員會必須有一名債務人的職工代表或者工會代表。這些規定有效保證了職工在企業破產程序中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決權,有利于維護破產企業職工利益,充分體現了對勞動者的關懷,對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保障職工的基本生活,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必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四、除舊布新,優化社會資源配置,保持整個社會經濟的生機和活力
破產法為社會帶來了市場主體“退出機制”, 能夠起到一個清理市場門戶的作用。公司法、企業法、合同法等主要解決市場主體的成立和運營,破產法主要解決市場主體的退出問題。長期以來,由于破產法律制度的缺位,相當部分應該淘汰的市場主體處于“不死不活”或者“名存實亡”的境地。破產法出臺和實施后,無論這些主體是否愿意,都將按照法律程序壽終正寢,有序地退出市場,由此市場得以凈化,交易安全得以維護,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進步。
五、增強企業管理人員的危機意識,培育和提高企業整體素質
首先,破產法第六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百二十五條的有關規定,強化了破產企業管理者的義務和責任,有利于激勵和逼迫企業管理者更加忠實、勤勉地履行職務,挖掘內部潛力,培育和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千方百計地搞好經營,確保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實現企業的穩定持續發展。
其次,企業破產制度必然對企業組織產生兩方面的督促約束作用:一是對企業內部的約束,在經濟活動中,企業要在努力追求利潤最大化、持久化的同時,千方百計地想辦法避免經營失敗而導致破產,企業的所有者如此,企業的經營者也是如此;二是對企業的外部約束,人類行為的價值取向是趨利避害,企業破產時總有一部分債權不能得到足額清償的客觀現實,迫使參與市場運作的每一個企業在與他人進行經濟交往時,都不能不考查對方的資信,從而約束自己盡量不去或小心謹慎地去與那些瀕臨破產的企業進行經濟交往。
再次,一家企業破產能促進當地一大片企業改變觀念。破產企業“前車之鑒”的警示和威懾會使周邊和相關企業的經營者、生產者的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增強,逼著自己為企業的生存、發展而努力地去整頓、去提高、去開拓、去創新,引領員工奮發圖強、苦練內功、增強核心競爭力,培育和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唯有如此,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一道防線
長期以來,政府和社會為扶持拯救瀕臨破產的企業作了不懈的努力,但收效甚微,有些企業簡直成了擁有無限吞噬力的“黑洞”,對那些拯救無望的企業停止“輸血”、“供氧”及時實施破產,既可以減少原有國有資產的進一步流失,也可以避免“無底黑洞”吸引吞噬更多的國有資產。及時處理破產企業的存量資產,有利于包括銀行在內的債權人將“死錢”變成“活錢”,使債權人的債權得以實現,有助于資金周轉、交易的實現,使其為國家創造的財富,有助于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七、促進和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經濟,商品經濟是競爭的經濟,所有的市場主體都必須在競爭的海洋中搏擊,在搏擊中求得生存,企業是如此,勞動者個人也是如此。事物的發展有高峰,必然有低谷;有成功,必然有失敗;有新生,必然有死亡,任何事物概莫能外。隨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破產法的實施,企業破產,勞動者失業將不再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特殊產物,它也必然成為我們正常社會經濟生活中的正常現象。
(張學銀,1962年生,山東費縣人,山東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