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一、會展專業名稱設置的現狀
目前在我國開辦會展學歷教育的119所學校,會展專業名稱情況如下:
本科會展相關專業名稱有:會展經濟與管理、會展藝術和技術、專科為會展策劃與管理、廣告與會展。專業類別分別屬于綜合、工科、財經、語言、師范、農業六個大類。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專業里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的專科教育也在進行。此外,一些中職學校還設置了會展旅游等專業。
2004年教育部正式批準開辦 “會展經濟與管理”本科專業,當時獲得正式批準開辦該專業的學校只有上海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和廣西財經學院。與此同時,教育部批準在兩家院校——上海大學和上海對外貿易學院設立“會展藝術和技術”本科專業。使會展專業名正言順地出現在高校專業名錄上。
二、高職會展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職會展專業的名稱主要是會展策劃與管理、廣告與會展。但根據高職的培養層次和特點,會展策劃與管理這個專業名稱是值得商榷的。高職會展人才培養定位的決定因素是市場需求,而專業名稱是專業定位的直接體現。幾年來陸續畢業的高校會展相關專業學生并非如人們想象的那樣供不應求。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同時并存,一是認為會展急需大量專業人才,另一種說法是會展教育存在泡沫。二種說法大相徑庭,其關鍵的差別是對會展概念認識的差別。現在我國普通民眾大都認為只有會議與展覽是屬于會展范疇,其中展覽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為公眾所關注,但實際上展覽行業本身并不長期需要非常大量的從業人員,把目光緊盯展覽,當然就無須如此大規模開展會展學歷教育。然而,在我們看來,只有使用MICE的概念,即會展涵蓋會議、展覽、獎勵旅游及節事活動,才能真正把會展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充分顯示出來。而站在這個立場上看,會展專業畢業生的走向,就不僅僅是為會議或展覽,應有更廣泛的空間。
許多專家認為,會展人才可分為三個層次:核心人才、輔助人才、支持人才。第一類核心人才是專業的會議或展會策劃組織人才、這部分人需要具備較強的組織運營能力,對會展有宏觀把握能力,并具有創新精神,屬會展業高端人才,要求高、需求量少。第二類會展輔助人才是指場館管理人才和展位搭建等方面的人才;第三類支持人才是指服務性人才,如翻譯、物流、廣告、旅游和飯店人才等。
目前各個學校會展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情況各有不同,但“會展策劃”是大多數院校人才培養的共同點。對于會展人才需求而言,策劃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此類人才在整個會展業猶如“金字塔”的塔尖,需求量極其有限。如果高校招生僅僅是為了滿足展覽策劃公司的需要,則大可不必在高校開設太多的會展專業,設置太多培養會展高端人才的專業,高職院校更是如此。
會展業是一個綜合性的行業,涉及到的專業非常之多。如果只是籠統地講會展人才,專業設置過于寬泛,不利于學生掌握真正有用的知識。如果學校把專業鎖定在會展的某個環節上,也可能限制學生的就業選擇范圍;全日制的學歷教育就不同于短期培訓。學生用3—4年時間學習,學生及家長的投入很大,如果導向錯誤難以就業,后果將十分嚴重。
許多考生與家長選擇“會展策劃與管理專業”,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策劃”二字起到一定作用。策劃意味著高層次人才,仿佛都是舞動商場的帥才,然而這只是一種愿望與錯覺。大型會展策劃需要的知識與能力是專科層次的教育難以給予的,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專家認為,擁有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至少需要有8—10年的磨礪,才有可能成為成熟的會展策劃和管理人才。專家的話或有可商榷之處,但值得思考。
三、高職院校會展專業教育向事件管理發展的可行性
參考國外會展相關專業名稱,以美國為例,根據培養方向不同而有所側重,如在商學院設置的就是“事件管理Event Management”(美國普渡大學),在旅游學院或酒店管理學院設置,有內華達大學“旅游與會議管理系The Tourism and Convention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設會議管理專業( meeting and convention management)喬治華盛頓大學旅游管理設“事件與會議管理專業”(Event and Meeting Management)
事件管理涉及:
1、文化慶祝:節日,嘉年華,宗教事件,游行,文化遺產紀念
2、藝術/娛樂:音樂會,表演,藝術展,頒獎典禮
3、 商業/貿易:市場與銷售,消費者貿易展,展銷會,博覽會,國際會議,公關事件,籌款會
4、體育競賽:專業比賽,業余比賽
5、教育/科技:研討會,學術會議,年會
6、休閑:游戲,娛樂性體育,喜劇類事件
7、政治/國家:就職典禮,名人到訪,政治集會,授權儀式
8、私人事件:個人慶祝,包括周年慶典,家庭節日,成年儀式,婚禮;
9、社會事件,包括聚會,狂歡會,團聚會。
可見,事件管理所涉及的范圍更廣,社會需求更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愿意把私人聚會及各種活動交給專業人員打理,以免去臨時的忙亂或是暫用物品的租用或購買的麻煩。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數年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大力的增大以及觀念的改變,事件管理的服務需求會有迅速的增長,這正是一個學生走向社會后進行自主創業的好項目。因此,以“事件管理”作為專業名稱,可以規避會展人才泡沫風險,并更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有更廣泛的適應性。事件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當是
為各種會議、商品交易會、重大事件、營銷活動、沙龍、私人聚會等活動的組織培養跨學科的全能多面手。他們主要勝任于項目主管或銷售主管等職位,能夠從大局整體上管理和組織各類活動。課程應圍繞事件類項目的組織和市場化管理這一內容傳授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技巧。教學過程中要從活動發起、反應能力、技巧和安全設置等方面綜合開發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傳播能力。在我國,事件管理人才目前是屬于全面告缺人才,發展空間大,就業前景廣闊。
以“事件管理”為專業名稱的不利因素在于,最近幾年,國人逐漸對“會展”有一定了解,對“事件管理”知之甚少,對專業的推廣方面需要有一個過程。
中國會展業處于迅速發展之中,會展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將隨之發生變化。會展教育亦是日新月異,高職會展專業教育應該實事求是,準確定位,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才能真正擔負起為飛速發展的中國會展業培養急需應用性人才的重任。
(張紅,1961年生,四川成都人,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商務系副教授、會展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會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