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霍艷玲
摘 要:在競技比賽中,運動員的情緒反應復雜多變,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競技水平的發揮。在眾多影響運動員競技表現的因素中,焦慮與恐懼情緒是運動員面對比賽情境時最常出現的心理問題。本課題組成員在前期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查閱的研究方法,對該領域的近期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和了解,并總結出相關成果。
關鍵詞:籃球運動員 賽前焦慮 控制 消除 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8-056-02
隨著競技體育的科學化和市場化,通過科學化的訓練方法和選材手段最終取得最佳運動成績成為各界同仁追逐的目標,其中運動員賽前焦慮的控制理論成為左右比賽的重要因素之一。美國格魯波先生曾說過:對于低級別賽事來講,成績的勝敗運動員的生物力學因素占80%,對于高級別賽事來講,比賽成績的勝敗運動員心理因素影響占80%?!霸诟咚奖荣愔羞\動員的心理因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一觀點早已得到各位專家學者的認同。目前國內對影響運動員賽前焦慮的諸因素(包括運動水平、文化素質、年齡、成長環境等)的綜合研究比較少,尤其對優秀的大學生球員這方面的研究不夠具體。而我國集體項目籃球隊員在國際比賽中心理狀態的不穩定,焦慮情緒的普遍存在是人們公認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我們查閱了大量近期研究成果,就籃球運動員賽前焦慮控制和消除的相關報道做一細化,以期為教練員和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手段的改善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一、焦慮的概念
焦慮是指一種缺乏明顯客觀原因的內心不安或無根據的恐懼。預期即將面臨不良處境的一種緊張情緒,表現為持續性精神緊張(緊張、擔憂、不安全感)或發作性驚恐狀態(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多、坐臥不寧或激動哭泣),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表現(口干、胸悶、心悸、出冷汗、雙手震顫、厭食、便秘等)。在實踐生活中,“緊張是造成焦慮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一觀點已經得到同行的廣泛支持和認可。舉例來講,當一名運動員在無數次世界大賽中獲得過冠軍,但如果僅僅在某一次重大比賽時某個經常練習的動作出乎意料地出現的失誤而嚴重影響了他的比賽成績時,那么這次失敗就會在他的心理形成了一個陰影。以后當他再次完成這個動作的時候,他就會想起那次的失敗,就會緊張不安,也許會接二連三地出現失誤,以致于到最后一提到這個動作他就會表現出高度的焦慮。
二、焦慮的分類
1.著名心理學專家斯皮爾伯格認為焦慮分為狀態焦慮和特質焦慮兩種,狀態焦慮一般指個人在特定的情境和特定的時間所直接表現出來的并帶有明顯的外顯行為的焦慮情緒,是一種暫時波動的情緒狀態。特質焦慮是指焦慮傾向性方面表現出的較為穩定的人格特質,是個體的個性特征,特質焦慮是個體幾乎在他們面臨的各種情景中都會表現出較高的焦慮水平,它具有動機的作用,是后天習得的行為傾向,即一個人無論在何種情景中都預先具有一種以特殊的情緒反映方式和程度來對待事物的傾向。
2.多維焦慮理論認為,焦慮包括認知焦慮和軀體焦慮。認知焦慮是焦慮的心理成分,由對消極社會評價的恐懼、對失敗的恐懼以及自尊心的缺失而引起。軀體焦慮是焦慮的生理成分,直接由自發的喚醒所引起的,通過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軀體出汗、胃腸痙攣、肌肉緊張、頭腦模糊不清表現出來。
三、焦慮與運動成績關系的理論
1.“倒U”型理論假設。倒U型理論是由耶克斯和多德森(R.M.Yerkers&J.D.Dodson)創立的。根據倒U型理論,運動員在適宜的喚醒水平和焦慮情緒狀態下,才能發揮出最優異的成績。在喚醒水平較低時,思維靈敏度減慢,動作準確率降低,肌肉松馳,注意力不集中;在喚醒水平過高時,情緒混亂,心理過度緊張,興奮性過強,肌肉緊張,注意力過于狹窄,造成大腦對身體失去控制,而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倒U型理論對喚醒水平與操作成績之間關系的預測是,在喚醒水平達到某一最佳點之前,操作成績會隨喚醒水平升高而提高,但喚醒水平達到最佳點之后繼續提高,則會造成操作成績下降。耶克斯和多德森提出了關于喚醒水平和活動關系“倒U”型的理論假設。倒U”型理論認為喚醒與活動之間是曲線關系。它假設極高或極低的喚醒水平都會對操作活動不利,而適宜的喚醒水平被認為是有助于操作活動。假設人們的焦慮與喚醒是同一個狀態過程,那么,焦慮與運動活動關系的“倒U”型假設似乎合理。
2.馬騰斯的多維焦慮理論。1982年,馬騰斯(R.Martens,1982)提出將運動競賽焦慮分為認知狀態焦慮、軀體狀態焦慮、狀態自信心三個方面。認知狀態焦慮是指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后即刻存在的主觀上所認知到有某種危險,或威脅情境的擔憂。它是由對自己能力的消極評價或對比賽結果(成績)的消極期望引起的焦慮,主要以擔憂失敗、對自己講一些消極的話,以及不愉快的視覺想象為特征。軀體狀態焦慮是指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后即刻存在的對自主神經系統的激活或喚醒狀態的情緒體驗。它是直接由自主神經系統的喚醒所引起的焦慮,通過心率加快、呼吸短促、手心冰涼而潮濕、胃部不舒服、頭腦不清晰,或者肌肉緊張感的提高而表現出來。狀態自信心,是指在競賽時或競賽前后,運動員對自己的運動行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
根據這三個維度各自的性質,以及它們各自隨時間變化的模式,多維焦慮理論對每一個維度與操作活動的關系作出不同的解釋。首先,由于認知焦慮的特征是將自己的注意,從對與任務有關的線索,轉移到與任務無關的線索和社會評價上,因此當認知焦慮水平提高時,操作活動水平相應降低,兩者呈負相關的線性關系。其次,研究已經發現,當提高積極的成功期望水平時,自信心增強,而且,積極的成功期望對操作活動有顯著影響,故隨著自信心的增強,操作活動水平提高,兩者呈正相關的線性關系。最后,多維焦慮理論指出,以生理特征為主的軀體焦慮與操作活動的關系,是倒U型的曲線關系。
多維焦慮理論提示:認知焦慮和軀體焦慮可能會對運動成績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體育教師或教練員,都應當盡量降低學生或運動員的認知焦慮水平;采用認知焦慮水平和軀體焦慮水平分別預測運動成績,比僅用生理喚醒水平來預測運動成績會有更好的生態學效度。
由于該理論有標準化的測量工具《競賽狀態焦慮問卷》(CSAI-2)為依托,故有利于研究者的研究操作和具體檢驗。比較而言,圍繞該理論進行的研究結果,較之圍繞突變模型進行的研究結果多得多。許多研究結果在不同程度上支持了該理論。一些研究也發現,軀體狀態焦慮和認知狀態焦慮對于各種干預措施有著不同的反應。例如,放松方法對降低軀體狀態焦慮更為有效,思維控制則對降低認知狀態焦慮更為有效。這提示,焦慮性質不同,調節方法亦應有所不同。
3.突變模型理論。哈笛和法基移植了數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解釋生理喚醒、認知焦慮和操作成績之間復雜關系的三維突變模型,它為競賽焦慮的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方向。這里所說的認知焦慮,是指由個體對自己能力的消極評價而引起的焦慮。根據該模型,當認知焦慮較高時,過高的生理喚醒將導致突變性反應,使操作成績下降。認知焦慮對操作成績起決定性作用。哈笛本人曾以女子籃球運動員為被試對象對該模型進行檢驗,結果支持了根據該模型提出的假設。由于該模型較倒U型假說更為復雜,引進了認知焦慮與生理喚醒共同預測操作成績的思想,因而從理論上分析,該模型對于運動操作應當具有更強的解釋力。但或許由于檢驗該理論的實驗設計有一定難度,因此圍繞該模型進行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該理論要得到普遍的認可,還需獲得更多的實驗性證據。
以上三種有代表性、發展性的理論觀點,深入研究了焦慮與運動發揮、成績之間的關系,可以發現,焦慮并不一定是運動發揮的敵人,焦慮對運動操作的影響有促進性的和阻礙性的兩種,適度的焦慮可以對運動操作和成績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四、賽前焦慮產生的原因
焦慮是人們預感到周圍不利情景(社會環境或者自然環境)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體驗。焦慮伴有明顯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活動的變化。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張力降低、皮膚蒼白、失眠、尿頻、腹瀉等等。焦慮是人們對情境中的一些特殊刺激而產生的正常心理反應,只是個體差異而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當焦慮原因不存在或不明顯,但焦慮癥狀很突出而其他癥狀不突出,同時焦慮的持續時間及程度均超過一定的范圍,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時,才可以認為患了焦慮癥。產生焦慮癥的原因主要有:(1)生物學因素,如遺傳影響與生理因素;(2)心理因素,如認知、情緒等;(3)社會因素,如城市過密、居住空間擁擠、環境污染、緊張、工作壓力過大等。
對于籃球運動員來講,除了一般產生焦慮的因素之外,諸多專家學者研究還發現存在以下幾點原因:
1.運動員的大賽經驗和技術水平。我們說訓練是基礎,比賽只是對運動員平常訓練的一次考試,是檢驗日常訓練水平的一把量尺。由于我國運動員培養體制的特殊性,比賽成績的優勝直接影響著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和經濟利益,極大的心理負擔必然造成運動員賽前焦慮癥狀的出現。另外,一些國際一流運動員如果在過去的體育賽事中有失利的影響,那么在大賽前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過去的失敗,這樣勢必會影響自身水平的發揮和優異成績的取得。
2.心理訓練水平。在平時訓練時,有的教練員只注重技術的訓練,不注重心理訓練;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除了在國家隊這樣高級別的訓練隊伍中會有專門的心理訓練和心理指導醫生外,地方性隊伍很少有專門的心理醫生,對于高校隊伍和縣級訓練中心配有專門的心理輔導醫生的更是寥寥無幾。另外,比賽時觀眾的助威、吶喊、周圍的音響效果以及比賽場上的氣氛、比賽激烈的程度、比賽規模的大小等都會對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產生重要的影響。
五、克服賽前緊張和焦慮的基本途徑
近年來國內關于賽前的緊張和焦慮的研究報道非常多,結合本研究課題,筆者就相關報道先作一簡單的闡述。何洋等人應用腦電圖(EEG)與腦象圖(EEQG)技術,使用新的自發性腦電信號編輯模式,對我國優秀射箭運動員進行動態追蹤研究,發現優秀射箭運動員出現的賽前緊張往往是恐懼情緒,一般射箭運動員出現的賽前緊張主要是焦慮情緒。宋衛軍通過選取上海體育學院14名高特質焦慮男性田徑運動員,并對其“足三里”和“三陰交”施加電針穴位刺激,研究發現:穴位刺激能調節高特質焦慮田徑運動員在接受心理應激后機體的免疫能力,使運動員賽前焦慮引起的免疫抑制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善。根據目前研究的部分結果,國內很多學者提出了賽前心理動員、脫敏療法、控制適宜的期望值等辦法來減輕籃球運動員的賽前焦慮等問題,在此筆者做全面的歸納總結。
1.賽前的心理動員消除心理焦慮。教練要盡一切可能幫助運動員在比賽前去弱化自己的對手,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優勢,思想上要重視比賽,但是不能讓比賽成為一種負擔。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運動員在比賽時才能正常甚至超水平地發揮,取得最佳成績。
2.采用脫敏技術消除心理焦慮。心理學家發現,有許多焦慮起源于條件反射。也就是說,我們曾經對某種刺激或事物產生焦慮或緊張,后來再遇到類似的刺激或事物時也會感到焦慮或緊張。脫敏技術是近年來倡導的消除焦慮的方法之一,就是讓運動員先把引起焦慮的各種情境按照等級順序排列。操作過程中先讓運動員處于放松狀態,然后從最低等級開始想象比賽情境,當運動員體驗到焦慮出現時,立即采取放松技術,抑制引起的焦慮;效果鞏固后,再想象高一等級的焦慮情境;當焦慮再一次出現時,再運用放松技術,調整和抑制新出現的焦慮現象。如此循環往復地不間斷進行,直到運動員所有等級的焦慮全部消失為止。
3.呼吸調節法。焦慮不能和放松并存這是運動心理的一大特點,肌體的緊張消失以后,情緒和心理的緊張會隨之解除,使身體放松的最快辦法首先要認識緊張,然后使呼吸慢下來,并要加深加長。呼吸調節法是運動員臨場處理情緒波動的一種常用心理調節方法,即通過深呼吸來幫助運動員達到穩定情緒的目的。當運動員呼吸短促、情緒緊張激動時,我們可以采用讓運動員緩慢的呼氣和吸氣的辦法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當運動員情緒低沉時,可以采用長吸氣與有力的呼氣練習,能提高情緒的興奮水平。這種方法之所以能奏效,是因為當情緒緊張時,呼吸快而淺,由于快呼吸,使體內進入大量氧氣,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大量呼出會使血流中的二氧化碳失去平衡,出于生理性的自我保護,中樞神經便會迅速作出抑制的保護性反應。這時,運動員可以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頻率的方法來消除緊張,一段時間之后,使呼吸放慢和加深,就會得到安靜的效果,反之則相反。這是克服賽前緊張和焦慮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4.根據自己和對手的勢力制定合理的期望值。教練和運動員在比賽前要根據自己平時的成績和對手的實力,確定合適的期望值,過高或者過低地估計自己的實力對比賽都是不利的,太低的期望值不能激發隊員的積極性,過高的期望值會加重隊員的心理負擔。所以教練和運動員應從實際出發,排除領導、社會及家庭等外源性干擾,把有把握實現的目標作為自己努力的方向。
5.賽后專門性心理訓練。首先,一場比賽,身心力量消耗巨大,隨著自身能量供應的不足,技術動作和戰術配合的質量都會因此而降低。所以,賽后的心理恢復訓練是全面的。其次,伴隨著比賽而產生的運動情緒,并不隨著比賽的結束而消失。有些運動員在比賽中的沖動情緒常會延續到賽后,解決賽后遺留的緊張情緒,可用放松、注意轉移、改變認識等方法??傊?要采取有意識的心理訓練措施,不能放任自流。最后,在比賽中運動員的形象隨著戰局變化而變化,勝時容易夸大、過分美化自己,以理想代替現實的自我形象;敗時又會縮小、歪曲自己的形象。所以賽后教練員應該幫助隊員在頭腦中重新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同時不斷地在實戰中樹立新的理想的發展形象,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不斷向上,全面發展。
[項目來源:西安工業大學2008年校長基金,立項項目編號:XAGDXJJ0835]
參考文獻:
1.曹陽.析影響籃球罰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J].福建體育科技,2004
2.李樹亮.籃球運動中的心理學應用[J].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2004.
3.車志宏.論籃球運動員個人防守能力及培養[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4
4.王延洪.淺析籃球教學中影響學生情緒變化的因素[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
5.何銳.跆拳道運動員焦慮特質與急性心理應激后免疫球蛋白變化的相關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7
6.宋衛軍.穴位刺激對高特質焦慮田徑運動員賽前焦慮調控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研,2008
7.何洋.我國優秀射箭運動員賽前焦慮與恐懼腦象圖特征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
(作者單位:西安工業大學體育系 陜西西安 710032,邢臺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邢臺 054035)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