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青
摘 要:在高職教育大力提倡工學結合的背景下,原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改革,必須重構理論課程體系,注重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和適用性,設置明確的實訓項目,安排好實訓項目實現的途徑,從而加大實訓的力度,深化實訓的深度。文章以高職投資理財專業為例,探討其2+1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
關鍵詞:“2+1”人才培養 投資理財 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8-115-02
在高職教育大力提倡工學結合的大背景下,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2+1”人才培養模式思想的指導下,必須重新定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按照“突出實踐性、應用性”的原則重組課程結構,按照“必須、夠用”的原則裁剪理論教學,更新實踐教學內容,達到實踐教學設置的初衷。
一、以就業為導向,設計投資理財專業“2+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
據調查了解,社會上對投資理財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掌握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把握和理解當前經濟政策的能力和敏銳性;具有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個人財務狀況的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財產品的分析和選擇能力;具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處理本專業業務的能力。因此,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通過理論教學和專業職業技能訓練后,掌握必備的財會、投資理財等專業知識,具備良好的會計、投資、理財技能,成為具有投資理財綜合職業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業人才。
根據上述培養目標,可將投資理財專業學生應具備的技能分為三種類型: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綜合技能。
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熟練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具有對當前經濟政策的理解能力。
核心技能:即專業性技能,包括會計處理、投資技能、理財技能。
綜合技能: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完成專業業務,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和判斷能力。
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該以培養學生上述三種能力為依據,設置公共基礎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和專業選修課,如表1所示。

二、以能力為本位,整合理論課程體系
在“2+1”人才培養模式下,為培養投資理財專業學生的三項技能,必須以上述能力的培養為本位,整合理論課程體系,同時加大技能訓練課時量。
從目前的人才培養方案來看,課堂講授比重較大,因此,需要對理論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整合的原則是本著高職教育“必須、夠用”的原則。整合的方式可以采取將課程內容模塊化,明確課程內容與培養技能的關系,分解出各技能所具備的知識,從而根據技能設置課程模塊。在課程的難度和廣度方面,遵循“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的原則,圍繞所確定的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模塊,并結合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大綱,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開發出本校投資理財專業的系列課程。
1.為實現基本技能的培養目標,設置思想教育政治課、計算機課程、法律課程、經濟學。
思想教育政治課課程內容模塊根據現實情況和中宣部要求進行設置,并根據專業實際設置會計職業道德課程。
計算機課程內容模塊要求與從事投資理財專業需要相關的內容,有些編程的模塊可以取消,重點注重辦公自動化和網絡的使用。
法律課程內容模塊要求除了教育學生具備法律意識外,偏重證券法、投資法模塊。
經濟學課程內容模塊要求偏重宏觀經濟學方面。
2.為實現核心技能的培養目標,設置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會計職業道德、企業理財學、企業理財案例分析、個人理財、證券投資學、保險學、期貨期權交易等課程。
培養會計處理技能的課程: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制單。三門會計類課程在內容上進行整合,講解上避免任何重復,同時分工明確;
培養投資技能的課程:證券投資學、期貨期權交易,兩門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所有內容模塊都需要掌握,但重點可以放在實訓環節。
培養理財技能的課程:企業理財學、個人理財、保險學,個人理財和企業理財學內容進行整合,避免基礎知識的重復,保險學注重表單的填制說明和保險條款的解釋。
3.為實現綜合技能的培養目標,設置財務信息系統分析技術、投資理財綜合模擬實訓兩門課。這兩門課程主要講述如何利用相關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業務的處理、財務業務的處理,包括財務分析、財務分析報告撰寫、模擬股票交易、財務軟件的應用等。
據調查,絕大多數高職學生希望老師用生動的案例講解課堂的內容,因此上述課程在完成過程中,能夠盡可能采用案例的形式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技能為中心,安排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性教學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重要環節,突出實踐性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特色。實踐環節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根據“2+1”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校內實訓指導老師必須有一定的比例來源于企業,校外定崗實習安排1年的時間。
1.為實現基本技能的培養目標,設置實踐環節。培養職業道德和高標準的道德素質實踐: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讓學生做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利用重要時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培養計算機使用技能的實踐:Office等辦公軟件和計算機網絡的學習、實踐;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的實踐:選取報紙或新聞中的案例,讓學生做出判斷;培養學生經濟現象分析的實踐:重點偏重宏觀經濟學方面,要求學生對當前經濟政策和經濟環境進行分析,并提交論文或進行班級演講。
2.為實現核心技能的培養目標,設置實踐環節。根據核心技能的培養目標,可以在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會計職業道德、制單技術、綜合計算技術、企業理財學、企業理財案例分析、個人理財、證券投資學、保險學、期貨期權交易等核心技能課程中設置相應的實訓項目,并通過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踐的途徑實現。
培養會計處理技能的實踐: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制單技術四門課的實踐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踐相結合;綜合計算技術、會計職業道德采取以證代考的方式完成考核,增加就業的砝碼,同時舉行各類技能和知識競賽。
培養投資技能的實踐:證券投資學、期貨期權交易,兩門課程是專業核心課程,其實踐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踐相結合,舉行模擬股票交易大賽,開設證券從業資格考證和期貨從業人員資格考證選修課。
培養理財技能的實踐:企業理財案例分析、個人理財、保險學的實踐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踐相結合,舉行財會信息化大賽、理財方案設計大賽、創業創新方案設計大賽等。
3.為實現綜合技能的培養目標,設置實踐環節。根據綜合技能的培養目標,財務信息系統分析技術課程的實踐主要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踐相結合,包括利用財務軟件對會計業務的處理、財務狀況的分析、金融工具和理財產品的選擇等環節來完成,而投資理財專業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則主要通過校內實訓完成。
四、實踐教學環節的組織
1.根據技能培養目標,自編實訓教材。目前已有《企業理財案例分析》、《個人理財》、《投資理財專業綜合模擬實訓教材》、《綜合計算技術》四本實訓教材已出版,現有《財務信息系統分析技術》、《制單技術》兩門實訓教材正積極準備出版。
2.建設仿真的實訓環境,采取理論課程邊講邊實訓的方式。三項技能培養中的校內實訓采取利用校園內仿真的實訓環境,在理論課完成之后,緊接著進行校內實訓。
3.建設校外實訓基地,安排學生頂崗實習。一方面與校外基地簽訂協議,確定雙方的合作關系,派學生到實訓基地頂崗實習;另一方面與校外實訓基地合作成立學生實踐中心,目前已與方正證券成立“金鼎證券實踐中心”,安排學生每周定期去實習,運行一年下來,效果良好。當前正在積極醞釀與會計師事務所合作,成立會計服務公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頂崗實踐機會。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也逐漸體會到職業教育在企業中的作用。第一,有助于塑造企業文化;第二,能夠培養企業所急需的手腦并用、知識和技能兼備的人才。我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普通教育的一個弱點就是重知識輕技能,應提倡“應知,應會”,而不應只“知”不“會”;第三,職業教育能夠開創一種創新環境,增強企業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實際上是企業的“樹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國外也很強調培養企業的核心能力,但是核心能力的載體是人、是職工。因此,職業教育對企業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4.盡全力組織好分散頂崗實習的學生。因為實訓基地容納的數量必定有限,有40%的學生分散在周邊地區,在大三學年,對教師根據浙江省的地域劃分按區進行分配,采取分地區外派指導,并利用學生所在的單位,拓展新的合作基地。
5.大膽改革考核方式。我們擬依據企業對員工的考核標準,對學生進行嚴格考核管理。為了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的最終目的,大三實訓項目的考核,可以根據學生當時從事的工作內容,進行分類,并利用單位的考核標準對學生進行考核,確定學生的頂崗實踐成績。
6.積極推行以證代考。實踐環節除了采取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踐相結合外,還可以通過以證代考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達到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學生根據自己的就業意向,考取相應的資格(職業)證書,都可以頂替相關的專業課考試。
7.積極組織競賽,實現以賽促訓的目的。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我們重新修訂了《競賽獎勵標準》,獎勵額度很大。同時各專業根據自己專業技能的培養目標,舉行競賽。競賽主要包括點炒技能大賽、綜合計算技術技能大賽、模擬股票交易大賽、創業創新技能大賽、專業知識競賽、財會信息化大賽等,真正達到以賽促訓的目的。
8.成立學生社團,引入企業培訓。成立學生社團,可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利用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優勢人力資源,為學生進行專業性的培訓。這些培訓可以根據社團的需要和公司用人需要進行開展,從我院金鼎證券實踐中心和太保實訓基地的運作來看,效果顯著。
由于理財專業的服務對象可以是個人,我們也在積極探索與社區相結合的理財服務方案。
目前,我們在學生技能培養方面,通過實行以賽促訓、以證代考、學生社團活動、引入企業培訓、校外企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學生的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綜合技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 [Z],2006-11-16.
2.陳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實踐——學習與工作相結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3.陳解放.基于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07(7)
4.耿潔.構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框架設想[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5)
5.周雪梅.高職投資理財專業“工學并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內江科技,2008(10)
6.劉學文.高職學生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2)
(作者單位: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杭州 310016)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