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霞
【關鍵詞】數學 情境 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數學教學情景的創設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形式,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
1.數學問題情境。問題→認知沖突→求知欲。如“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中“喜愛哪種動物的同學最多”。
2.數學活動情境。活動或游戲→激發學習興趣。如“概率”中“隨機事件”。
3.數學實驗情境。實驗→動手、觀察、分析。如“圖形認識初步”中“比較線段的長短”。
4.數學故事(或歷史)情境。數學故事(或歷史故事)→激發學習興趣。如“有理數的乘方”中“科學記數法。
例如,在“平移與旋轉”教學情境的創設中,可通過一些日常生活中學生所熟悉的圖形與現象,引出圖形的基本變換,得出圖形變換的特征。再如,對稱變換中,可列舉人們所穿衣服、商品商標圖案;旋轉變換中可列舉電扇,時鐘等引入新課。同時情景創設應注意問題呈現的趣味性,如“有理數加法”的情境設計可選擇下列內容:猴子爬樹、蝸牛爬行、賣冰糕、賣晚報的賺與賠、抗洪搶險中水位的上升和下降、螞蟻搬家。再如,“方程組”教學中的情境設計,可列舉古老命題“雞兔同籠”——“雞兔同籠,上有35頭,下有94只,雞兔幾何”等等。這些情境既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通過以上這些引例,可充分調動學生學數學的“情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并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