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靜
編者按:
自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成立以來,在促進政府、雇主和雇員3方代表實施安全預防計劃,在全球范圍內交流職業安全衛生的實踐經驗,推進職業安全衛生全球戰略的實施,幫助更多的國家建立職業安全衛生體系,推動各國安全文化建設,推廣“體面工作”的理念,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積極交流,分享經驗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努力。今年是國際勞工組織成立90周年,作為國際勞工組織成員國之一的中國,在國際勞工組織的各項活動中,正日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發展中國家的安全文化建設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本刊組織了這期紀念國際勞工組織成立90周年專刊,介紹國際勞工組織推行的各項重大活動以及對中國安全生產工作的借鑒。
在國際勞工組織成立90周年之際,本刊記者采訪了國際勞工組織北京局(以下簡稱“北京局”)局長康妮女士,請她介紹自擔任北京局局長以來對中國安全生產變化的評價,介紹北京局為促進中國安全生產工作的發展,實現“體面勞動”的目標所給予的支持和指導。
記者(以下簡稱“記”):從2004年至今,您就任北京局局長已有4年多的時間。您認為這4年中,中國在職業安全健康工作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其中,北京局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康妮:在這4年中,我們大家都能感覺到,中國的職業安全健康工作已經提到了整個國家的發展日程上,不管是從政治的角度還是在社會影響力方面,普遍對安全生產工作有了更高的認識。安全工作已經從過去以事故預防為主,發展為更加人性化地對安全衛生進行管理,這就使中國的工作場所將變得更加安全、更加健康,向著國際提倡的體面工作的目標邁進。
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2004年我剛到中國的時候,看到這里比較關注的焦點問題是,事故造成了多少人死亡,怎么來控制、減少死亡人數。現在,這個主題已經變成了怎樣使工作場所變得更加安全,怎樣建立企業的安全文化。全社會把安全工作當成了全民的問題加以重視。也就是說,在對安全的重視程度上,中國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我注意到了中國從政府層面來說,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動。首先,把安全生產放到了國家發展的“十一五”規劃中,體現出國家對安全的重視;第二,在政府部門之間,將安全生產與健康聯系在一起,加強了相互間的合作協調,重點在于使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共同促進社會發展;第三是在國家的行政體制上,把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提高了規格,即將原來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管局,提升為現在的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把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地位從行政上提高到了部級的地位,而且在國家的發展計劃中增加了一定的安全投入資金,這就使得安全綜合監管和企業安全投入有了一定的保障。
從管理上看,在安全監察方面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各級安全監管部門都建立了安全監察隊伍,安全監察體系也相應地得到了加強,使得安全生產工作從安全監察這個角度來說有了一定的提升。
從立法方面看,2008年中國的政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標準,比如關于化學品的安全標準等等。我覺得這些標準和規范的出臺是非常好的,特別是針對化學品生產的企業來說,國家法律法規的出臺,就是把有害物質的控制放到了一個法律的層面上加以監督管理,使得對這些物質的風險評估和管理有了法律的保障。
我還想強調的是,整個社會對安全文化的認知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比如說,每年中國都會組織“4·28世界職業安全健康日”活動,還有“安全生產月”“《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安全生產咨詢日”等活動,使安全理念、安全文化通過一個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活動,逐漸深入人心,這對促進安全生產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們還可以看到,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與一些國際組織、國際機構合作,目的就是促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工作的發展。中國作為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國,一向積極參與國際勞工組織的各項活動。而國際勞工組織在中國的安全發展上,都給予了正面的積極影響和支持。無論是從安全發展的政策、策略方面,還是從科技發展的角度,都給予了一定的支持。比如,兩年一次的中國國際安全生產論壇,就是由國際勞工組織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共同舉辦的。這一活動把全世界許多國家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帶到中國,通過互相交流經驗、展示設備的方式,促進中國安全生產的發展。我們高興地看到,國際勞工組織倡導的“體面勞動”的理念,在推進中國職業安全衛生發展方面,正在發揮積極作用。
記:在您就任北京局局長期間, 國際勞工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制定和實施體面勞動計劃、國家職業安全健康規劃,宣傳和推廣安全產品計劃,推動國際勞工組織相關公約在中國的批準等等。您認為,這些活動對中國的安全文化建設起到了怎樣的推動作用?
康妮:針對中國的發展狀況和實際需要,國際勞工組織非常愿意把國際上一些先進的經驗和做法介紹給中國。如通過促進召開兩年一次的國際安全生產論壇,共同探討在安全領域的發展措施,把國際上比較成熟的安全管理經驗和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技術帶到中國來。如果遇到特殊的、具體的要求,我們也愿意在專業技術咨詢上盡量地滿足中國的要求,提供技術支援。比如在礦山安全方面,北京局幫助中國政府開發了項目文件,從技術的角度提供咨詢,邀請了國際勞工組織的有關專家來中國就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進行交流。
中國政府對有關的國際標準給予了相當的重視和支持,已批準了國際勞工組織的4項公約。其中的第155號公約,就是國際上一個最基本、框架性的職業安全衛生標準,它對于目前中國高度重視的職業安全衛生工作,具有非常實際的指導作用。我們正在促進中國政府批準國際勞工組織第161號公約,這是一個關于職業衛生服務的公約。
國際勞工組織對于中國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發展非常關注,其中很多的經驗和信息,是非常有價值和代表性的,我們也想幫助傳遞給世界,傳遞給其他需要這些信息的人,讓他們也知道中國在這方面發展的經驗和教訓,讓更多的國家分享這些信息。我們還積極為中國提供參加國際勞工組織舉辦的會議和論壇的機會。一方面是把中國的安全發展狀況展示給世界,另一方面也可以交流、學習世界上各國的經驗。
在企業的層面上,我們正在中國大力推進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實踐。如在培養企業家安全意識方面,通過一些活動,幫助他們重視企業的安全生產,建立企業自己的安全文化。我們的活動讓企業家認識到,對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進行投資,是增加企業效益、促進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安全培訓和改善工作場所的勞動條件方面,我們正在推進一個“WISE(小企業工作改進)培訓計劃”項目,內容就是幫助中國的中小企業改善生產現場勞動條件。
國際勞工組織還幫助中國發揮各個合作伙伴的作用。比如在中國的安全衛生工作中,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各自起著不同的作用。國際勞工組織積極倡導各個合作伙伴的合作,通過各部門的合作,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記:現在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重視。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經驗都很肯定。盡管中國的安全生產形勢逐年好轉,但較大的生產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安全生產問題始終是中國的一個軟肋。請問,和其他國家相比,我們的安全生產弱在哪里?應該怎么樣去改進?
康妮:中國面對的安全問題的挑戰已經存在很長時間。首先就是要控制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在高風險行業,比如煤礦、交通、化學品生產、石油等方面,控制重大事故的發生。這包括如何減少有害物質的暴露;如何減少職業病的發生和擴散;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監察體系并不斷加以完善,使安全監察體系更有效率;如何有效地執行已經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如何與社會中其他的合作伙伴——工會、企業家聯合,一起協同作戰。
另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社會的不同角色各自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現在安全工作主要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總局負責管理,但同樣重要的是發揮企業、企業家、工人的作用,讓他們都能夠認識到自己在安全生產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在2008年的國際安全生產論壇上,我就在演講中特別強調了這一點——如何讓大家都能發揮作用。
還有一個挑戰就是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如何把環境問題和職業安全衛生聯系在一起,如何從人性化的角度,從保護自身的環境做起,這些實際上都關系著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對這一問題,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讓它成為一個全社會人人關注的問題。
此外,還有怎樣做到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即中國的農民工問題。他們在社會上處于一個相對弱勢的地位,所從事的都是高危險性、勞動強度大的工作。比如建筑施工業、電子電器業、制衣制鞋業、采礦業等行業,有的企業遠離安全監控,規模小,特別是私人的一些企業的工作條件更是令人擔憂。所以說,如何為農民工提供有效的保護,重視他們的安全衛生工作條件的改善,也是中國所面臨的一個很大的挑戰。
記:請問在下一階段,您還將帶領北京局開展哪些工作,以進一步加強政府、企業、工會三方的合作,從而在中國實現國際勞工組織“體面勞動”的目標?
康妮: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是繼續加強職業安全衛生在中國的項目推廣,主要涉及礦山安全、化學品安全和其他的一些產業部門。我們還會進一步宣傳環境和職業安全衛生的相互聯系。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綠色工作”研究。“綠色工作”是建立在安全和健康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一個理念,是將“體面勞動”的理念與環境保護、氣候變化問題結合起來提出的一個概念。“綠色工作”所倡導的就是節能減排的理念,包括提倡全民使用節能的產品,生產要以節能的方式進行;要保持低污染或者零污染;在工作場所創造一個更加安全、更加健康的工作環境。
在我們目前開展的一些項目中,都特別強調把職業安全健康的理念融進去,比如我們在開展企業發展項目、創業培訓項目、社會責任的項目和其他教育培訓的項目時,都要把職業安全衛生作為其中的一個內容,讓企業知道低成本的安全投入實際上會帶給他們更大的效益。
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在開展安全活動時如何把其他一些社會合作伙伴,如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盡量地吸收進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各自的作用。
我們在關注中國的性別平等、婦女發展時,對于職業安全衛生層面的問題,將根據不同性別及不同的人群在職業安全衛生方面的不同需求,給他們提出有區別性的建議。
我們所有這些在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方面的努力,都將會成為實現國際勞工組織在中國的“體面勞動國別合作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林 靜
2009年第3期“有錯必改”
1.p.47,左欄第1行,“位”應為“倒”;
2.p.118,左欄倒數第7行,“造車”應為“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