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麗
曾是自主品牌的旗艦企業,華展遍地開花擴張產能,結果企業被資金瓶頸掐得寸步難行,面臨被重組的命運。而令,汽車企業多在爭上產能,也許,下一個華晨離我們并不遙遠。
國家2009年3月份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本是美意,希望能夠形成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增強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解決產能嚴重過剩的問題。但是中央政府這番苦心很可能被地方政府和企業辜負了。
國家鼓勵企業之間并購重組,做強做大,可惜的是,誰也不愿意去做被重組的那個,為了逃避被重組的命運,反而紛紛擴張。這里面,除了企業自身的意愿,還有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磥恚醒腴_出的藥方,治不了產能過剩的頑疾。
快瘦死的駱駝
華晨集團董事長祁玉民當是一員猛將,大連市原副市長,一上任就承載著做大做強遼寧省汽車工業的重任。祁玉民到任三年,采用“多點開花”戰略,將產能急速擴大。
目前,華晨有A級車基地15萬輛,中華轎車15萬輛,金杯海獅12萬輛,綿陽一期建設產能9萬輛,二期完成后將達到21萬輛,金杯車輛公司10多萬輛,華晨寶馬擴能之后也可達到八九萬輛,華晨汽車的總產能已經達到了80萬輛。
而據7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發布的銷售數據來看,華晨上半年總銷量15.21萬輛,即使下半年全國汽車銷售市場還能夠保持上半年的強勢,華晨能夠實現全年銷售目標30萬輛,那么也會閑置產能50萬輛,產能空置率高達62.5%!
擴張產能之初,祁玉民當然不會想到,金融危機突然爆發,資本市場失常,旗下三家上市公司華晨中國、金杯汽車、申華控股幾乎喪失融資功能,而汽車本身的銷售遠遠不能滿足資金需求,資金瓶頸掐得祁玉民不得不正視重組這個問題。一年前,祁玉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態度十分明確,華晨會堅定不移的堅持自主發展,其他企業想來半路摘桃子是不可能的。而在今年4月的上海車展上,祁玉民則表示,自己并不排斥重組,只要是對自主品牌的發展有好處,華晨都可以考慮。祁玉民說:“資本市場現在這個樣子,你叫我能怎么辦?”
但是不能一切都歸結于金融危機,“癥結在于擴張太快,對市場前景過于樂觀,加上地方政府業績的需要,讓祁玉民吹了一個大氣球,有一點外界刺激就爆了。”一業內人士分析。“私營企業絕不會這么做,國企才會干這樣瘋狂擴張的事情?!北本欎J新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洪亮一針見血。
各地紛紛上馬
在中央政府這個太上皇明確表示支持汽車產業發展的時候,地方政府這些封疆大吏們紛紛把汽車定位為本地區的支柱產業,地方振興規劃冒的比雨后春筍還快。看看各省市的規劃目標,記者對近幾年的市場容量產生擔憂。
根據《山東省汽車產業振興規劃》,2008年山東省全年生產汽車83萬輛,2011年,全省汽車整車年生產能力要達到13587輛,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并且培育8~10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其中營業收入過1000億元的2家,過200億元的4家,過50億元的4家。以節能、環保和車輛安全技術為主攻方向,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
《安徽省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目標,2011年,該省汽車產業產量達到100萬輛,實現工業增加值250億元,1.5升以下排量乘用車占總產銷量的50%以上。其中,混合動力、純電動和代用燃料汽車產品占10%以上,節能環保汽車產品占80%以上并實現產業化。到2020年,安徽還計劃實現汽車產業工業增加值達到1000億元,產量300萬輛,確保自主品牌車全國第一的位次,力爭進入世界前10位。
《湖南省汽車產業振興實施規劃(2009-2011年)》同樣提出,到2011年,全省汽車行業將形成年產80萬輛的產能,兩年內年產銷平均增長40%。同時將強力支持省產汽車消費,通過按揭貸款購買省產乘用車,其首付比例可下降到20%。2008年全省汽車產量為16萬輛,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約400億元,這意味著,2009年-2011年,全省汽車的生產能力將增長1倍,產量則增長1.5倍,主營業務收入翻一番。
浙江規劃2010年產量達到100萬輛,遼寧省2010年產能78萬輛。再來看看各市的,北京2010年汽車產銷目標130萬輛,天津產量為UO萬輛,吉林市40萬輛,長春未來5年目標為200萬輛,目前已經在建的有80萬輛,武漢2015年將達到200萬輛,重慶2020年目標260萬輛,到2010年首期目標為150萬輛,成都2010年目標21.68萬輛。
記者統計的還僅僅是一部分,有汽車工業基礎的抓緊時間做大,沒有基礎的在努力招商引資,地方政府的熱情又一次空前高漲。
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2008年中國的汽車整車企業有130多家,銷量排名前10位的汽車生產企業銷售782.01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3%;其余100多家企業一共才賣出159.5萬輛車,有13家汽車生產企業產量為零。
產能過剩本就是我國汽車產業的一個頑疾,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汽車產業存在產能嚴重過剩,國資委將主動積極推動汽車產業重組。而現在看來,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這個目標很難實現。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發展室主任趙英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中國的汽車市場非常大,增長也很快,競爭還沒有到白熾化狀態,出口剛剛有了一定的進展,企業有強烈愿望做大這是自然的,僅僅靠中央政策是難以限制的。但是,要看到,中國汽車企業多是國有企業,地方政府的如此大力推動并不是好現象,政府不講求實際的經濟效益,盲目做大有很大風險,需要有中央政府的引導。”
地方政府的推動很有可能催生出一個個“華晨”,如果說這是汽車市場發展的必然階段,這個代價未免沉重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