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劍 劉春曉
還能夠清晰地記得,在長城的第一款精品小轎車“炫麗”,榮獲玲瓏輪胎·“愛我中國車”第三屆自主品牌年度車型評選(簡稱車評)的重頭大獎——“最佳技術創新獎”后,幾乎所有的專家評審在驚喜之余,都在猜測:一家以皮卡、SUV見長的企業,是如何生產出“重質求精”的時尚小車?闖入轎車市場的動因和優勢在哪里?長城未來的市場戰略又是怎樣的?
鑒于此,作為主辦方之一的《汽車觀察》雜志在本屆車評正式啟動后,也做出了一個創新之舉一架起行業人士與汽車企業之間的橋梁,讓每一位關注民族汽車品牌的專家學者,能夠更近距離的感受這些正在崛起的企業所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2009年7月8日,我們邀請來自國內科研、學術、營銷、設計各界的六位專家學者,一同走進長城,對話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女士。
熱點交流
眾所周知,雖然自主品牌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上半年表現醒目,但是由于熱銷的車型多是小排量汽車,而小排量汽車的利潤少之又少。如果到了明年,失去了國家政策的扶持,自主品牌應該如何作為這個市場?長城在明年會有何策略?
面對諸位專家共同關心的這個話題,王鳳英坦誠說道:“這其實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當然,如果沒有了政策的支持,小排量汽車就不發展了嗎?也要發展。今年自主品牌小排量汽車增長還是比較好的,但利潤確實比較低。在以后即使有政策,小排量車的利潤也不會很大。企業既要保證品質又要降低成本,壓力很大。
長城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有效的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品質必須提升,要適應更高的法規,另一方面就是產品的定位。長城的定位就是不做低質低價的小車。高品質的小轎車必須能適應更高層次法規的要求。典型的就是排放和安全性。第二,在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和配套設施上,長城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配套的比例達到了66%,主要是發動機、變速器、汽車的前后橋。另外,就是在制造環節當中能夠有效的創立經營模式,有效的控制經營成本。”
“我很好奇,長城的皮卡做的很好,為什么要轉型做轎車呢?”清華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向王鳳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皩τ跒槭裁催M軍轎車領域原因比較復雜。長城在海外市場建立品牌的時候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即使把SUV做到很好,但是品牌內涵和價值高度依然還是不夠。而且在國內有聲音認為長城不做轎車就是另類、邊緣化的表現。如果國內外都有這樣的反映,長城到底要怎么做呢?我們認為,做任何產品都是基于對市場的判斷,但是塑造品牌就不一樣了,所以長城最終決定進入轎車領域?!?/p>
那么在進入轎車領域后,長城如何打破汽車行業中“企業多、拳頭(產品)少”的現象,中國汽車產品認證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李桂明提出,希望長城在未來發展中能體現出自己的特點和特色。王鳳英表示,雖然從目前來講各個小排量轎車在性能配置等方面,面臨著同質化的壓力。但是,長城的特色就是技術上的突破——誰的新車技術和工藝品質能夠獲得更高地突破,就是特色和成功。長城的發動機是全鋁發動機,升功率在不斷提高。在核心技術上,要有自己的優勢,打造自己的特色真正的做到時尚、精美、精致。
有了產品還得有戰略!賈新光作為業內知名分析師認為,國際車企在發展戰略上已經趨于平臺共享,中國的車企曾也提出類似的戰略。那么,長城有沒有可能與其他車企形成一種新的戰略聯盟,通過共同搭建生產平臺實現部分資源共享,以降低單車成本?
“這種合作模式確實不錯”,王鳳英對此表示了認同,但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目前在中國還是缺少有效的方法和模式結成聯盟。我們也想聯盟,比如長城的變速器,要是國內有廠家能開發與長城配套,我們是不會研發的。現在很多企業,如果不到一定程度上,是不會低下頭的。”
而剛剛從全國各地考察回來的原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蘇暉,在看到中國汽車消費市場的無限潛力后,認為這是車企的大好機遇。“我們也發現了這個現象,一定會仔細研究。我們曾對自己工廠的20000多名員工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很多員工都計劃在3年內買車,而且這個意向很強烈。”對此,王鳳英也表達了同感。蘇暉隨后建議:在汽車下鄉的政策下長城完全可以堅定不移的做皮卡和SUV,將其做成系列,一定要走專業的道路。而且農村的市場還是以皮卡為主,就算以后沒有政策的支持,這部分市場也是不會消失的,因為市場的剛性需求已經形成。
最后,來自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研究所副所長/設計總監王選政,就自身關心汽車設計問題——“作為決策者,是如何最后敲定產品的造型?”王鳳英表示,產品造型非常復雜,企業要做什么樣的車,企劃后的造型非常重要。目前的造型主要是海外設計公司和國內設計公司來做。同時,也有自己的造型團隊。一般都是外公司的造型方案采納的比較多。至于最后敲定,會進行大范圍和小范圍的評審,有嚴格的流程,這期間進行的修改和調整是很常見的。
參觀長城
在結束了上午的交流討論后,車評專家團一行對長城進行了參觀,整個參觀流程安排的緊張有序。不僅近距離接觸了試驗中心、模具中心、汽車制造三廠、以及試車場等。而且,長城斥資8000萬打造的安全實驗(碰撞實驗)室,長度超過200米的碰撞試驗軌道引起了專家們的高度關注: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長城能夠切合實際道路交通情況來做試驗、搞研發,說明長城已經具備了實施對碰的能力和條件,在中國汽車整車企業中,這是首屆一指的。
一天的交流緊張而有序,在返程的車上,專家們還意猶未盡地評論著長城4月份亮相上海車展的8款車型:線條硬朗的酷熊、迷你版的長城SUV以及代表長城未來高端車型的CHC0]1和哈弗H7等。不難看出長城對市場發展潮流良好的把握力、對前瞻技術的優秀掌控力?!按笥邢M?,好好發展!”——多位專家不約而同的感嘆道。
觀后感言:
宋健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長城是國內SUV品牌做的最好的企業,現在進軍轎車行業,另外幾家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做轎車都不賺錢,因為轎車的研發成本很高,長城需更加謹慎。從去年來看,比亞迪有些異軍突起,他們的做法就是在研發上挖別人的人才,直接拿過來自己用,對于長城來說也可以考慮這種模式。
李桂明
中國汽車產品認證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國企能夠經得起虧損,但是民營企業是不可能的。作為長城,我認為首先生產的車型應該有自己的特色。1.3L和1.5L的切入點是很好的,小排量市場未來大有發展?,F在的問題就是企業的戰略規劃問題。如果規劃超前,燃油標準又有門檻;停步不前,市場又不答應。所以,長城應該集中力量做出自己的特色。
另外,新能源還是一種預期,但是長城目前還是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新能源不是不能做,但是要量力而行,花大精力做新能源,不如放在自己技術的研發和工藝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賈新光
北京市工業專業顧問、知名汽車分析師
長城的碰撞試驗室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象,碰撞軌道制造得很長,這樣一來還能夠滿足進行對撞試驗的條件,這樣的設計節約資源,也更加實惠。自主品牌對于生產線的利用程度還需要加大,但這是和市場表現有關系的,充分發揮生產線的生產能力,也是自主企業需要前進的方向。另外,長城的車輛測試場地是很科學的,只是負責測試的技術人員要累一點,需要持續不停的轉圈,這種場地的功能性很強,能看出長城在建造之初的精心設計。
蘇暉
資深汽車營銷工程師
我建議長城用皮卡和SUV,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皮卡和SUV是長城的主業,人們一提起皮卡和SUV就會想起長城,這就是長城的特色。長城就是要把自己做成最好的皮卡、最好的SUV。
王選政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研究所副所長/設計總監
作為汽車造型設計的從業者,長城汽車是近年我們比較關注的民族品牌之一。自哈佛SUV上市以來,包括精靈、酷熊、絢麗在內的長城汽車產品品質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從造型策略的角度看,如此的提升是在奠定最基本的造型競爭力,為造型的創新提供了平臺。策略為王——造型策略進行助力,當然還要有踏實的企業精神和精良的產品品質,對于長城汽車而言,如此真的可以是萬里長城永不倒了。
王洪亮
北京鴻銳新思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一點點”中的巨大差別,
優秀企業和普通企業之間的差別,往往只在“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和每天忽略一點點,其結果大相徑庭。
十年前,中國的汽車行業格局與今天完全不同,如果把合資企業比作一棵棵參天大樹,國有汽車企業充其量就是一簇簇灌木叢,而參觀過民營汽車企業的人則肯定會搖頭嘆息: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廠房簡陋,設備落后,與合資企業和國有企業相比,簡直就是一顆小小的豆芽菜!
在彈指一揮的十年里,拜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所賜,中國汽車市場在不經意之間,發展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市場,行業格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十年的磨礪,讓吉利、長城這些昔日無人看好的小豆芽也長成了茁壯的大樹。
我曾經很為之困惑,無論是合資企業、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有一些企業處于同樣的環境,面臨同樣的機遇,具有同樣的資源基礎,甚至同樣的戰略選擇和同樣的機制,為什么結果卻迥然不同呢?
7月8日,我隨著《汽車觀察》雜志組織的專家和記者團走進了長城汽車,在長城汽車基地隨處可見的一句話里,我找到了答案:每天進步一點點。
與同期發展起來的其他企業相比,長城汽車各方面基礎并不是很好,反映在產品上,就是幾年前熱銷的賽弗,無論是產品設計還是工藝質量,與同時代的自主品牌產品相差都不大,除了價格便宜外,沒有更多的優勢。僅僅幾年之后,在長城汽車新的產品系列里,哈弗已經讓人刮目相看,隨后推出的炫麗、精靈、酷熊等新產品,無論是造型還是質量,都再也找不到昔日寒酸的影子了,一個充滿時尚、科技、靈動氣息的、嶄新的自主品牌形象開始重新定格在消費者的心中。參觀中間,我們看到,十年前簡陋的廠房已經變成了現代化的流水線,公園似的廠區里聳立著都市般的高樓……,但是在長城汽車日新月異的巨變中,無論是繁忙的車間還是國家級的試驗中心里,我們都看到了長城汽車始終不變的堅持:每天進步一點點。
魏建軍先生在業內素以“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風格示人,每天進步一點點既是他對長城經營哲學的思考,也幾乎是企業家們的共識,但長城汽車最可貴的不是把這個口號作為企業的文化傳承核心提出來,而是這么多年一貫的堅持下來了。在我看來,長城汽車之所以脫穎而出,成為今天的長城汽車,就是這“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功勞。
當今中國汽車行業所處的環境,遠非十年前的賣方市場時代可比。全球第一大市場帶給汽車企業的,不僅僅是發展的機遇,也有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成長中的自主品牌企業將直接面對著全球一流企業的正面較量。既然通用汽車可以落到破產保護的境地,豐田汽車會出現巨額虧損,當今的中國汽車企業,無論大小,沒有誰敢保證自己絕對不會淪落到如此境地。
在競爭日趨復雜化、全面化的今天,僅僅靠一個方面領先已經很難建立新的競爭優勢,對中國企業來講,當前亟待提升包括技術、管理、成本、質量、品牌在內的一系列核心能力,但要看到,無論哪一方面能力的提升,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
為中國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計,建議車業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在每天進步一點點上下足功夫。
一是在產品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技術創新上每天進步一點點。眾所周知,中國汽車企業的技術基礎比較薄弱,多數企業不具備自主開發的能力,能夠正向開發產品的企業更是鳳毛麟角,此外,核心零部件技術仍然控制在外資企業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國企業的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這是中國汽車產業的實際情況,毋庸諱言。但是,基礎薄弱不能成為阻礙企業技術進步的借口,無論起點高低,企業總能找到切合自身實際的技術發展路線,只要在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上多下功夫,每天進步一點點,幾年過后,回首展望時,企業可能在產品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這方面,奇瑞、長城、吉利、福田、江淮等企業都有很多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
二是在管理的系統化和機制創新上每天進步一點點。前些年,很多企業都把主要精力花在抓機遇上,不太重視管理特別是基礎性管理工作,不少企業至今還停留在經驗性管理階段,缺乏系統性,日常工作中往往掛一漏萬??梢哉f,在特定時期,企業為了生存和快速發展,把重心放在經營或資本運作等方面,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長期不重視基礎管理工作,很多小問題將會釀成系統性的大問題。此外,企業內外部環境每天都在發生新的變化,再好的管理機制,如果沒有根據發展階段及時創新,最終都將成為企業成長的桎梏。因此,管理的提升必須在點點滴滴的日常工作中實現。
三是成本體系完善和控制手段上每天進步一點。走過高利潤階段的汽車行業,面臨價格不斷走低的新問題,沒有成本優勢,競爭將無從談起。因此,汽車企業必須改變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搭建新的成本管理體系,把控制手段落實到每一個成本發生環節,從減少浪費和無效勞動入手,每天堵塞一個成本漏洞,持續堅持下去,像豐田汽車一樣,“擠干毛巾中的每一滴水分”。
四是在質量控制體系和品質改善上每天進步一點點。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成本也是企業最大的無效成本之一。最近幾年,自主品牌汽車的品質確實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也不斷提高,但整體水平與進口汽車和合資品牌還有很大的差距,中國企業不能盲目自滿。質量是比出來的,在買方市場下,質量的落后就意味著訂單的流失和價格的縮水,因此,企業還是要在質量控制體系和品質的持續改善上下功夫。
五是在品牌體系打造和品牌的影響力上每天進步一點點。汽車消費發展到今天,在幾乎每一個細分市場領域,都集中了一大堆基本同質化的產品,最終決定購買行為的往往是品牌因素,不同品牌的價格差異也表現得非常明顯,因此,品牌已經成為決定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自主品牌起步較晚,在品牌體系打造和擴大品牌影響力上更要扎扎實實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