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 榮
摘 要:語法是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使他們對英語語法體系有一個全面、正確、清晰、系統的認識,并能很好地利用語法知識來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本文對高校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詳細闡述了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英語專業;英語語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9.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09)17-0249-02
一、引言
英語語法是對英語語言結構及詞和詞組等語言單位組成英語語言句子的方式的描述,它通常包括這些句子在英語語言系統中的意義和功能。英語語法教學是我國高等師范院校英語專業基礎階段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也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掌握英語語法的核心項目,提高學生在上下文中正確運用英語語法的能力和準確性,使學生對英語語法體系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清晰、正確的了解,能借助英語語法知識解決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并能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學生所聽到的和所看到的是在一定情景之中使用的語言,對基本句型結構反復使用,反復操練,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他們會達到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地步;對于一些語言現象,學生自己就可以逐步發現規律,歸納出語法規則。由于英語和漢語在語法方面差異甚大,這給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語法時增加了不少困難,因而學生會做出錯誤的歸納,這就需要教師做適當的講解,以幫助他們對某些語法難點加深理解,讓他們再通過語言實踐,達到熟練運用的目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指導中所采用的方法能否讓學生更快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語法知識就顯得至關重要。
二、高校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英語專業一般都開設了英語語法課程,但在語法教學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使得教學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第一,過分淡化語法教學。有些學校和老師不夠重視語法教學。包括有一部分學生都認為語法只是死記硬背語法規則,然后做大量的練習,對于提高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并無幫助。20世紀70年代,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D.H.Hymes)提出了“交際教學法”。交際教學法主張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強調如何運用語言,而不是僅僅掌握某種語言規則。然而有些老師沒有完全理解交際教學法,就得出語法教學不重要的結論,因而忽視了語法教學。事實上,語法教學不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解語法規則,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運用語法手段達到理解和交際的目的,讓語法知識服務于語言功能。教師應該意識到在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同時,也要重視語法的重要性。第二,語法太枯燥,教師如果只是對語法規則的講解,學生聽得更是昏昏欲睡。第三,學生將語法規則與具體運用割裂開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語法知識都只是死記硬背語法規則,在做題時也是憑感覺做,即會做卻講不出理由來。單憑感覺做,錯的幾率會很大。
三、語法課堂教學的對策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語法學習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上這門課程之前,教師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興趣這個問題。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語法教學采用注入式,方法通常采用演繹法。而語法教學的內容單調,知識容量小,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另外,傳統的語法教學往往只注重形式和含義分析,而忽視了語言的交際功能,這讓學生覺得語法就是枯燥呆板的“規則”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多思考,勤學習,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第一堂課上,教師應與學生一起討論學習語法的意義,并從他們未來職業要求的高度激發他們學習語法的熱情,同時以端正他們學習語法的態度。
由于語法項目繁多,語法理論概念也比較多,一般比較枯燥,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增大課堂容量,加快教學節奏的同時將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和實際表達能力充分地調動起來,使學生的積極性大增。此外,教師要在語法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豐富易懂的材料,有了豐富、典型、正確的感性基礎,才能使枯燥的語法變得鮮活,使學生有興趣去分析,從而準確地理解。例如,在張振邦編著的《新編英語語法教程》中第九章verb and verb phrase這個章節時,其中講到了助動詞及其用法。作者首先舉了一個這樣的例子:And my children meeting me, do not know me. They smile and say: “Stranger, where do you come from?”(賀知章的《回鄉偶書》, 然后讓學生猜這句詩出自誰的哪部作品,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接著問這句詩里有多少個助動詞及他們各自所起的作用。
(二)因材施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中學語法規則側重于規定法,即以結構語法為主,從形式上分析詞形和句子構成,這便于初學者掌握。但是隨著學習者認知能力的提高和英語知識的增加,他們對語言的認識也由形式轉向意義和功能,對語法的認識也應由結構轉向功能。大學英語專業的語法教學應根據功能語法,以語篇為單位,在真實語境中或在真實語言材料交流中發現語法現象,學習語法。否則,如果在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還是教師在重復學生以前學過的語法結構和規則,學生肯定會覺得味同嚼蠟,這樣做不僅毫無意義,又違背了語言學習是為了交流這一宗旨。
如何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根據語法教學自身的特點及不同的語法項目,來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呢?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自覺地運用語法規則。語法教學應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既注重知識的傳授,也注重學生運用語法知識解決問題及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通過觀察,發現學生學習語法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語法只是死記硬背語法規則,沒有與實際的應用聯系起來。學歸學,用歸用,這樣做只會事倍功半記得不牢固,而且過一段時間之后又全忘了。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意識,培養他們對語法意識的成功體驗。語言規則是語法現象的總結,它帶有很強的規律性和一定程度的穩定性。掌握了語言規則就會熟練地觀察、掌握語言現象。于是要求學生首先要做到熟記語法規則,然后在閱讀、寫作、交際中自覺地運用這些語法規則。當然這是一個勤學苦練、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學生養成了習慣,能夠把規則運用自如時,這正是他們把語法學得融會貫通的時候,那么語法教學也就達到了目的。
2.語法教學應主次分明。在張振邦的《新編英語語法教程》這本書中,學生應掌握的語法項目多達幾十個,此時要懂得把握重點,教給學生重點語法項目中的常見用法,不必面面俱到,惟恐有所遺漏。語法教學每周只有兩個課時,這就要求教師要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每個章節的重點和難點,做到教學有的放矢。教師在備課時注意到漢語語法規則與英語語法規則的不同,把學生容易混淆的地方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如講解動詞時態、虛擬語氣、非謂語動詞以及介詞的用法,應把這些列為教學中的重難點,在講解時引導學生對熟悉的漢語語法規則和相應的英語語言規則進行比較,讓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對大腦記憶產生較強烈的刺激。
(三)注重方法,在語法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大學的語言學習并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對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進行語言輸入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1.分析能力的培養。分析是指把客觀事物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要素,以便逐個加以研究,從中找出事物的本質的思維方法。若分析定語從句,在授課時教師先歸納出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及關系限定詞各包括哪些,然后再演示他們各自能在關系從句中擔任哪些成分。如關系代詞可在從句中做主語,表語和賓語等,關系副詞只能擔任狀語,關系限定詞只能擔任定語。像We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_ we joined the PLA. 和這句Ill never forget the day ____ we spent together in America. 根據關系代詞和關系副詞在從句中擔任的成分,可以知道第一句缺的是狀語,所以填關系副詞而不是關系代詞。對于關系詞的選擇是學生的一個薄弱環節,但是通過語篇中上下關系來判斷定語從句中關系代詞或關系副詞的選擇,可以避免錯誤的發生。
2.歸納能力的培養。歸納是指從個別上升到一般的方法,即從個別事實中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歸納能力是指從個別事實總結出一般概念結論的一種持久的、穩定的個性特征。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能力。例如,講解冠詞用法時,首先給學生列出一些詞組:go to bed/go to the bed; go to school/go to the school; in hospital/ in the hospital; at table/ at the table等,然后讓學生一一翻譯,再進行觀察得出什么結論,最后得出在bed, church, hospital, office, school, table 等名詞之前,如果帶定冠詞則表示該名詞所表示的處所;若帶零冠詞,則表示該處所的功能,最后教師再做補充。
(四)授人以漁,培養學生語法自主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英語語法教學不應局限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的作用。重視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其獨立學習、思考和解決各種語法問題的能力,為其終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先給出學生下次課的綱要,讓學生先預習,上課之前先就學生預習的內容進行提問和檢驗,然后再講解重點,進行講練結合。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講,不僅要做到表達流利,也要做到表達準確,所以語法學習對他們來說非常有必要。而語言學習本身很復雜,再者教無定法,教學中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到教師對教授方法的選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習對象、學習目的、語法的難易程度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引導學生刻苦自學,結合實際把語法學好并做到活學活用,讓語法真正起到工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伍濤.英語語法教學改革對策[J].沙洋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2).
[3]張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4]桂詩春.應用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5]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