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分析高職英語教學現狀,提出增強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用性的方法,有助于促進高職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 文化背景 實用性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20182-01
一、引言
二十一世紀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也是知識經濟時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加快與國際接軌和增強綜合競爭力,增強英語課堂教學實用性刻不容緩。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習科目,有其自身特點、規律和標準。課堂上教師除了傳授必要的理論和技巧之外,還應該注重英語教學的實用性,采用多種方法,達到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并提高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目的。
二、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如今高職英語教育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等大多模仿普通高等學校的英語教學,缺乏高職教育的特色。隨著教育學、心理學和語言學理論研究的深入發展,各種教學流派層出不窮,從傳統的語法翻譯法、直接法、聽說法到注重培養交際能力的交際法,每種方法各有側重。然而學習者的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具有不確定性,包括學習者的年齡、個性、認知風格、學習動機、語言潛能等。所以針對不同水平、不同層次和培養目標的學生,需要高職英語教師鍥而不舍地研究和試驗,摸索出一套針對高職學生的教學方法。
高職英語教學應擺脫普通高等教育的束縛,形成以“應用”為目的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教授適合《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廣度和深度的語言知識,體現高職英語教學的特色,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可以理解為職業技能和外語教育。教學要依據時代性、專業性的特點,努力把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和職業能力結合起來,緊密把握“實用性”主題,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和將來工作實際緊密相關的內容。要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適當加強應用文和涉外文體的模擬訓練,以滿足日后工作中實際涉外交際的需要。
三、增強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用性的方法
(一)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語言與文化緊密聯系,語言的使用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環境。由不同社會因素造成的中西文化差異常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障礙,不同文化層面上的語用失誤貫穿于英語學習和使用中。因此,高職英語教學不能再局限于單詞和語法,而應該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新教學大綱的要求。使學生建立相應的文化認知系統,排除跨文化交際障礙,真正有效地掌握英語。把文化背景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加深對英語國家的了解而且能夠增強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二)加強網絡及多媒體教學。網絡及多媒體為英語學習者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和豐富及時的學習資源。網絡及多媒體英語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接觸和使用英語的機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能給英語教學帶來全新的概念。網絡及多媒體英語教學具有傳統課堂教學不可比擬的優點,它既可以使英語教學不受時空限制,又可通過圖文聲像并茂的先進多媒體技術給學習者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因此加強網絡及多媒體教學是提高教學實用性及學生積極性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助推器。
(三)加強課堂師生互動性。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的時代,原有的教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的教學手段,陳舊的教學觀念越來越不適應今天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要求。現在倡導的是在課堂上師生互動、共同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實現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探究、獨立思考、自行發現、主動嘗試,充分發揮其積極性、主體性、創造性,形成應有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運用能力。
(四)改進評價手段。改進教學評價手段,建立適合高職英語教學的評價觀。現代高職評價體系中,對學生最終達到的英語水平往往以學生考試成績(期末成績,英語等級考試成績)作為衡量標準,注重總結性評價,而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較少關注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高職英語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英語教學的評價目標主要是衡量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評價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同等重要。對能力的考察和評價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可以把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等都列人考評范圍。測試中除了客觀選擇題以外,加大主觀題,如:問答、填空、翻譯、寫作等題型。針對高職院校的具體專業特色,為了更好地客觀全面反映學生的語言能力,英語的終結性考試并不是衡量語言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平時成績、學生自主學習的完成情況、課堂活動的參與及表現都可以作為考核的依據。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英語課外活動課以其獨特的內容和形式迎合了時代的需要,理應成為強化高職英語課堂教學實用性的一個重要途徑。但長期以來英語課外活動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展,英語課外活動對英語教學改革具有重大意義。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積極開展和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英語應用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四、結語
時代在不斷前進,社會經濟和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等教育已經逐漸由“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也隨之迅猛發展,高職英語教學必須根據自身特點,更新教學理念,明確教學目標,改進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教學中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倡個性化學習。這將有助于推動高職的英語教學改革,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為經濟建設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
通過課堂教學,高職學生能夠應用英語進行商務交際活動,理解并應用與本專業相關的英文資料。“應用”是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特色,英語課程在課程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都應把握實用這個原則。教學中應該創造條件,啟迪學生的智慧,幫助學生在交際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學校圍繞“應用”為中心構建英語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使各項教學活動為人才培養目標服務。高職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結合本專業,教學內容中可以增加商務、旅游和文秘等的相關內容,學習外貿單證的寫法、酒店、談判等不同情景的交際會話,了解英文翻譯資料技巧。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應該滿足將來就業崗位的需要,所學專業和就業崗位需要什么就教什么。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
[3]胡海,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作者簡介:
畢麗華(1981-),女,學士學位,助講,就職于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及教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