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訪東京證交所社長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中國股市的漲跌牽動了全球越來越多投資者的神經,創業板的加速推出也吸引了不少目光。有數據顯示,中國股市成交量在最近數月已經超越了日本東京證交所,這引發了上海可能會取代東京成為新的亞洲金融中心的猜測。為此,《環球時報》記者走訪了東京證交所社長斉藤惇。
17日,在中國金融研究會(三思會)在東京舉辦的會議上,《環球時報》記者采訪了東交所社長斉藤惇。據斉藤介紹,全球股市去年的交易總額大約在36萬億美元,其中東京大約6萬億美元,上海5萬億美元。然而,在最近幾個月,上海的交易總量已經超過了東京。斉藤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一現象表明世界股市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不過,斉藤表示,盡管上海證交所的交易量已經超越東京,但這并不意味著上海就已經成為全球金融中心,并取代東京在亞洲的地位。斉藤稱,首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的人民幣無法在外匯市場上自由兌換。斉藤稱,中國應該更加自信地開放股市,只有實現了這一點,上海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金融中心。
當問及對中國股市暴漲暴跌的看法時,斉藤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這表明中國股市還遠遠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市場出現難以控制的大起大落是不可避免的。他還表示:“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體制還不健全。我認為股市應該是企業調節資金分配的市場,而不是賺錢的賭場。投資者應該把股市當作投資而非投機場所,股市應該是培養企業的地方,而不應該僅僅追求利益。僅僅追求賺大錢的股民不能說是成熟的投資家。這樣的心態也不是股民應有的素質。”
對于中國正在加速籌組推出的創業板市場,斉藤表示:“中國的創業版推進很快,很不錯,一定會成功。培養一個新的市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有長遠的目光。開設創業板的目的應該是為了培養好的企業。如果中國創業板能夠培養出第二個索尼公司、第二個本田的話那將是最好的。”
最后,斉藤還表示:隨時歡迎中國企業到日本上市,東交所一直在推進中國公司到日本上市。事實上,早在2007年11月2日,東京證交所已經獲得中國監管當局的批準,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斉藤稱,為了吸引中國企業,東交所還將改變目前的會計制度,讓其符合國際標準,并對交易手續、審查制度、資金總額限制等進行變革。斉藤表示:“只要中國的企業能夠做到公開所有必要的情報,隨時都可以到這里上市交易。”▲
環球時報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