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朗驚曝第二核工廠 西方三國聯手施重壓
●本報駐美國、伊朗、俄羅斯、以色列特約特派記者 豐帆 吳亦姿 張光政 陳克勤 ●本報記者 王躍西 劉揚 ●何晏
美、英、法三國領導人25日罕見地舉行聯合記者會,嚴厲譴責伊朗興建第二座鈾濃縮工廠。波折不斷的伊朗核問題正在醞釀新風暴。伊朗方面確認了建設新鈾濃縮工廠的事實,并同意國際核查人員來查。美國總統奧巴馬26日做出另一個很罕見的舉動,公開要求與德黑蘭進行“實質性對話”,并要對方做出或融入世界、或孤立自閉的“抉擇”。伊朗是近年西方最難馴服的國家之一,西方對其勸又勸不動,打又不敢打,現在西方很可能又把對伊朗使不出來的力氣往中國頭頂壓。25日,西方記者把是否支持安理會制裁伊朗的問題拋給了中國副外長何亞非。何當時的回答是:“就我個人而言,不喜歡懲罰這個詞。”環球網26日就這一問題展開調查,其中主張中國與西方一起制裁伊朗的投票者為20%,80%的人反對中國這樣做。中國在伊朗有重大石油利益,但恐怕中國沒有人喜歡伊朗也造出原子彈。路透社稱中國的態度“非常矛盾”。
奧巴馬連續向伊朗喊話
25日,奧巴馬與英國首相布朗、法國總統薩科齊一起出現在G20峰會的記者會上,他們態度沉重地聯合宣布伊朗已經秘密興建了第二個地下鈾濃縮工廠。伊朗的核能主管25日確認了該消息。26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助手稱,這家鈾濃縮工廠很快將投入運行。據法新社報道,伊朗26日表示將允許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進入這一工廠。
奧巴馬在記者會上要求伊朗“坦白承認”核計劃,他說,美法英的情報機構一致確認伊朗擁有“核野心”,“即使是半年前不愿參與制裁伊朗的國家也開始擔心了”。他還說:“希望通過外交途徑解決這一問題。但這取決于伊朗如何回應。”布朗指責伊朗實施了“一系列騙術”,“國際社會除了與之劃清界限之外別無選擇”。薩科齊則稱伊朗的舉動“對整個國際社會都構成挑戰”。
26日,奧巴馬再次通過廣播和網站對伊朗喊話:“伊朗領導人現在必須做出選擇,是履行自己的職責,并實現與國際社會融合,還是面臨更大的壓力與孤立。”據美聯社報道,奧巴馬將向伊朗提供一個“嚴肅而又有意義”的對話機會。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一名官員透露,其實美國在布什政府時就已經知道這座未完成的核設施。法國也至少幾個月前就知道有這個核設施了。而伊朗直到本月21日才將第二座地下鈾濃縮廠的情況致函國際原子能機構。美國情報顯示,這座地下核工廠位于德黑蘭以南160公里圣城庫姆附近的山中,可裝配大約3000臺用于鈾濃縮的離心機,“雖然不夠支持建設一座核電站的反應堆,但已經足夠生產原子彈”。
據《紐約時報》報道,從21日起,美國花了3天時間跟盟國協調之后,才由奧巴馬25日在G20峰會時做出評論。
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就此發表評論說,中國希望國際原子能機構根據其職能和授權來處理伊朗建造鈾濃縮工廠事宜,并希望伊朗加強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他說中方注意到美英法領導人就此發表了聲明,“我們重視三國的表態,也關注這一事態的發展”。
據美聯社報道,25日,在被問及中國是否支持安理會制裁伊朗時,中國副外長何亞非說:“就我個人而言,不喜歡懲罰這個詞。我認為能夠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是對話和協商。”
路透社說中國態度復雜
路透社25日用“非常矛盾”形容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的態度。報道稱,中國總是說奉行“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在向別國施壓方面很謹慎,“除了在家門口引起安全壓力的朝鮮問題外”。如果北京阻止制裁決議通過,西方國家就必須等待伊朗作出“能讓北京認為更嚴重的挑釁”。
報道認為,持續發展的能源關系,將世界上第二石油消費國中國和世界上已探明原油儲量位居第二的伊朗捆綁在了一起。去年,伊朗石油占中國石油進口的近12%。中國同時還向伊朗出售汽油。兩國還都對西方關于兩國人權記錄的批評非常不滿。報道的結論是:“中國最后也許會愿意介入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因為擔心中東會為此發生武器競賽或引發全球核擴散。但就算北京有意采取更嚴厲的舉動,那也將是幾周,甚至幾個月以后的事情。”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G20峰會結束后說,伊朗建設新的鈾濃縮工廠“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是始料未及的”。他表示必須對伊朗核計劃進行核查,莫斯科將采取“任何可行的手段”協助核查。在23日,梅德韋杰夫曾暗示,俄羅斯可能支持美國對伊朗進行新制裁。
俄《觀點報》26日評論說,在伊朗問題上,“俄羅斯正在失去耐心”。英國《泰晤士報》26日稱,伊朗的保護者——俄羅斯昨天打開了制裁的大門,但中國還在堅守。
(上接第一版)俄《生意人報》則稱,對于美國放棄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俄羅斯找到了回報的方式。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25日說,莫斯科發出了等待已久的開始與華盛頓合作的信號。文章認為,梅德韋杰夫說“世界應當幫助伊朗,在核武器上作出正確決定”,這是俄羅斯向前邁出的第一步。梅德韋杰夫說“我們不會允許伊朗制造核武器”,是俄羅斯向前邁出的第二步。而成功換來這兩步的,只是奧巴馬放棄在東歐部署導彈防御系統。
文章同時稱,奧巴馬從中國等到的,卻是“倒退一步”。中國有理由反對制裁伊朗。中國經濟每年增長9%。它需要能源維持這種增長,并且和伊朗簽署了時間跨度幾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能源協議。如果俄羅斯成為一個新的同意制裁的國家,“中國也有望跟進”。因為中國不想在其他大國都反對伊朗的情況下,獨自被撂在一邊。
《紐約時報》25日發表題為“中國反對美國尋求對伊朗制裁”的文章,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24日有關“不認為制裁和壓力是解決伊朗問題的辦法”的講話,表明中國將使奧巴馬懲罰伊朗的計劃復雜化。
內賈德稱完全沒違規
伊朗總統內賈德25日下午在記者會上說,伊朗完全是按照國際規定來做,即在設施啟動前6個月通知國際原子能機構。他說,“還有1年這個核設施才會投入使用。我覺得我們這么做應該受到鼓勵。”同日他接受美國CNN采訪時稱,西方“非法的制裁”已經實施過了,其無效性已經得到證實,自己不明白美國憑什么就認為自己是國際社會“杰出的一員”,給自己很多權利。
以色列媒體上月初曾報道稱,國際原子能機構前總干事巴拉迪向聯合國提交的伊朗核問題報告中,隱瞞了關于伊朗繼續實施軍事目的核計劃的關鍵事實。隨后,西方不斷敦促該機構盡快公布這些內容。以色列《圣城報》26日稱,伊朗心存僥幸,直到眼看這個工廠無法再隱瞞,為保住最后臉面,才不得不于21日致信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動承認。報道稱,奧巴馬23日與中國領導人會晤時沒有提到此事,而和俄羅斯領導人在24日會談中談到了,“這令伊朗被動,勢必提升對峙局勢”。
路透社說,伊朗第二個鈾工廠使人們感受到10月1日將在日內瓦召開的安理會五常及德國與伊朗會談的緊迫性。不知是否受伊朗影響,巴西副總統何塞·阿倫卡爾25日在接受巴西《環球報》采訪時稱,巴西也應該發展核武器。
中國會否與西方一起制裁伊朗
美國《洛杉磯時報》26日暗示對伊朗的新制裁勢在必行,稱“與伊朗談判的時機可能已經過去”。美國國務院的官員說奧巴馬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用證據批駁伊朗,另一個是說服那些猶豫不決的國家改變立場對伊朗開始采取強硬路線。
中國是否會與西方一起制裁伊朗?中國學者中有不同看法。云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肖憲、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劉笑盈和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2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都表示,中國不會和西方一起制裁伊朗。沈丁立說,像美國這樣自己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自己不裁減,憑什么管別人?國際社會并沒有明確禁止發展民用核能。伊朗在這么多方面監督之下也不可能搞成核武器,只是在積累突破的能力罷了。他說,對這種事“我們要少管,表態也應謹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卻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真對伊朗制裁,我認為中國最后還是會和西方一起行動。當然,這并不表示中國怕美國,而是因為伊朗是什葉派領袖,遜尼派執政的國家對伊朗的做法十分反感,由于遜尼派在阿拉伯世界中占大多數,我們就要考慮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意見,給予必要關注。”
中國有實力跟西方拉開距離
中國社科院中東問題學者殷罡說,中國在伊朗問題上的立場很明確,一是核不擴散體系必須得到尊重,二是堅持政治解決。中東打起來對中國不好,伊朗受制裁也會令中國受到損失,除了從伊朗進口原油外,中國還參與伊朗大量基礎建設。但對伊朗來說,中國說到底是一個“遠東”國家,不可能很深地參與解決中東問題。
劉笑盈教授說,西方一直認為中國與伊朗有利益關系,其實西方執行的是雙重標準。中國社科院中東問題學者王鳳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和伊朗的能源合作并沒有違背聯合國關于伊朗的制裁協議,因為制裁沒有限制能源合作領域。但擴大和伊朗的能源合作,這讓西方看不慣,一次兩次找我們的茬。”她認為,這次俄羅斯對伊朗的態度顯示強硬了一些,可能是與美國“私下達成了什么交易”,但俄羅斯的態度是彈性的,還是會從維護自己的利益出發,它心里怎么想誰也不知道,現在的表態只是給了西方一個臺階。
上海社會科學院趙國軍博士說:“許多國家要求制裁伊朗,我們主張通過對話協商進行解決。中國一直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會這樣,不會唯西方國家馬首是瞻。中國已經有實力與西方拉開距離,自己做出的外交決策符合國際社會的利益,不必跟著美國跑,雖然世界對此還不習慣,但這更增加了中國的外交空間。我認為,現在世界有麻煩,比如朝鮮、伊朗等棘手問題,都是對中國領導人智慧、意志和國家實力的考驗。”▲
環球時報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