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隨著美國提出的“無核武世界”決議24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全票通過,“零核世界”的概念很可能成為今后世界舞臺上最令人興奮、也最難推進的主張。為此,本報邀請中美關系、軍控、戰略方面的專家、學者就這一主張進行討論。
理想主義還是現實主義
彭光謙(中國軍事問題專家、全球零核倡議委員會委員、少將): 我認為, 奧巴馬提出的“無核武世界”主張,從他個人的政治理念來看,是有理想主義色彩的。不過,這并不是他個人心血來潮,而是美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現實的需要?,F在,擁有超量、超飽和、超殺傷力的核武器并不能保證美國的絕對安全,而核武器的擴散使掌握核手段的主體出現多樣化的可能,尤其是非國家行為體對核武器的染指,這才是美國最擔憂的,是美國面臨的現實安全問題。
楊承軍(核專家、 教授):現在很多國家都認為擁有核武器是提升本國國際地位、增強話語權的捷徑,一旦擁有核武器,其經濟需求就比較容易得到一些大國的遷就。不少國家打著民用的旗號發展核技術,使核擴散趨勢愈演愈烈。對此,西方社會積極宣傳“零核世界”,制造輿論,從遏制核擴散趨勢意義上講,這種理想是值得肯定的。
顧國良(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 ):應該說,奧巴馬上臺之后,民主黨對核軍控問題的態度同共和黨的布什政府是有區別的,理想主義色彩濃一些。奧巴馬提出“零核世界”,既反映民主黨對軍控和裁軍比較熱衷,也顯示出奧巴馬上臺后想要改善美國的國際形象,要發揮軟實力的作用,搶奪道德制高點。這是比較理想主義的,連美國也承認“要真達到一個無核世界是幾代人的事”。
李彬(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先不說奧巴馬是不是理想主義者,我倒覺得布什在軍控問題上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核問題的判斷,不是對美國有沒有利,而是出于自己的信仰:只要是軍控他就反對,即使對美國有利,他也反對。有一個鮮明的例子,中國提出核武器國家不研制新核武器,對美國而言是千載難逢的好提議,但布什對這種提議完全不加理睬。因此,美國有一些人就希望布什之后的政府能改變這種做法,別太意識形態化,得根據對美國的利弊,來判斷是否應該支持核軍控。換言之,布什政府對軍控極端主義的反對態度,引來很多人反感,基辛格、佩里等人就提出了“零核世界”的口號。因此,“零核世界”出發點是美國國內政治現實,我傾向于認為奧巴馬在核軍控上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沈丁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我認為,雖然奧巴馬也一直自稱是現實主義者,但他更像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在個人成長歷程中,就受一個黑人牧師的影響,這個牧師的觀點包括“美國倒薩戰爭屬于侵略”,這顯然屬于難被美國主流接受的左派思想。奧巴馬應被看成一個進步主義者,具有理想主義情懷,他主張美國公平進步,財富應得到更合理的分配,“每一個美國人都有權看病而不破產”。他上臺以來在救市、醫保方面的態度,都表明他與理想主義思想更為接近。同樣,在“零核世界”方面,他也認為人類應該生活在沒有核武器威脅的環境中,這是消除核擴散的根本方法,而美國當前面臨的大部分安全問題都可以用常規武器保障。由于現在有更多國家行為體追求擁核,對此最好的辦法就是剝除所有國家擁有核武器的“權利”。一旦美國尋求這種“道德”,將促使其他國家跟上。他贊同的這種原本由國際進步力量倡導的“零核世界”觀念,顯然具有超越國家安全觀的理想主義色彩。
楊承軍:我們應該看到,“零核世界”這個目標已成為美國政府的重要追求,但其動機并不單純。我認為,美國想通過作為“零核世界”的發起國,改變多年在世界留下的好戰形象,搶占道德的制高點,向世界宣稱“美國也是追求和平的”。同時,核武器投入很大,僅維持核武庫正常的狀態所需的資金就很驚人,而當前美國經濟受金融危機沖擊,需要節省資金恢復經濟活力;此外,美國擁有的核武器已經足以摧毀世界數十次,其常規軍事力量很多情況下已經可以達到使用核武器的效果。應該說,在沒有出現新的核威脅國家情況下,美國已經不需要再擴大核武庫規模了,奧巴馬更多的是從現實角度考慮“零核世界”。▲
美國帶頭才有意義
沈丁立:今年3月,美國參議員黑格爾邀請“全球零核倡議”的參與者聯名簽署致奧巴馬總統的請愿信時,我的態度是非常鄭重的。這是一個重大的公共政策,人類需要走向更安全的世界。手槍瞄準的只是一個人,而核武器瞄準的是一個城市甚至一個國家,殺傷力實在可怕。現在,美國就擁有大量這種威脅全人類的武器,所以這件事情需要美國帶頭去做,才能創造多邊核裁軍的條件,最終消除人類共同的憂患。
顧國良:我認為,無核計劃目前會成為奧巴馬政府的一面旗幟,但共和黨如果上臺,會否再繼續打這個旗幟就很難說。無論如何,它只是一個旗幟,更多地是為了防止核擴散,化解核擴散對美國及國際社會的威脅。整個國際社會的安全還需要有核國家在核裁軍方面做出一些實質性努力,特別是美國和俄羅斯,畢竟這兩個國家的核武器達到數千枚,現在各國都期望它們會削減到1000枚之下,奧巴馬也做出過類似的表態,但美國軍方、國防部能不能接受還很難說,何況即便美俄削減到1000枚,比起其他幾個核國家來說,其核武器擁有量還是多出很多倍。
李彬:因此,這場無核運動眼下已不再停留于思想運動層面,而是應著眼于具體的問題:美國是否批準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美國是否能禁止生產核裂變材料,美國能否跟俄羅斯簽署新的核裁軍條約。不過,這些討論會極大消耗奧巴馬政府的政治資源,所以現實主義的奧巴馬很難考慮采取實質性的無核化步驟,實現無核世界有1000萬步,現在只是朝這個目標邁了一步。
彭光謙:不錯,無核世界的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認為,如果我們真想走向無核武器世界,首先就是凍結核現狀,停止一切形式的核擴散與核升級,包括質量和數量兩方面的升級。第二就是一切有核國家要無條件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特別是不對無核國家和無核地區使用核武器;建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國際機制,第三就是美俄兩超級核大國理應首先做出實質性的裁減。第四,實現核裁軍和國家安全的平衡,重視各個國家對國家安全的合理關切。第五,把推進地區無核化與實現全球無核化結合起來,通過地區無核化促進全球無核化的實現,當前特別要努力實現中東和東北亞無核化。第六,把核軍備裁減和常規軍備裁減、裁減核武器與停止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結合起來。
沈丁立: 我認為,核武器的功用其實是威懾,即以威脅實施大規模報復來預先防范侵略行為。隨著美俄深度裁減其全部核武庫,未來世界很可能走入一個低核武器數量的狀態。但是,徹底銷毀核武器是極其理想主義的。要實現它,就必須解決替代的國家安全保障、法律機制和懲罰機制,創制新的國際安全框架。這些問題沒有解決,有核國家不會輕易棄核。因此,我認為,“零核”是一種極端的理想,但有核國家進入少量核武器的時代,有可能由理性的國家及其領導人通過合作而實現。
劉華秋(軍控問題專家):不過,當前的問題是,美國國會、政界、軍界對“零核世界”還有異議。從美國國會兩黨12名成員組成的戰略態勢委員會今年5月發表的報告以及媒體透露的有關美國國防部提交的《美國核態勢審議報告》的信息來看,美國的核裁軍政策仍是保守的,沒有走向“無核世界”的具體措施,甚至都不能保證《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能得到國會的批準。
楊承軍:我認為,即使“零核世界”實現,世界也并不會完全和平。即使核武器消亡,也會因為戰爭的需要,出現新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核武器的替代品。在這種假設下,美國仍然會是第一軍事大國,當今與美國嚴重對立的一些國家仍會采取多種非對稱手段或形式與其對抗。美國最怕的是,本土遭襲擊、衛星被打掉、航母被摧毀和網絡被癱瘓。因此,即使核武器減為零,只要美國不放棄稱霸世界的企圖和侵略擴張的做法,也不會比現在更安全,世界也不會因此更安定。▲
“零核世界”僅僅是個口號?
彭光謙:我想提醒一下,其實早在45年前,中國就已經率先提出了致力于全面徹底銷毀核武器的主張,“零核世界”口號雖然是美國提出的,但這個思想不是它的,是它換了個提法而已。如果能真正實現無核化,人類可以從整天頭頂上懸著核彈的恐怖中擺脫出來。從這個意義上,這個理念,有也比沒有好,是一個值得努力的方向。這個事情當然是值得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追求和努力的目標,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也是中國的一貫立場。
李彬:的確,中國是第一個提出完全消滅核武器的國家,也是很長時間里唯一認為核武器應該完全銷毀的國家。然而,現在很多人都忘記了中國一直以來的立場和表態,使話語主導權轉移到美國手上。近一年來,美國變調,英國跟進,表明現在還有些人真的在考慮走向無核世界,總的來說還是一個好事。
楊承軍:雖然近一年來,“零核世界”在國際社會炒得很熱,但每一個國家對此都應有清醒的認識。這里面牽扯到許多國家的利益,核裁軍動機是善良的,但是說服所有國家走這條路并不簡單。即使美國政府積極倡導并推進“零核世界”運動,對其具體做法和效果還需拭目以待。從美俄這么多年達成的多項核裁軍協議的落實情況看,核武器并沒有銷毀,只是轉換了狀態,變成了待發、整裝、散裝或貯存狀態。一旦需要,這些核材料在很短的時間內仍能實現武器化。對這個事實,我在當面質問美國軍方官員和學者時,他們都無言以對。美國是擁有核武器最多的國家,加上俄羅斯,兩國共擁有全球核武器的95%左右。中國的核武器數量與之相比,那是天壤之別。我國當前面臨的國家安全形勢雖然不容樂觀,但我們始終沒有準備使用核武器解決矛盾和爭端。建立“零核世界”的關鍵,就在于美國,即使它削減50%,也依然占據著核能力上的絕對優勢。對美國的姿態,我們當然歡迎,因為我們的目標也是要最終徹底銷毀核武器,但我們更期待美國做出實質行動。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能研究下一步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問題,化劍為犁,把現有核材料轉化為民用或進行徹底銷毀。
顧國良:我認為,現在需要我們關注的不僅是奧巴馬提出的理念,還要看美國五角大樓對核戰略的認識和具體部署是怎樣的。很快,美國的相關核態勢評估報告即將出臺,核武器的發展將會被放在什么樣的地位,會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布什政府當年的核態勢報告就把俄羅斯等國作為核打擊目標。如果美國國防部的政策還是把使用核武器放在重要的位置,所謂的“零核世界”等理念將成為笑談。
劉華秋:我認為,走向“零核世界”的突破口是有核國家簽訂《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都不首先使用,就等于核武器無用,這樣才可能大幅度核裁軍,從而進一步達成《禁止核武器條約》。我國1994年向美、俄、英、法提出過《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的草案,遺憾的是被上述四國所拒絕。因此,我建議再次提出該條約草案,它是真假走向“零核世界”的試金石。
顧國良:美國現在擁有龐大的核武庫,和其他國家相比,其軍事上的優勢也比較明顯。如果能最終實現無核世界,對美國的約束將大大超越其他國家。對美國來說,為實現“零核世界”,它需要同俄羅斯一起率先大幅度地削減核武器,這將給中國提供一個良好的國際氛圍。
楊承軍:中國一直在呼吁有核國家都應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避免世界爆發核戰爭。相比而言,“零核世界”帶有很大的欺騙性,畢竟美國并沒有銷毀核武器,只是進行核武器狀態的轉化。因此,在積極支持、參與、促進奧巴馬主張的“零核世界”的同時,我們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
李彬:的確,鑒于美國還沒有做出徹底銷毀核武器等跟“零核世界”有關的實質動作,我們只能把“零核世界”看成口號,僅僅是口號,只能說有一些積極作用,會讓無核國家感覺舒服點。就核問題而言,我們需要討論的是要做哪些具體的工作促進世界和平,而不是無核世界對世界和平好還是不好,畢竟現在離無核世界還很遙遠。明年將召開一個核不擴散方面的國際峰會,我們期待這屆峰會會在核裁軍方面有一定的突破。 ▲
環球時報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