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李 泉
在再融資、新股IPO、創業板申購等打壓下,本周市場持續下滑,周三滬指再次跌破半年線。截至周五,上證指數收于2838.84點,全周累積下跌4.18%,在全球主要市場中跌幅居首。兩市交易量也大幅萎縮,周五兩市合計僅成交1293億元,創出了今年3月16日以來的“地量”。節前能否收復半年線,成為許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對于周五的“地量”,分析人士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長假將至,多空無心戀戰。在市場并沒有明顯賺錢效應,也沒有強烈反彈信號的情況下,投資者觀望態度占了上風。另一個原因是創業板分流了資金。周五10家創業板公司同時網上申購,募集資金達66.76億元,遠超出市場此前預期,凍結資金可能超過1萬億,相當于發行了一支大盤股。同時,中國國旅合計凍結資金也高達6119.30億元。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市場成交冷清也就不足為怪了。
在市場縮量震蕩的情況下,截至周五,指數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收于半年線下方,作為“牛熊分界線”,半年線失守太久顯然對中長期市場不利。下周是市場節前最后一個交易周,在僅剩的3個交易日中,指數能否收復半年線自然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九鼎德盛朱慧玲認為:“在半年線區域,權重股的護盤頻頻出現,有效地減緩了股指盤中震蕩的空間,節前收復半年線存在可能。”更為謹慎的寧波海順汪禮建則認為,節前是否收復半年線很難說,但市場有望在半年線附近維穩,而真正的大方向則需等待節后才會進一步明朗化。對于節前的操作方式,北京首創證券分析師認為,是否加倉需要關注權重股的動態以及成交量的變化。對前期反彈強烈的個股此時要注意風險,高拋低吸。▲
環球時報200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