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蔡紹洪
摘 要:循環產業融合了傳統的產業集群的經濟效益優勢和循環經濟模式的生態效益優勢,是目前西部地區發展的最佳產業組織模式。但作為一種新興的組織模式,其運行需要一定的激勵機制,因為良好的激勵機制有助于新興的產業組織模式與周邊環境相融合,并彌補自身不足,從而提升競爭力。針對西部地區的循環產業集群,提出相應的激勵機制的構建措施。
關鍵詞:循環產業集群;激勵機制;融資;市場;技術
中圖分類號:F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6-0001-03
1 引 言
循環產業集群是在特定區域內以產業鏈、生態鏈和價值鏈以及共性和互補性相聯系的眾多企業及相關機構所組成的具有物質、能量和信息循環功能的空間聚集體。簡單說來,就是以循環經濟模式運行的產業集群。大量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集聚,使集群企業降低交易費用、隱性知識溢出促進創新、企業內外形成范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同時,循環經濟的理念促使集群吸收生產副產品的企業的融入,使集群間的企業網絡聯系更為緊密和多樣化,群內企業的生產副產品作為原材料重新投入生產,從而形成更為強勁的競爭優勢。
同現有的傳統產業集群和生態工業園相比,循環產業集群可以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目前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已有了一定的起色,建成了相當一批的產業集群,各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日趨完善,但西部地區的經濟整體發展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發展重工業、原材料初加工業等,這些行業一方面對環境污染大,另一方面產業附加值大,面對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和資源的日益短缺現實,西部地區有必要選擇更好的產業組織模式來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而循環產業集群,這種新型的產業組織模式,正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最佳產業組織模式。但任何一種產業組織模式的孕育和興起都需要相應的激勵措施,循環產業集群在其成長初期需要構建相應的激勵機制來促進其快速和健康的發展。
2 激勵機制構建的必要性
激勵機制是指在組織系統中,激勵主體通過激勵因素或激勵手段與激勵對象(或稱激勵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2]。循環產業集群不是單獨存在的組織系統,而是同周邊的市場和當地的政府共同組成了完整的組織系統,并且政府是主要的激勵主體。激勵對循環產業集群初期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
2. 1促進循環產業集群與當地市場和政府的協調
循環產業集群不是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單獨存在,而是在當地市場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發揮著其集聚和循環生產的優勢。激勵機制的作用,使集群與當地市場和政府更好地融合,有助于緩解循環產業集群模式與現有市場及政府政策沖突的地方,通過激勵措施,可促使西部地區對現有的市場進行一定的調節,加大政府對集群發展的支持力度,從而促進集群更快和更穩定的發展。
2.2 彌補現有產業環境的不足
循環產業集群的構建和正常運作,需要一定的產業環境。除了基礎設施等硬性環境外,資金和技術這兩方面的軟性環境也會對循環產業集群產生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循環產業集群的構建和運作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是單靠企業自身的融資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政府應相應的擴大循環產業集群的多元化融資,并給出輔助政策,促進政策性銀行和商業性銀行對循環產業集群作出傾斜,以解決好循環產業集群在構建初期的融資問題。另一方面循環產業集群通過推行清潔生產和生產副產品的循環利用,以實現群內物質和能量的循環流動,因此,對企業清潔生產和副產品循環利用技術要進行大力開發,但目前對這方面的研究相對還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采取激勵機制,促進清潔生產技術和副產品再利用技術的開發。
2.3 提升循環產業集群發展初期的競爭力
循環產業集群的成長與演進呈現出階段性特征,根據成長動力的差異,循環產業集群的成長可分為初期形成、加速成長和成熟3個階段。在初期形成中,循環產業集群在技術、資金和體制等方面還不夠健全和完善,技術方面,循環產業集群提倡企業清潔生產,但目前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發和投入環節還較為薄弱;資金方面,由于集群內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體制方面,由于集群在新建立之時,企業之間的溝通和信任還比較淺顯,因此,各種體制的運行還不夠完善,所以循環產業集群的整體競爭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循環產業集群初期的發展需要本地政府、中介組織等公共服務部門大力支持,而這種支持更多體現在激勵機制的作用上。通過激勵機制及措施,可使政府加強對清潔生產技術研發的支持、制定對循環產業集群傾斜的政策,中介服務組織協同集群共同解決融資和財務分析問題,促進集群體制的運行。
3 循環產業集群激勵機制的構建
循環產業集群激勵機制的構建主要集中在集群融資渠道的拓寬、市場稅收調整及循環生產技術支持等方面。
3.1拓寬融資渠道
資金往往是制約新的產業組織模式發展的瓶頸因素。一方面,循環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因此,企業本身的融資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西部地區政府的內源融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3],所以,應拓寬融資渠道,建立多元化的融資體系。主要有:
(1)政府設立專門的基金機構和發行地方債券,為循環產業集群進行政府性融資[4];
(2)政府直接融資于循環產業集群內主導及核心企業,使政府在集群企業中直接參股;
(3)加大民間資本啟動,通過建立循環產業集群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以政府資金啟動民間投資的市場化運作,來吸引社會投資和聚集民間資本;
(4)通過調整社會投資結構,面向國內外招商引資,擴大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的投融資渠道,從而加大對循環產業集群發展的投融資扶持;
(5)通過改善民間資本投資環境,保護民間資本的投資權益,把對外開放和對內開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市場準入的方法,大幅度拓寬民間資本的投資領域;
(6)通過破除市場融資的所有制歧視、允許外資進入、與東部發達地區的橫向合作等措施,為集群企業創造多渠道的項目融資、股權融資與信貸融資,使循環產業集群中的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能夠有足夠的發展資金。
3.2加大市場和稅收調節
循環產業集群不僅提倡群內企業開展清潔生產,還支持生產副產品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因此,西部地區要促進循環產業集群的健康和快速發展,還需要政府通過各種宏觀調控手段,加大西部地區市場調節和稅收調整[5],同時,對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及購買再生資源加工產品的企業實行稅收優惠,主要有:
(1)加強固體廢物資源化產業鏈的建立,促進廢舊物品回收市場的發展和完善,對各種可利用的廢舊物品進行系統、集中的分類和管理;
(2)規范市場的監督與管理,政府應放松或取消種種基于所有制、地區、部門的限制,打破人為限制生產要素和產品的流動,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保證公平交易和平等競爭;
(3)調整資源稅,適當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資源稅,相應降低可再生資源和替代資源的資源稅,引導企業盡可能使用可再生資源或替代資源。
(4)改革經營稅,對循環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可采取相應的減稅和免稅政策;對于采用清潔生產,節能節源減少污染的企業以及生產環保設備的企業給予減免稅優惠;對部分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增值稅實行即征即返的政策;
(5)建立懲罰稅,對重污染的企業征收懲罰稅,采取定額稅率、從量計征,并可設立專項獎懲資金,將污染治理與地方領導的個人利益掛鉤,使地方領導重視環保問題;
(6)加速折舊制,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的無污染、低污染或減少污染的機器設備實行加速折舊制度,鼓勵企業更新改造舊設備。
3.3循環生產技術支持與獎罰
循環生產技術體系大致分為5類:替代技術、減量技術、再利用技術、資源化技術及系統化技術[6]。循環生產技術一方面提高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又可將某一生產的副產品進行再加工生成新的產品。因此,從環境和效益的角度出發,我們應該大力支持和發展循環生產技術,主要措施有:
(1)拓寬技術交流平臺,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加強循環生產技術的研發;
(2)政府設立基金,對著力開發循環生產技術的企業予以資金的支持;
(3)調整金融政策,加大政策性銀行的建設,并促使商業性銀行對使用循環生產技術的企業給予融資政策上的傾斜;
(4)加大政府補貼,鼓勵企業研發。對于成功研發或引進循環科技,或是已經在生產經營中運用循環科技的企業,政府可以減免稅收,或增加補貼;
(5)對生態環境污染較大的生產技術予以強制性的淘汰,并對堅持生產的企業予以一定數額的罰款;
(6)加大科研投入,研發循環技術。政府應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支持循環科技研發,通過循環科技項目實施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吸引資本市場向循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傾斜。
參考文獻:
[1]蔡紹洪,向秋蘭,姚靈.循環產業集群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的跨越式和諧發展[J].經濟縱橫, 2008(1):55~57.
[2]王丹.淺議中小企業激勵機制建設[J].現代商業,2009(1):82~82.
[3]陳敏,鄧曉蘭.欠發達地區政府融資困境及對策[J].財會月刊,2005(8):64~65.
[4]丁勇,楊加鷗.努力拓展政府融資渠道[J].浙江經濟,2007(18):18~19.
[5]王兆豐.西部地區市場集群與產業集群互動發展研究[J].科學·經濟·社會,2008,26(1):3~6.
[6]馬世忠.循環經濟指標體系與支撐體系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