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晨
高投資門檻、購買程序復雜和來無影去無蹤的神秘氣質,讓私募基金在大部分普通投資者眼中顯得可望而不可及。而對于大部分陽光私募來說,募集到數十億甚至更多資產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光大銀行近期推出的理財產品——“陽光私募基金寶”,讓私募進駐商業銀行獲得大規模資金成為可能。同時,相對于一般私募動輒百萬元以上的投資門檻,“基金寶”50萬元的投資門檻也讓私募顯得比較“平易近人”。
光大理財首吃私募“螃蟹”
作為市場上第一家推出這一類型產品的銀行,光大銀行無疑是第一個吃私募這只“螃蟹”的銀行。8月18日。光大銀行聯手北京星石、上海尚雅、深圳民森、上海從容和上海涌金等5家私募公司推出“陽光私募基金寶”,開創了銀行與私募基金合作的全新理財模式。
該款產品主要面向高端客戶,個人客戶起點金額為50萬元,機構客戶起點金額100萬元。但是,相對于私募至少百萬的投資門檻,50萬元的起售金額還是顯得“平民化”了許多。產品所募集的資金主要投向A股市場,投資范圍包括股票、債券及債券回購、權證、ETF、LOF等。在運作模式上,該產品采用雙層信托模式,一級信托由光大銀行作為管理人,根據嚴格程序篩選私募基金,然后根據靈活的投資比例分成多個二級信托,交由不同的私募基金作為投資顧問進行管理。
由于產品形式的獨創性,“陽光私募基金寶”在推出之后立即引起了很大關注和爭議。在2008年中國股市的大熊市中,私募基金業績相對突出,這是讓光大聯手幾家私募基金的主要原因。而且在經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牛熊周期后,各私募的投資風格也已經開始顯現并逐漸穩定。與私募合作,不僅有利于銀行作為“金融超市”的定位,也能帶來豐厚的托管費用、代銷費用和業績報酬。而銀行強大融資能力和穩定的銷售渠道,也是讓私募愿意與銀行共享利潤的最重要原因。
聯姻五大私募看上去很美
事實上,銀行與私募合作早已不是新聞,商業銀行涉足私募股權投資早在2006年就已開始,但是由于私募市場的缺乏監管和不規范,讓銀行與私募的合作一直有所顧忌。在2007年到2008年的市場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私募基金存在的合理性,但又覺得私募始終帶有“野路子”的色彩,那么此番5大頂級私募進駐“基金寶”,合力會大于5還是小于5?
光大銀行相關人士表示,這5只私募風格各異,能夠互相取長補短,使得“基金寶”在控制風險和提高收益上比單一私募基金更具優勢,能夠達到合力大于5的效果。在光大看來,在投資風格上,上海尚雅屬于激進派,北京星石和上海涌金較為穩健,上海從容中性偏穩健,深圳民森則是中性偏激進。風格各異的5大私募聯合更容易分散風險。
激進的上海尚雅擅長于底部投資,曾在江蘇國泰、三安光電、杉杉股份、金晶科技等股票上獲利較高。和上海尚雅相比,深圳民森略顯中性。截至今年7月,深圳民森的業績在整個私募界屬于中上,略微跑輸大盤。但是在大盤下跌期間,這家公司往往能給投資者帶來絕對的正收益。中性偏穩健的上海從容也是私募界的明星,它的特點在于利用其獨到的市場理解,采取靈活多變的操作策略。北京星石在2008年的熊市中大部分時間都只關注固定收益類產品,因此即便是在去年也獲得了正收益。上海涌金則以其多年來的私募管理經驗,以及其絕對收益的理念在私募界名列前茅。涌金旗下的“億龍中國”和“億龍中國2期”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為264%和98%,顯示出強大的風險控制和長期投資能力?!氨井a品設計上將更好地發揮風格差異化所帶來的配置價值,按比例配置5只投資風格互補的私募基金,分散組合的投資風險,在‘優選的基礎上達到‘均衡,使本產品在與單一私募產品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勢?!睆埿耜栐u價道。
為了吸引更多投資者,光大銀行甚至喊出了“不賺錢不收費”的口號。如果產品凈值低于O.9元,則銀行和私募機構均不能收取固定管理費。同時,浮動報酬機制將產品的投資業績與私募基金公司利益掛鉤,規避私募基金道德風險的同時,激發其投資管理的積極性。其次,投資顧問跟投機制的設立要求各私募基金公司按照約定認購由其管理的子信托的份額,以確保私募基金公司與投資者利益捆綁。
這的確看上去很美,但最終能不能讓投資者獲得真正的收益,還需未來檢驗。
間接涉股擦邊新規
銀行與私募的合作首次浮上水面,在引起關注同時,也引發了質疑。這種間接將資金投往二級市場的做法,是否違背銀監會關于“禁股”的新規?
針對質疑,光大銀行回應到:“‘基金寶屬于私人銀行的理財產品,目標客戶群體是光大銀行的財富管理中心客戶。雖然這款產品的銷售起點是50萬元,但是財富管理中心的門檻是500萬元,因此與銀監會的“禁股令”并不沖突?!?。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張星認為,“監管層對于私人銀行可以例外的規范具有一定彈性和模糊性,規定中對于高資產凈值以及私人銀行的標準均沒有量化規定,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操作空間?!?/p>
此前一直沒有正面回應光大“涉股”事件的銀監會創新部主任李伏安8月21日稱,“目前也有不少銀行報批相關投資股票的理財產品,如果投資范圍是股票的,我們肯定不批。有些銀行理財產品是不是打私人銀行業務的擦邊球,我們還在研究。”
就在光大銀行做法是否違規飽受爭議的同時,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近期也在醞釀發行投資于私募基金的高端理財產品。若光大銀行的涉股模式監管層的默認和客戶的認同,預計會有更多銀行上馬同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