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直蓮
摘 要:隨著大礦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環境污染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視。教育者必須將環境保護納入學校化學教育當中,幫助學生認識環境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關鍵詞:環境污染 環境保護
環境污染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按人類活動可分為: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到目前為止已經威脅人類生存并已被人類認識到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能源短缺森林資源銳減、物種加速滅絕、垃圾成災、有毒化學品污染等眾多方面。
一、認真閱讀教材,認識環境污染
新教材中很多章節涉及環境保護內容,并且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別指出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酸雨和赤潮等全球性和區域性環境問題,正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保護自然環境已成為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
二、利用學科教學,進行環保教育
在教學中可以通過一些“思考與交流”活動以及圖片的認識和“資料卡片”的學習,讓學生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環境污染問題,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及危害,認識含硫、含氮氧化合物形成酸雨及其化學控制的原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討論在化學實驗以及化工生產中應注意些什么問題等等,提高“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自覺性,培養學生珍惜資源、珍愛生命、愛護地球等礦區人民應該具有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三、加強實驗教學,掌握環保方法
教材中介紹了化工生產中尾氣回收方法和處理裝置以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例如:金鼎鋅業公司冶煉廠硫酸車間利用硫化鋅焙沙產生的二氧化硫來生產硫酸,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四、結合生活實際,介紹環保措施
通過化工生產實例分析,環境污染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節約能源,調節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質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使用煤、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陽能、風能等。(2)加強環境管理,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烴的生產和使用。(3)回收可利用的舊物品,制造對環境友好的材料,如可光解的或微生物降解的塑料。(4)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亂伐森林等。(5)強化環保執法,嚴格控制“三廢”排放,做好“三廢”的處理和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1.《云南冶金集團志》.2006年5月
2.《中國環境報》.2007年3月
3.《中學化學教與學》.2006年3月
4.《環境化學》.1997年9月
作者單位:云南省怒江洲蘭坪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