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英
初中思想品德教程標準強調: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下面結合新課堂的實際,談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注重導入生活化 激發學習興趣
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強調:“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在講七年級的“學會拒絕不良誘惑”這一框內容時,我是這樣做的:鈴聲一響,我興沖沖地走上講臺:“我真是太高興了,剛才我在電腦上打開了一個‘猜猜看的網站,我也不知道怎么出現的這個網站,剛開始還以為是淘寶抽獎呢,我也填寫了名字和手機號碼,然后馬上收到一條短信寫著:參加考考你通關者就有機會獲得大獎!并免費贈送時尚鈴聲。回復804馬上開始(5分鐘后失效)。客服:4008109890,本條免費。來自發送號碼是10665106106。看到這樣的信息還是第一回,我抽到的獎哦是諾基亞N95,呵呵,獎品不錯吧?同學們你們說是不是我非常地幸運啊?”其實,同學們對手機信息詐騙已經見過,但是對于網絡上的欺騙大多數同學還沒有過經歷過(課前已了解過)。所以針對此情景學生感到好奇,進而有一種探究的愿望,能夠快速地參與到教學中來,為下步的進行做好鋪墊。
二、創設生活化情境 激發參與熱情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發現思想品德知識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熱情。
例如:在講八年級“維護消費者權益”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模擬購物進行導入: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我們每位同學都是消費者,今天我們進行一次集體消費活動。現在,我們走在通榆縣最繁華的繁榮大街上,這里商場林立,各種食品應有盡有,小商小販的叫賣聲不絕于耳。(這時可利用多媒體等顯示一些商家為了招攬顧客的種種手段,如“給錢就賣”“吐血價”等鏡頭)教師布置學生活動開始,每位同學可自己選擇必需的商品。學生開始模擬購物。在這里教師可設置一兩個符合教學內容的小品(或室內劇)。如小品“一塊兩角”。主要是利用價格的模糊來激發矛盾,(通榆是農業大縣,并且每個班級半數以上都是農村孩子)根據實際可設置劇情,因為這種情境來源于生活,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與感受來談,從而增強學生的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學會鑒別,練就一雙“慧眼”!
三、組織方式生活化 激發探索精神
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也是師生生命發展、情感交流的載體。在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情緒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大膽地進行探索。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尊重教育因素,找準切入點,創設一種尊重、理解、關愛、愉快的課堂氛圍,以自然而然的方式,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例如在講八年級的“兩代人的對話”這一框內容時,可參照“實話實說”對話的形式,教師可做主持,將學生可分成4組,每組10人自由組合,并邀請了幾位家長做嘉賓)如果條件不允許可邀請做了母親的教師參與),這一過程應該有這樣三個板塊:一說說心里話;二理解是橋梁;三與溝通要素。當然在進行教學時根據實際需要活動方式上靈活多樣。教師針對學生如何解決與父母的矛盾和沖突,可選用汶川大地震父母用生命保護子女的圖片,特別是一個母親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3、4個月大的孩子這一感人肺腑的實例……教師聲情并茂在講述,學生流著眼淚在聽,師生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堂課讓學生通過探究生活,感悟在生活中如何走進父母的心靈,較好地解決了生活中與父母發生沖突的困惑,從中學會了如何用實際行動報答父母,學會感恩。實現了本課的德育目標。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作為思想品德課的教師我們有責任讓生活回到我們的課堂,激活我們的課堂!讓學生在生活中達成思想品德課程目標!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