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儉
摘 要:學生在解物理習題時,有時會遇到審題困難,思緒混亂,形象化能力不足等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在教學過程中有關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時提取題目條件能力的培養做一下討論。
關鍵詞:物理 審題 解題 求解 題目條件 提取條件
學生在解物理習題時,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時似乎對概念公式已滾瓜爛熟,牢記在心,但碰到實際題目時卻一籌莫展,主要表現為思緒混亂,缺乏思維的程序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思維程序的建立和訓練。
解決實際問題一般程序大體可分為審題、文字信息、抽象出物理對象和物理情景、尋找問題所滿足的定量和定性的規律、建立模型、求解。而第一步就是從實際問題中提取與問題有關的文字信息,并用相應的圖形或符號表示,使復雜的變化過程代碼化。——這就要求要有較強的提取物理題目條件的能力。只有能夠完整,正確地提取題目中的所有文字、圖形、數字信息條件才能確定物理對象,建立物理情景,尋找變化規律,建立模型,立式求解。
具體問題中,物理題目一般包含有或多或少的明確條件及隱含條件,對這些所有條件是否能做到深度挖掘往往是是否能快速、正確解題的關鍵。有時學生問問題時,教師可能會無意中畫出示意圖或列出關系圖象,而此時學生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關鍵就在于學生不會歸納、不會作圖。
因此,對于一些明確條件的提取在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指導上,應加強利用一切手段——圖象、表格、羅列等方法加強學生的總結歸納條件的能力教學。
一方面在平時教學中,要重視教學中示意圖畫法的訓練。教會學生如何通過審題,畫示意圖,從易到難,逐步消除思維障礙。
另一方面在學生的學習練習過程中,重視畫圖習慣的培養。利用圖象的直觀性,正確地反映物理量間的依賴關系,動態展示物理過程,便于比較,得出結論,幫助學生審清題意,化繁為簡,例如在布置作業時就讓學生養成習慣,可把練習本的左側折出三分之一,專門用作畫圖區,把圖象作為提取條件、建立關系、立方程的依據。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強調對學生作示意圖的要求,形成習慣。養成審題畫圖的習慣。
再一方面,讓學生要養成看題目列條件的習慣,比如電學題目經常條件多而且變化多,如果要求學生對變化的各情況條件進行分組羅列,則對清晰解題思路有很大幫助。不斷訓練學生分析物理問題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是提高學生提取和總結題目條件,為建立正確物理模型有效的教學策略。
有些情況物理題目中條件并未明確給出,而是隱含在字里行間、圖象中。快速、準確地找出這些隱含條件也是很重要的,往往也是解題準確的關鍵。主要要向學生介紹和總結一些尋找這些隱含條件的方法:比如注意一些約定俗成的提法的含義。課本上經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來說明某些現象,如“一物體在光滑平面上運動……”其中“光滑”的含義為不計滑動摩擦,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為零。又比如要掌握一些物理現象的出現條件。如“一個物體勻速運動……”要出現這種現象,前提條件是物體必須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所以隱含條件為:物體不受力或受的是平衡力。
在要求學生掌握和學習一些提取題目條件的同時不可或缺的是要學生熟練掌握概念和規律。物理概念和規律是在理論、實驗的基礎上總結、發現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掌握了它們,才能找出題目給出的明確和隱含的條件。如:“兩燈串聯在同一電路中……”——兩燈電流相同。“兩燈并聯在同一電路中……”——兩燈兩端電壓相等。
如果能在學生基本掌握課本概念知識的前提下,注重培養學生對解題過程中對物理題目條件提取的能力培養,那么既能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又能在各方面培養學生的多思、多想、更理性的學習思想。
作者單位: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