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祥
長跳繩在體育教學中的基本功能是用于集體跳繩和游戲跳繩等,除此外還有很多妙用,下面是筆者在教學中總結(jié)出的十種妙用。
一、踢球或踢毽子
把長跳繩的一端制作成球形,用細線或膠帶固定,手拿另一繩端進行踢球或踢毽子練習。
二、捕魚游戲
利用長繩作魚行竿,另找一球與長跳繩相連,制作成捕魚的魚竿,老師根據(jù)長繩的長度畫幾個半徑為2.5米至3米的圓圈,學生必須站在圓圈內(nèi)當小魚,游戲時,將學生分成幾組,捕魚者站在圓圈中央,用制作的魚竿在地面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劃圈,繩頭經(jīng)過小魚的腳下時要跳過繩頭,否則算被漁夫捕到,進行互換角色進行練習。
三、“提籃”運物接力游戲
把學生分成四組,每組一根長跳繩、一個籃球和一個排球,要求學生用長繩當作提籃把籃球捆好提到對面排球處,換成排球提回來,再交給下一學生進行接力游戲,先運完者獲勝。
四、兩人三足練習
將學生分成四組,用長跳繩捆住學生小腿,進行兩人三足練習,可進行接力游戲。練習和游戲中學生向前移動,也可以向左右移動。
五、打龍尾游戲
先將長跳繩的一端用細線或膠帶跟一輕球固定,做成“可回收炮彈”,游戲前在地上畫兩個半徑為3至4米的圓圈,游戲時將學生分成四組,任意兩組進行對抗賽,一組在圈內(nèi),排成一路縱隊,排頭為龍頭,另一組選出三人站在圓圈的三面,手持“可回收炮彈”,開始進行打龍尾游戲,擊中龍頭換圈外學生,得負一分,擊中除龍頭外的學生得一分。
六、以繩代線
體育課的教學經(jīng)常需要畫線,既麻煩,又污染校園環(huán)境,以繩代線可克服這些不足。繩子既能直,又能曲,便于調(diào)整。放在跑道上的可用作起跑線和終點線;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制作起跳線(學生更清晰可見)。教師還可根據(jù)課中練習內(nèi)容將長跳繩擺成各式各樣的標志線、圖形等。
七、以繩代竿
把長跳繩當成竹竿,長約2.5~3米。要求:拉緊繩,離地一定距離(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定),用繩的木把敲出聲音,學生根據(jù)節(jié)奏來回跳躍,可一人或多人進行,也可多繩多組學生進行練習。優(yōu)點:學生開始學習時,能克服“竿夾腳”的心理障礙,容易學會動作;用竿練習時,損壞較多,以繩代竿后,損壞較少。
八、以繩代球
課前先教學生將繩子繞成球形,以作為輕物代替壘球、實心球等投擲練習,學生使用此練習比徒手練習效果好。
九、舞龍游戲
用一根長跳繩或幾根長跳繩相連組成一條長龍,長約8~10米,可以用各種顏色的繩,組成不同的龍,將學生分成幾小組(根據(jù)人數(shù)定),每組8~10人(根據(jù)繩的長度定),間隔一定距離(可在繩上打結(jié)),雙手于頭上握繩,在課前準備好的路線在跑步,聽音樂節(jié)奏做各種舞龍動作。
十、大雁南飛
學生分為四組,每組按縱隊或橫隊站好,用一根或多根長跳繩固定所有同學的腰部全組一起向前跑動。練習時,以先到達目的地,隊形又不散的隊為勝。教學時注意用三種隊形進行練習或比賽,即“一”字形有兩種(縱隊、橫隊),“人”字形有一種。
體育課程改革的今天,長跳繩在教學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只要我們發(fā)揮自己的才智,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一定會把長跳繩的功用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相信長跳繩會帶給體育課更多的樂趣。
作者單位:貴州省普定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