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衛華
開放式協作學習是指一種先進的課堂教學操作方法,表現為對課堂教學的一些環節和要素采取開放的姿態。如:教學題材、練習、評價的開放、學習環境、學習方法的開放。
一、開放學習環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學習環境主要包括學習資源的環境和人際交流的環境。
學習資源應該是豐富而且每個學生都易獲取的。①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的信息源,比如經特定設計的教科書、視聽媒體、計算機軟件及互聯網資源庫。教師不再扮演信息資源廣播者的角色。②為支持學生自主學習,還應給予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需要的學習工具,如打印機、掃描儀、磁盤、光盤、IE瀏覽器、各種畫圖類、字處理類軟件等,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選取。
交流有益于增進知識理解、豐富思路、自我矯正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肯定。為學生創設的人際交流的環境應該是自由的、民主的、友好的、安全的。可以師生交流,也可以生生交往。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同時又從學生的學習中汲取養料。學生有能力時可以幫助他人,遇到困難可以請求他人幫助。每個學生的個性、權利、學習成果都受到尊重。
二、開放教學內容,適應信息技術發展要求
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認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因此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不能按照教材編寫的內容一成不變地進行,而是要開放教學內容,在學生掌握教材所規定內容的基礎上,將最新的知識(包括硬件和軟件)介紹給學生。所以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學鍵盤操作、鼠標操作、Windows常用窗口操作、金山WPS和微軟Word等常用文字處理軟件的應用,而且還要隨著這些軟件的更新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內容的激動和興趣。而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時,我們可適當偏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適當降低對硬性知識和技能的接受。讓學生掌握一些比較前沿的軟硬件知識、新的操作方法、新的信息傳遞方法,以適應信息技術發展的要求。
三、開放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教師的作用要從信息的提供者變為指導者,是任務或問題的展現者,是提供學習支架的人。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學習的主動權應交給學生,不能采用機械“填鴨式”或“滿堂灌”的模式來教學。信息技術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性很強,一定不能用教師的講來代替學生的學和動手,要大膽讓學生去探索、去操作,要讓學生在動手中學習知識,熟練基本操作技能和培養創新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全面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培養適應新世紀人才”,才能為學生將來步入現代化信息社會的工作、生活和再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開放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培養開放型和創新型的人才,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等方面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這要求要有開放的課堂教學,建立多種互動的教學模式,使教學發生根本的改變,給學生時間、空間去探索、實踐,真正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體驗。教師只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規范、組織和引導,通過精心設計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真正起到主導作用。除了班級授課,還有任務驅動、小組學習、個人自學等,除了課堂教學,還有觀察、調查訪問、以及其他實踐活動。在教學中,可適當采用一種形式,或幾種形式同時并用。這樣,教學形式在靈活、多樣的變化中,顯現出更大的開放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從而使教學變得更精彩、更富有生氣。
五、開放評價機制,促進學生個性及創造性發展
教學評價必須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既要關注評價結果,更要關注整個信息技術課程教與學的過程。評價的形式、內容和方法應體現多元化。
評價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包括學期末的知識掌握和操作程度的評價,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某個知識點的評價,日常行為規范及學習習慣的評價等。有效地開放評價機制,能較好地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學期末的考核重點放在操作考核上,考核一般包括鍵盤指法操作、漢字輸入及文字處理、Windows基本操作、常用應用軟件等。評價個人成績時因人而異,重點看這個學生在操作技能上的進步和提高,允許分級考核,允許因某考核項目特別突出而彌補其它項目的缺陷。這樣的評價方式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有的學生成為鍵盤操作、漢字輸入、文字處理的能手,有的學生則成為畫圖、動畫方面的新星。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操作競賽,只要有點滴進步就給予表揚。
開放式協作學習的主體思想是人本主義,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教學的陣地——課堂,轉化為老師專為學生顯示繽紛才能而搭建的舞臺,實施開放式協作學習,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促進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和提高,最終達到培養新型創新人才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平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