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家:工程承包是雙贏,印度做法太短視
本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陳 苗 本報記者 夏穎
中國多名勞工再次遭印度拒簽。據“中央社”報道,印度新德里國際機場計劃引進200名中國專業人員,協助機場進行擴建,但只有56人獲得印度官方發放的工作簽證,其余的人卻遲遲未見辦理。這是繼本月印度禁止中國廠商參與電廠興建工程以及禁止印度電廠雇用中國勞工后,再次傳出中國勞工遭印方排斥的消息。
報道稱,新德里國際機場希望在明年10月前啟用新的航站大樓,為此專門從中國引進200名人員進行90天作業,以安裝從中國進口的玻璃幕墻。然而,在9月早些時候第一批中國專業人員獲得工作簽證后,第二批144名專業人員的簽證卻遙遙無期。印度官方高層人士透露,印度國家協調委員會拒絕給這144名中國勞工辦理簽證,具體理由不詳。
新德里機場認為,玻璃幕墻是從中國進口的,技術人員也應來自中國,這樣可以加快工作進度。在獲知印度官方拒絕再發簽證后,機場發言人艾若拉表示,機場只能另做安排,在不增加中國技術人員的情況下,繼續進行安裝。艾若拉說,第一批56名中國技術人員將協助訓練印度工人,指導他們進行安裝及日后的維護工作。
這是繼前些天傳出“2.5萬中國勞工在印遭遇簽證危機”之后,中國勞工再次被印度拒簽。此前,印度媒體報道稱,目前大約有2.5萬名中國勞工持商務簽證在印度工作。印度內政部此前出臺規定,要求中國勞工在3個月內將商務簽證換成工作簽證,否則就收拾行囊回國。但目前只有大約3000名中國勞工更換了簽證,而9月30日是印度當局給中國勞工規定的更換簽證的“最后期限”。受此規定影響,許多在印中資公司的中國雇員不得不暫時回國,令中資公司業務受到很大影響。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一直在就此與印度方面進行協商。
對于“2.5萬名中國勞工遭遇簽證危機”一事的進展,《環球時報》記者9月30日從中國駐印度大使館了解到,經過雙方協商,印方已同意將持有商業簽證的中國勞工辦理工作簽證的最后期限延期。但對這起最新的“144名中國勞工又遭拒簽”事件,使館也是剛通過印度媒體得知,對具體細節不是十分清楚。
中國社科院亞太研究所副所長孫士海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印度政府的做法實際是想為本國工人謀取更多就業機會。工程承包本是雙贏的事,印度不應單方面采取一些短視的做法。這些拒發簽證事件可能會影響到今后中國公司在印度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積極性,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印度的發展。最近一段時期,印度對華不友好的聲音有所增加,中印在經貿、邊界等領域都有一些摩擦,簽證問題并不是孤立的事件。
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傅小強表示,中印之間的人才交流近幾年來一直處于一邊倒的狀態。每年有近20萬印度人來中國,只有五六萬中國人去印度。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是印度方面對簽證的控制,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兩國的技術文化交流?!?/p>
環球時報200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