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 興
個性化教學就是要培養人的獨特社會性,因此,個性化教學應該是以多種形式和方法促進每個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成為獨立社會人的教學組織形式,它涵蓋了教學的各個方面,是教師以個性化的教學手段,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并促進個體人格健康發展的教學活動。
一、存在問題
1.教育制度的束縛
其一,現行考試實行的是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統一閱卷、統一標準答案(雖然個別答案有些開放,但幅度較小)的制度,將靈活的知識變成枯燥單一的答案,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其二,班級授課制與應試教育的結合,強調共性,抹殺個性,課堂教學以中等學生的水平為目標,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更使教學難以見到個性的光彩。
2.教育理念的滯后
個性教學的實施還受到來自于傳統教育理念的阻礙。其一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方式的影響;其二是“師道尊嚴”的絕對地位,構建了不可逾越的師生關系:教師居于絕對權威地位,學生處于服從地位。這種教育理念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3.教師素養的限制
個性化教學說到底還是要教師來實行。因此,教師的素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有些教師極少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十分了解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從考試的目標出發,用一個模式為學生設計發展的道路,影響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理論依據
1.個性教學的心理學基礎
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告訴我們,相同心理發展階段上的人,雖存在著大體相同的心理特征,但由于受個體高級神經系統發展程度及家庭環境、生活經歷、社會實踐不同的影響,他們在心理因素(如意識、需要、興趣、動機以及能力、氣質、性格等)的各方面都帶有個人色彩,存在著許多差異。人的個性就是由許許多多的差異所構成的。
2.因材施教理論
孔子說,教育學要“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孔子三千弟子的成功實踐足以說明以學生發展存在的差異性為前提,實施因材施教的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家一致推崇的,也是今天我們的教育教學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3.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的建構方式獲得的。
三、行動策略
個性化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發展學生良好的個性,其要點是“以學生為本”,尊重并發現學生的個體差異,落實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1.營造民主課堂氣氛,張揚學生個性
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利于構建學生個性發展的平臺。
(1)積極鼓勵學生不懂就問,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要及時向教師或同學請教,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提問、反問,而且要允許學生“插嘴”。學生的“插嘴”也是他們思維活躍的一個集中體現,許多創造性的思維火花就是在這一瞬間迸發出來的,因此,允許學生“插嘴”是尊重其個性的體現。在課堂上,常有學生提出令教師毫無準備甚至于難堪的話題,對于這種情況,有些教師將之視為胡思亂想或調皮搗亂而對學生一斥了之。筆者卻認為無論多怪異的想象,甚至多沒水平的問答,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簡單還是復雜,起碼是他的一個思維過程,不該扼殺,這些思維有時反而會給教師一些新的啟示。對學生的一切疑問教師都應真誠地鼓勵,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2)積極鼓勵學生“異想天開”,不斷激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解答。學生往往會產生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這些想法也許正確,也許不正確,但都是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在學生的作業中,教師經常會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超越標準答案的解答。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和鼓勵學生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敢于打破常規,另辟蹊徑,獨樹一幟,讓學生在“異想天開”中獲得個性體驗,不斷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3)積極鼓勵學生挑戰權威。教師要教育學生相信教師、書本知識,但不要迷信,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民主氛圍內進行辯論和競爭,挖掘主體潛能。學生通過爭論,能激發靈感,激發創新思維,促使他們深入大膽求索、探究,如探究實驗課等,不要用教師的方案代替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各抒己見,并引導學生議論哪種方案最優,看誰的方案最巧,誰的方案最有創見。學生在討論中能拓寬思路,培養發散性思維,從而得到個性發展。
2.充分發揮實驗功能,展現學生個性
“試管試劑試試知識深淺,量筒量杯量量水平高低”。實驗是科學課的特色,也是培養學生個性的良好載體。實驗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探究性,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驗過程中,學生的思維高度活躍,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實驗、思考問題,有益于培養和創造學生個性。因此,只要實驗條件允許,教師要盡可能多地開設實驗課,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探究。如學習土壤的結構就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最熟悉的各種泥土進行實驗,得出土壤中有各種非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不同的土壤中各種成分的比例是不同的等結論。學生在取樣本、觀察分析土壤成分的過程中,不僅增加了活動的機會,體驗了實驗的過程,而且發展了自己的個性。
3.練習作業多樣化,培養學生個性
作業具有反饋和矯正的功能,不同的作業會給學生施加不同的影響:簡單機械的作業,會使優等生無味,學困生畏縮;題海戰術也只能使學生成為做題的機器,阻礙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扼殺學生的個性。因此,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不同的作業,有助于不同類型的學生得到個性化發展。
(1)設計階梯性作業:基礎性作業,主要是一些課本最基本的知識,每個學生都能解答,并獲取成功,可為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打基礎;嘗試性作業,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的果實才是最甜的,作為鞏固科學新知識的練習,能讓中等生可攀,學困生可望,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信心;發展性作業,學生費盡心機才能做出來的題目,對一部分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這部分練習主要用于挖掘學生的科學潛能,以培養優等生、提高中等生的學習能力。
(2)設計不同類型的作業:實踐操作類,即科學探究類,如生活中的科學;收集調查類,即校內與社會的科學實踐性活動,如觀察蠟燭的燃燒過程有哪些變化,植物的蒸騰作用;撰寫科學日記,主要記錄難題解答方式與思路的心得與學習反饋。
4.學業評價多元化,塑造學生個性
學業評價具有導向作用,它對于學生個性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1)不用一把尺子量全體學生,堅持因人而異,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對于學困生,如果有較大進步,即使還有少量錯誤,訂正后也給予肯定評價。
(2)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評價學生,注重全方位、立體評價,學業評價由教師、家長、學生自己、小組成員等來擔任,評價的內容不僅包括認知因素,還包括非認知因素,從多角度、多方面進行多維評價。
(3)允許學生反復嘗試,獲得成功,應允許學生有錯誤,并通過努力改正錯誤,實行反復補償后的成功評價,滿足學生成功心理。
(4)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因為過程能體現學生的思維狀態,更能體現人的個性。
由于學生的千差萬別,一種教材肯定不能適應全體學生,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設計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法,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讓學生能感受到教師在關注他、相信他。師生互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有學生體驗過成功,才能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追求更大的成功。教師的快樂是建立在學生快樂的基礎上的,師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享受教育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教育短波
名校投檔線比去年略高 邊遠地區高校仍有缺檔
海口7月16日訊 我省本科第一批今天凌晨正式投檔,從省考試局公布的各高校平行志愿投檔線看,在我省該批次錄取的重點高校投檔分數線比去年略高,而海南本地高校和寧夏、青海、新疆等邊遠地區高校則仍有部分缺檔。
重點高校競爭激烈 多所高校投檔線超800分
記者今天從省考試局獲悉,截至下午6時,本科第一批已錄取2514人,其中文史類540人,理工類1970人,體育類4人,4137人處于“院校在閱”。此外,文史類68所院校、理工類88所院校已結束錄取,均超過招生學校總數的一半。今年我省第一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以往低分考生靠“志愿優先”上好大學的現象大大減少了,因此重點高校高分考生生源集中,競爭較去年更激烈。如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老牌名校的投檔分數線都高于去年,多所學校最低投檔線超過了800分。
少數院校生源不足省考試局將征集志愿
省考試局新聞發言人王素英介紹說,今年我省首次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生源不足的學校比往年大大減少。缺檔的院校仍和往年一樣,主要集中在本省高校以及寧夏、青海、新疆等邊遠地區高校。有些意外的是,今年吉林大學理工類還有21個計劃沒有報滿。據統計,本科第一批生源數不足計劃數的學校文史類有5所:內蒙古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海南大學、海南師范大學;理工類12所:吉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沈陽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海南大學、青海大學、寧夏大學、新疆大學、海南師范大學、海南醫學院。(作者:周元 丁雯婕┊出處: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