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媒體制造社會壓力 在議會進行激烈辯論
秦 鷗
1945年,占領國后島的蘇軍戰士與護士在一起。
今年9月17日,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進行電話會談后稱,半年之內就北方四島問題給國民一個交代。然而,日俄媒體卻都不看好,認為日本早已失去收復領土的最佳時機。據俄羅斯《觀點報》等媒體披露,蘇聯解體后,俄首任總統葉利欽曾試圖與日本進行“領土交易”,給了日本前所未有的契機,但在俄軍方和遠東居民的強烈反對下,該計劃最終流產。
230億的土地交易計劃
1992年初,新任俄羅斯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大將突然接到總統葉利欽的指示,該指示要求軍方迅速制定部隊撤離“北方四島”(俄方稱之為“南千島群島”)的進度表,并強調必須在葉利欽總統9月訪日前拿出來,“這對改善與日本的關系極為重要”。
1945年,蘇聯軍隊占領日本的“北方四島”,即齒舞、色丹、國后和擇捉四島,并宣布將其并入俄聯邦。此后幾十年間,日本堅持索回“北方四島”,強調“不解決領土問題,日蘇就不可能簽署和平條約”,而蘇聯干脆宣布兩國不存在領土問題。然而,隨著蘇聯解體,俄總統葉利欽的高參——時任國務秘書的根納季·布爾布里斯和外交部長安·弗·科濟列夫等親西方政治家認為,俄羅斯在遠東的朋友不是被封鎖的中國,而是財大氣粗的日本,解決“北方四島”問題是贏得日本經濟援助的關鍵。
布爾布里斯和科濟列夫還聯合為葉利欽準備了解決俄日領土糾紛的五點方案:俄羅斯承認與日本存在領土爭端;俄羅斯在四島上建立為期15-20年的自由經濟區;俄羅斯在四島上實現非軍事化;俄日簽署和平條約;誰最終擁有四島主權的問題留給后人解決。
實際上,布爾布里斯和科濟列夫積極向葉利欽灌輸一種思想:與其繼續把持那些有爭議的土地,倒不如放出一部分,換取經濟實惠。布爾布里斯承認,當時他除建議葉利欽考慮歸還一兩個島嶼給日本外,還建議將俄聯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的維堡和彼琴卡地區交給芬蘭,上述兩件土地交易的最低售價不少于230億美元,外加等額的對俄直接投資。
面對俄方態度的變化,嗅覺靈敏的日本政府迅速行動起來。據時任俄遠東問題研究所所長的奧列格·阿林回憶,在1992年的一段時間里,從國家杜馬議員到政府官員,從遠東地方政府官員到歷史學家都爭相搶奪日本的邀請函,前去進行所謂學術交流和參觀,他們只要在演講時承認“北方四島”屬于日本,并宣布“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糾正歷史錯誤”,就能得到500-1500美元不等的報酬,以至于日本人背地里稱他們是“外匯洗劫者”。與此同時,在克里姆林宮的默許下,日資大規模滲透進俄羅斯媒體,莫斯科的報刊廣播開始頻繁宣傳“南千島群島地位未定論”。
俄軍方與外交部起爭執
對于總統的命令,正忙于從蘇聯解體的爛攤子中理出頭緒的俄羅斯將軍們一下子懵了,而剛擔任國防部長的格拉喬夫則狠狠地向克里姆林宮潑了一瓢冷水。1992年5月20日,他在接受日本共同社記者采訪時近乎咆哮地表示,“俄羅斯從沒想過從南千島群島撤軍”。俄外交部要求軍方盡快拿出撤軍計劃也讓格拉喬夫異常惱火,他甚至與俄外交部東方司官員發生了爭執。
正在安排葉利欽訪日事宜的外交部把軍方的態度反映給總統后,葉利欽直接打電話給格拉喬夫:“親愛的帕維爾·謝爾蓋耶維奇,考慮到你沒有社交經驗,這一次我不怪你,但請記住如今是民主社會,阿爾巴特軍區(國防部和總參謀部所在地)最好不要對斯摩棱斯克廣場(外交部所在地)的事情指手畫腳,關于南千島群島撤軍的計劃請抓緊辦理,順祝您胃口好。”一位當事人回憶說,面對上面的壓力,“當斯摩棱斯克廣場為總統即將訪日而熱烈鼓掌時,阿爾巴特的人們卻俯身在南千島群島的地圖上愁眉苦臉……”
1992年6月,葉利欽訪問美國。作為日本“老大哥”的美國總統克林頓替日本提出所謂“北方領土”問題,葉利欽沒有表示抗議。更令一些俄羅斯人氣憤的是,一些俄羅斯媒體甚至偽造新聞,聲稱葉利欽專門拜望移居美國的原蘇聯著名作家索爾仁尼琴(1970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后被判叛國罪,并被驅逐出境),后者要總統相信,“12世紀以來的歷史可以證明,南千島群島應當歸還(日本)”。實際上,索爾仁尼琴的原話是:“即便南千島群島歸還日本,也得讓他們付出高昂的代價。”
沒有硝煙的暗戰
在俄羅斯的將軍中,遠比格拉喬夫有心計的俄軍總參謀長杜貝寧信奉這樣一句諺語——如果正面進攻拿不下高地,那就從兩側迂回把它攻下。他把定于7月底召開的有關“北方四島”問題的國家杜馬聽證會作為一場關鍵性戰役。
在杜貝寧的授意下,俄軍總參謀部情報總局竭力將大量“令人忐忑不安的內參”送到積極籌劃葉利欽訪日的外交部手里。這些來自俄羅斯遠東的內參稱,駐烏蘇里斯克的哥薩克部隊警告說,他們準備拿起武器捍衛“北方四島”主權,并強調自己的立場得到外貝加爾、葉尼塞和西伯利亞等地哥薩克兄弟的支持……1992年7月9日,俄羅斯軍報《紅星報》刊登讀者來信,信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葉利欽有可能在南千島群島問題上重犯俄國沙皇把阿拉斯加賤賣給美國的錯誤。”報紙如此“放肆”讓俄總統辦公廳非常不滿。
為營造輿論攻勢,杜貝寧還派遣軍用運輸機,將一大批獨立媒體記者送往“北方四島”。此舉使得俄羅斯多家公共電視臺連續播出“俄羅斯的東方角落”節目,節目中一個駐扎在國后島的軍人的妻子放棄內地的優越生活,堅持把孩子生在島上,并表示“只要遠東有俄羅斯人,南千島群島就是我們的”。這個鏡頭感染了很多俄羅斯觀眾。
7月28日,杜貝寧眼中的“決戰”開始了。在俄國家杜馬《關于俄日關系及俄聯邦領土完整的憲法問題》的聽證會上,科濟列夫的助手庫納澤陳述了把幾個島嶼交給日本的必要性,并認為這能夠為葉利欽“突破東方”的外交奠定必要的基礎。庫納澤還一再強調,俄羅斯做出領土讓步,能從日本獲得許多經濟實惠。
軍方代表杜貝寧發言時則列出了放棄“北方四島”的一系列后果:俄國際威信可能下降;開創領土讓步的先例;俄羅斯失去一道有利的“戰略堤壩”;俄羅斯從日本獲得的經濟補償遠低于“北方四島”所蘊涵的潛在經濟價值等等。
最終,大多數議員接受了軍方的觀點,葉利欽也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推遲到1993年10月才訪問日本。后來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在一系列講話中排除了歸還“北方四島”的任何可能性,日本“收復四島”的努力遭到重創。▲
環球時報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