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行
以人為本的管理已成為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企業中的非正式組織是客觀存在的,研究它很有必要。研究非正式組織的目的,在于將其視為可開發的一種人力資源來正確引導,發揮非正式組織的積極作用。
一、企業中非正式組織存在的客觀性
非正式組織的概念是哈佛大學教授梅奧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是指企業成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會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團體。它的客觀存在是因為:
1.正式組織的不完全性
主要指正式組織在權力安排、社會交往、成就感和安全感等方面的不完全性。
2.組織成員的多層次需要
在正式組織中,人們的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往往難以得到滿足,因而組織成員要加入非正式組織以獲得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滿足。
3. 非正式組織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多種類型
企業員工由于工作性質相近、社會地位相當,對一些問題的認識基本一致、觀點基本相同,或者性格相近、業余愛好相同,使得他們相互吸引和理解,從而自發形成非正式組織。
二、企業中非正式組織對企業的影響
1.非正式群體對企業的積極影響
(1)為員工提供安全的情緒釋放渠道。為員工提供了一個傾訴和發泄不滿的場所,有利于調整員工情緒,保持其心理健康,有益于安全生產。
(2)溝通作用。非正式組織群體的活動不受行政界限限制,比正式組織溝通的范圍大。正式組織可以利用非正式組織群體這一特點,擴大溝通的范圍。
(3)可以為企業發現人才提供機會。有些非正式組織群體是以各種愛好為基礎形成的,這些群體為某些人實現自我價值提供了機會。
2.非正式群體對企業的中性影響
非正式組織對企業的中性影響表現為:非正式群體對員工凝聚力的影響和非正式群體對企業內部溝通的影響。對企業而言,一個高凝聚力的團隊意味著高工作效率。但如果員工與企業之間出現不一致甚至矛盾的時候,高凝聚力的群體就比低凝聚力的群體對的企業負面影響更大。
3.非正式群體對企業的消極影響
(1)影響工作效率。非正式組織群體會有約定俗成的工作標準,當這一標準與企業的目標相沖突時,會阻礙或干擾企業目標的實現。
(2)阻礙企業決策的貫徹。企業中千絲萬縷的裙帶關系和群體利益網絡形成了獨立于正式組織并與企業抗衡的力量,阻礙了企業方針政策、決策的貫徹執行,尤其體現在既得利益集團對組織變革的反作用上。
(3)容易傳播流言蜚語。非正式組織易于利用人際間交往關系,擴散子虛烏有或者擴大了的小道消息。
(4)滋生小團體傾向,影響企業內部穩定。
三、企業中非正式組織的人本化管理方式
1.從尊重人的角度出發,賦予非正式組織合法地位
企業管理者應從尊重人的角度出發,尊重員工加入非正式組織的需要,賦予非正式組織存在的合法地位。企業管理者要接受非正式組織存在的客觀事實,任何不承認或輕視非正式組織存在的態度和行為都是不正確的。
2.從重視人的角度出發,合理利用企業中的非正式組織
管理者應從重視人的角度出發,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把所有管理工作的落腳點放在如何調動員工隊伍的積極性上。善于研究非正式組織的成因、特點,融合企業特有的組織文化,妥善運用領導策略,充分發揮非正式組織的積極作用,使非正式組織成為實現企業目標的動力。
3.從引導人的角度出發,區別對待企業中的非正式組織
企業管理者應該根據不同類型非正式組織的特點和作用,區別對待,進行靈活的控制。深入研究企業非正式組織的性質、成因、結構和核心人物,做到“知己知彼”,從而實現對非正式組織的正確引導,使非正式組織的目標與企業目標一致。
4.從發展人的角度出發,削弱非正式組織建立的可能性
事實上,探討非正式組織如何管理,是很不切實際的研究企圖。非正式組織的特點是以潛規則為行為規則,不僅無形,而且不穩定,變化多端,如果能被管起來,就是非正式組織正式化了,除非采用一套“非正式的管理方法”對待非正式組織,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從發展人的角度出發,幫助、促進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
企業應當從發展人的角度出發,建立有助于員工實現自我價值的價值觀體系,通過創造良好的環境使企業員工從情感需求、個性需求以及社會交往等方面的不完全性中解放出來,幫助、促進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如果每個員工都能在正式組織中實現自我價值,那么自行組織或參加非正式組織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