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麗
在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中,高等數學是各專業必修的重要基礎課程,是為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能力服務的。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什么是任務驅動教學法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課本知識轉化成多個具體的任務,通過師生共同完成任務來講解和學習所需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實施
1.創設問題情景,提出任務
最優化就是在一切可能的方案中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以達到最優目標的學科。例如,從甲地到乙地有公路、水路、鐵路、航空四種走法,如果追求的目標是省錢,只要比較一下這四種走法的票價,從中選擇最便宜的那一種走法就達到目標,這是最簡單的最優化問題。概括地說,凡是追求最優目標的數學問題都屬于最優化問題,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的時候可以趁熱打鐵提出預先準備好的任務。
2.分析任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總任務包括的知識點,把總任務拆成幾個“子任務”,以子任務為模塊,讓學生根據任務的需求來學習,同時,對學生自己能解決的任務可以略講,對于新的知識點可以重點講解。比如在剛才的例子中,包含了5個任務:(1)建立目標函數;(2)確定目標函數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3)求出目標函數的導數及導數不存在的點x1,x2......xn;(4)求目標函數在定義域范圍內的駐點x1,x2......xn; (5)求f(x1)、f(x2)...f(xn),f(x1)、f(x2)...f(xn)的值。對于前兩個子任務,比較容易解決,可以粗略提一下,但目標函數確立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結論,所以要強調前兩個任務的重要性。對于后兩個子任務是要學習的新內容,重點講解怎樣來求駐點以及駐點與最優值的關系。
3.合作學習,完成任務
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是千差萬別的,因此在要求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必須關注到各層面的學生,為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供不同的任務完成機會,讓學生分工合作。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相對簡單的子任務如(1)(2)兩個任務,使他們體會成功的喜悅。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讓起完成相對較難的子任務的探索與研究。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4.及時評價,歸納總結
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教師及時的給予指導評價,讓學生少走彎路,對任務完成較好的給予表揚,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對出現問題較多的,給予鼓勵,并提供適當的幫助,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反思自己的不足。
三、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任務應呈階梯型,層層推進
高職類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如果一開始就選擇難度較大的任務,勢必會挫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設計任務的時候一定要遵循階梯型原則,循序漸進。比如在正弦型曲線 的圖像教學中,筆者設計了5個任務:(1)作函數 在 一個周期內的圖象;(2)作函數 在 一個周期內的圖像(可自己選定 的值);(3)作函數 在 一個周期內的圖像(可自己選定 的值);(4)作函數 在 一個周期內的圖像(可自己選定 的值); (5)總結出 對圖象有什么影響。這5個任務就是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具有較強的連貫性,讓學生在新任務中不斷鞏固前面任務的知識點,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涵蓋初級的任務鏈。
2.任務要符合學生的特點,難度適中
設計任務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注意任務的大小要適當,如果過于簡單,學生會覺得沒有挑戰性,如果過難,學生體驗不到成就感,就會影響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所以在設計任務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任務的難易程度,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3.處理好教師、學生、任務三者間的關系
教師是任務的創設者之一,通過與學生平等對話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和諧的,任務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不能成為教師迫使其學習的手段。
通過任務驅動教學在高等數學中的應用,筆者認為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精髓在于教師通過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和學生共同解決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溝通合作,但在教學中發現任務設計的難度很難把握,任務完成的時間很難控制,還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市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