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荷贊
[摘要]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農村中職學生的特點,要求班主任對學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注重正面教育,耐心疏導,講究工作方法,就農村中職如何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思路。
[關鍵詞]農村 中職 班級管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G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910149-01
班級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班風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育目標能否實現,關系到學校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最終關系到學生身心能否健康成長,因此,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然而,當前農村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大多數來源于農村的初中畢業生。這些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1)年齡較小,對外界充滿好奇,自身約束力差,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思想波動大,容易被社會的不良風氣影響。(2)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可塑性大。(3)缺乏規范化的家庭教育,情感相對孤獨。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一些學生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忙于賺錢,疏于對孩子管教,從而使這類學生缺乏親情,內心相對孤獨。面對這種情況,怎樣才能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特長”的現代復合型人才,新時期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認為應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抓思想,倡導以德育人,以情感人
(一)以德育人,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欲求知必須先學做人,欲成才必須先學做人,欲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必須先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德乃人立足之本,在人的各種素質中是最重要的。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德育素質,班主任肩負著神圣而艱巨的使命。實際工作中,可采取以下措施:1.開展形式多樣,實效明顯的主題班會。利用學校每周的政治學習時間,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等方面的問題開展主題班會,如“班級與我”的大討論,“學習團的知識,爭做優秀團員”的知識競賽,“愛我專業,全面發展”的演講比賽,“人生、理想、現實”的座談會等形式教育學生,培養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2.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學雷鋒送溫暖“三下鄉”活動,團員民主評議活動,“世紀工程”等青年志愿者活動,“緬懷偉人”紅色之旅活動等,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3.通過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觀念的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二)以情動人,重視心理疏導。農村中職學校有部分學生,由于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原因,存在各種問題,解決不好,易造成狂躁易怒,消極厭學或沉迷于網絡、早戀等。面對這種情況,需要班主任講究工作方法,細心觀察,經常找學生以益友姿態交流談心,及時發現問題,找準思想根源,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注重正面教育,耐心做好思想疏導工作。特別對于班級后進生,班主任更應有博大的愛心,不歧視、不放棄,尊重其人格,挖掘其閃光點,讓其深刻感受到在老師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培養積極自信的品格。
二、抓管理,做到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一)選好每一任班團干部,培養班集體核心。班團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臂,班團干部選拔任用德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一支團結、奮發向上的班團干部隊伍,可以形成班集體的核心,感召周邊的同學,從而有利于文明、健康、奮發向上的班風的形成。對于這項工作,可采取下列辦法:1.平等競爭與民主推薦相結合確定班團干部成員。一般經過本人申請→競選演講→班主任提名→班會選舉四個階段確定。成員確定時,班主任應知人善任,堅持以德才兼備,擇優任用的原則,挑選那些關心集體,熱心為大家服務,組織能力強,在學生當中有一定威望的學生擔任班團干部。2.班團干部業務能力培訓考核。班團干部成員確定后,班主任應組織班團干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業務能力培訓并考核。考核合格后,班主任在了解干部成員的個性特長、工作能力的基礎上,量才使用,安排合適的職務,并適當賦予他們一定的實權,讓他們放開手腳去開展工作。3.班團干部定期開展經驗總結,揚長避短,提高他們的領導管理水平。4.班級定期評選優秀班團干部,進一步提高干部成員的工作熱情和成就感。
(二)建立健全班級管理規章制度。“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級要實現規范化、民主化管理,就要有一套切實可行、操作性強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制定班級管理規章制度應根據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學校制定的有關規定,如學生操行考核辦法、學生班級月競賽制度、文明班級競賽制度等,并結合班級的具體實際及專業特點,建立健全班級管理規章制度。班規一般由班委會起草,全班學生討論,并經絕大多數人表決通過才能實施。實施后的班規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全班學生都要嚴格遵守,任何人不得隨意更改。同時班規要盡量細化,易于操作,還要根據情況的變化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本人所任班級先后制定了《崗位責任制》、《班級常規活動》、《班規實施與修改程序》、《學生操行量化評價方案》、《班級獎懲辦法》等班級規章。班規由班團干部具體負責考核,各司其職,班主任及全班同學共同監督,嚴格落實,從而使班級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規范化軌道。
(三)抓養成教育,嚴格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常規教育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基礎,需要班主任常抓不懈。1.抓好早晚自習紀律,班主任勤下班,不僅對學生嚴格要求,而且老師也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感染學生。2.關注學生學習狀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與任課教師聯系,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學習狀況,協調各科教學工作,制定后進生幫教計劃并具體落實,開展專業知識方面的講座或比賽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協調全面發展。3.關心學生日常生活,提高學生生活品質。注意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學生個性發展,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勞動習慣,提高學生生活品質。4.加強與學生家長聯絡,認真做好家訪工作。
三、抓活動,力求生動活潑突出特色
集體活動是德育教育的沃土,是班級管理的紐帶。廣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培育生動活潑的校園文化,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德育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1.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班級學生小組為主體,每周開展一些興趣活動小組。如“書畫小組”、“英語角”、“演講小組”等,不斷豐富活躍學生課余生活,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2.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其形式可多種多樣,如班級籃球賽、廣播體操比賽、手工制作比賽、詩詞朗誦比賽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班級凝聚力。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班主任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運用科學的班級管理方法,把工作落到實處,用愛心、信心洞悉學生的心理,耐心疏導,指引學生前進的方向,相信,班主任工作因此也會變得得心應手,輕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