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新
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拓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加快,城市房屋拆遷過程中所引發的問題也不斷增多,其各種問題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所引發矛盾的集中體現。如何做好新時期的房屋拆遷安置工作已成為與三農問題同等重要、同樣需要各級政府予以重視和解決的重大社會經濟問題。
一、房屋拆遷現狀調查
拆遷是一項錯綜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牽涉面廣,工作難度大,也是城市建設中直接影響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矛盾最集中、最容易影響社會穩定的關鍵環節。
(一)政府在拆遷中的行為及職能方面存在一些“錯位”現象
一些政府部門沒有把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拆遷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為吸引城市投資,給予房地產開發商諸多的特權和優惠,不尊重普通群眾的財產權和基本利益。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不夠重視,處理不及時;有些部門不能依法行政,在未經拆遷當事人申請、缺乏公開的聽證程序下,濫用行政裁決或擅自實施強制拆遷。
(二)法律法規存在缺位、不完善問題
1. 對城市房屋拆遷項目性質未作實質區分。修改后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增加一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國家可以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它在法律層面上給城市房屋拆遷戴上了公共利益的“緊箍”,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以及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也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但何為公共利益是個非常抽象的問題,是個不甚明確的條款。造成在涉及城市拆遷這樣的重大實際問題時,我們仍然需要與物權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重新面對如何對公共利益進行界定的困難問題。
2. 城市拆遷相關配套法律出現缺位現象。隨著《物權法》的實施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暫停執行,一方面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單位個人房屋及其他不動產。另一方面對城鎮國有土地上的單位和個人房屋的征收與拆遷的權限和程序尚無法律規定,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為實現快速拆遷的目的,往往避開司法機關的審查,自行其是,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的強制拆遷行為。
(三)被拆遷人的補償要求越來越高,拆遷工作社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
不少被拆遷人對拆遷安置政策意見較大,即使對在政策范圍內較為偏向被拆遷方的補償方案仍然不滿意,一味追求自身利益,甚至“漫天要價”、“無理取鬧”、“無理上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推進及社會風氣。同時,不少被拆遷人將拆遷當作解決困難問題的平臺,不僅要求解決拆遷補償安置問題,還希望能通過拆遷解決其生活困難、私房落實政策以及一些歷史遺留問題,給拆遷協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四)拆遷個體矛盾更加突出,個別拆遷戶對抗情緒嚴重
幾年來,雖然通過宣傳引導、做細工作,拆遷信訪量大量減少,但是仍有個別“釘子戶”、“抗法戶”對抗和上訪、拒不搬遷,甚至采取一些過激行為,影響了社會穩定。
(五)群眾對《物權法》的理解有失偏頗,動遷難度加大
隨著《物權法》出臺,許多群眾對拆遷工作存在著一定的模糊認識。特別是不少被拆遷人認為《物權法》規定了“公有私有財產平等保護”的原則,就認定私人財產同公共財產一樣神圣不可侵犯,以后拆遷只能走協商途徑、不能再進行強拆,普遍存有要挾心理和抵觸情緒。忽視了《物權法》規定的為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擁有的最后強制權。
(六)被拆遷人鉆法律漏洞,套取補償資金的現象時有發生
有些拆遷戶利用房地產開發商急于實施項目而遷就的心理,為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突擊搭建違法建筑,增加屬于補償范圍內的附屬物,套取補償。另外,專發拆遷財的“房蟲”購買一些拆遷戶的房屋產權,充當拆遷戶要求對自己進行補償和安置,在安置房建好后,“房蟲”們再將其以當時的商品價出售,以達到賺取中間差價的目的。
二、對房屋拆遷存在問題的思考
(一)科學定位政府職能,合法、合理、高效地推進城市拆遷工作
城市建設和發展離不開政府,拆遷問題的解決同樣離不開政府,為有效推動城市拆遷工作的順利進行,政府應在宏觀層面加緊構建城市拆遷的制度化和法制化運行環境。一方面,堅持市場化、社會化的改革方向,促使企事業單位和社會中介組織參與到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中,改革政府大包大攬的模式,對那些通過市場可以調節、通過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可以解決的事項,都應當從行政管理職能中剝離出來;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作用。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協調政府與拆遷人、拆遷評估機構、拆遷執行單位、被拆遷人以及拆遷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維護被拆遷人的合法利益,規范房產開發商和拆遷公司的行為,建立正常的拆遷秩序。
(二)完善城市拆遷的法律法規
由于拆遷事關被拆遷人的主要經濟利益,雖然《物權法》強調了對私有財產的保護,但它是對憲法條義的適用和具體化,并且囿于物權法本身的法律性質,對征收中的“公共利益”和“補償標準”等規定仍然比較原則,因此制定具有操作性的城市房屋拆遷法律、法規尤為重要。
(三)以人為本,依法行政,把維護群眾利益放在首位
拆遷工作涉及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必須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在拆遷工作中堅持依法行政、執法為民,從拆遷決策、政策制定及建章立制到工作落實,從拆遷全過程到各個環節,嚴格做到依法依規、陽光透明、合理規范,不得超越法定權限和違反法定程序,提高拆遷透明度和公開度,確保被拆遷群眾的合法權益。
(四)加強宣傳和引導,充分發揮基層“兩委”班子的作用
城市房屋拆遷涉及千家萬戶,要確保順利推進,就要加強對拆遷政策的宣傳力度,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特別是要加強對《物權法》和《河南省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進一步澄清群眾對“公共利益”和“合理補償”的模糊認識。同時充分發揮村委和街道辦干部的作用,發揮骨干分子的示范作用,做好拆遷戶的政策宣傳和思想工作,解決拆遷戶與業主、開發商和政府之間的矛盾。
(五)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加強對拆遷活動的監管
政府拆遷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對拆遷各個環節的監督檢查,尤其是加強對拆遷人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檢查,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嚴懲拆遷領域侵犯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行政違法行為。同時對那些故意阻礙拆遷工作的不法行為進行有效打擊,對個別為了經濟利益,無視法律、法規和規章,采取不正當手段騙取、訛詐政府的拆遷戶要打擊其不法行為,對于情節嚴重的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行政責任或刑事責任,切實保護拆遷雙方的合法權益。努力完善最低保障措施,充分體現人性化拆遷。通過保證住宅房屋的拆遷安置最低面積套型以及住宅房屋的拆遷補償最低保障標準來解決“低收入居民”買房難、住房難的問題。加快廉租房建設,完善廉租房機制,解決最困難被拆遷人的安置問題。
拆遷關系到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切身利益。作為政府部門,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指導城市建設和房屋拆遷工作,正確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開發建設力度與社會可承受程度、房屋拆遷規模與實際安置能力的關系,真正做到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 河南省駐馬店市財政投資評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