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攸立 孔德云
[摘要]炫耀性腐敗就是傳統腐敗異化的一種形式,體現為夸示財富的消費、炫耀心理的滿足等。炫耀性腐敗可以按照行為主體、資金來源、行為結果和炫耀對象四個標準劃分為多個類型。對炫耀性腐敗進行內涵和類型的界定,是公共管理學科中腐敗研究的最新視角。
[關鍵詞]腐敗炫耀性消費炫耀性腐敗
隨著我國打擊腐敗力度的加大,傳統的權錢直接交易的腐敗形式已經被一些新的腐敗形式所代替,炫耀性腐敗就是傳統腐敗異化的一種形式。2007年6月,中央紀檢委等7部門聯合通報了4起違規修建辦公樓等樓堂館所的典型炫耀性腐敗案件,之后不久又有多起政府部門違規修建豪華辦公樓等案件相繼被曝光。2008年1月,由中國檢察日報社等多家媒體共同發布的《法治影響生活·2007中國法治藍皮書》中把“炫耀性腐敗”一詞列為2007年十大熱詞之一。
一些廉政研究專家和學者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們借鑒了美國耶魯大學學者薛涌提出的“炫耀性腐敗”一詞,將之應用于政府公共管理領域之中,使之成為腐敗研究最新出現的一個視角。但是,現階段學術界對炫耀性腐敗的研究僅僅是停留在初始階段,還沒有對其內涵進行明確地界定以及對其類型進行具體分類?!办乓愿瘮 备拍畹奶岢雠c發展
“炫耀性腐敗”一詞最早是由學者薛涌在《中國足球的炫耀性腐敗》一文中提出的,他對中國足球界經常出現的現象進行了分析,認為炫耀性腐敗和炫耀性消費一樣,行為主體并未從中得到實質性好處。正式把“炫耀性腐敗”和公共部門管理聯系起來的是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他在2007年9月舉辦的廉政建設理論研討會上針對有些地方政府部門修建豪華辦公樓進行奢侈消費等現象使用了該概念,隨后在廣州大學學報上發表了《炫耀性政治行為現象及動因分析》一文,對炫耀性腐敗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李成言認為,炫耀性腐敗就是炫耀性政治行為,“是指人們以炫耀權力為方式,以滿足虛榮心為目的而進行的各種政治行為”。他認為,目前“炫耀性腐敗”現象“已經不再是變態、病態、偶然的社會事件,而成為了一種令人擔憂的普遍政治現象”,個體心理、社會文化、制度等因素構成了該現象出現的動因。
李成言教授在文章中對“炫耀性腐敗”即炫耀性政治行為進行了簡單的定義,并且列舉了一些具體現象,分析了“炫耀性政治行為”的成因,但是他在文章中并未對其類型進行系統劃分,此后雖然“炫耀性腐敗”一詞屢見報端,但鮮有學者對其概念和類型進行深入探討。
“炫耀性腐敗”概念的界定
由于炫耀性腐敗一詞是薛涌從“炫耀性消費”和“腐敗”兩個詞語中引申出來的,所以“炫耀性腐敗”的準確定義應結合“腐敗”和“炫耀性消費”兩個概念進行。
腐敗內涵的概念界定。綜合國內外學者給“腐敗”下的定義,我們可以從其中提煉出幾個必要關鍵詞:公共權力、非法、利益。因此,腐敗可以被認為是擁有公共權力的部門或者人員濫用公共權力為個人或者少數特別利益群體謀取私利的活動。這些人員可能是政府官員也可能是其他擁有公共權力的人員;私利可以是金錢的,也可以是職位或者名譽等。
炫耀性消費的概念界定。早在19世紀30年代,加拿大學者約翰。雷(John Rae)就開始了對炫耀性消費的研究。他認為,炫耀性消費是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產生的,人們希望通過這種行為來獲得優越感,并且這種優越感必須能被社會外界所看到和承認,購買的商品也必須是“炫耀性的”(conspicuous)或“明顯的”(apparent)。中國的一些研究者則是從心理學角度對其進行歸納。鄧曉輝和戴俐秋指出“炫耀性消費是指主要為了夸示財富而不是滿足真實需求的消費活動。這種消費的動機是謀求某種社會地位,其深層含義是人與人之間在需求和效用上存在相互影響?!?/p>
炫耀性腐敗的內涵及特征。綜合腐敗和炫耀性消費的概念,我們可以認為“炫耀性腐敗”是指公共部門或公共部門人員為滿足其心理上的滿足,進而謀取特定群體利益或者個人利益,利用公眾賦予的公共權力動用公共資源進行奢侈消費,造成國家或公眾利益損害的行為。可見,“炫耀性腐敗”本質上就是公共部門或者公共部門工作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通過不正當的手段獲取虛榮滿足的行為,其最大的好處在于當事人并不會因為炫耀性腐敗而直接受到利益損害,甚至通過炫耀性腐敗可以從中達到或許是“金錢腐敗”所難以達到的預期目標。炫耀性腐敗和傳統的“金錢交易”腐敗的最大區別在于,炫耀性腐敗是為了滿足行為者的心理欲望,而“金錢交易”腐敗更多是為了滿足行為者的物質方面的需求。行為主體、行為動機、行為手段和行為結果四個方面共同構成了“炫耀性腐敗”的完整定義,也構成了炫耀性腐敗的特征。炫耀性腐敗的類型
炫耀性腐敗有許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根據劃分標準的不同,可以把炫耀性腐敗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國內腐敗研究專家何增科認為,根據腐敗行為主體性質和數量、腐敗行為主體層級分布狀況、腐敗行為發生的領域或部門、腐敗行為動機等8種標準可以把腐敗劃分為不同類型(見下表)。
本文借鑒已有學者對腐敗的劃分標準,結合炫耀性腐敗特征,根據炫耀性腐敗發生的行為主體、行為資金來源、行為結果以及炫耀對象的不同,可以把炫耀性腐敗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按照行為主體劃分的炫耀性腐敗類型。根據行為主體的不同,可以把炫耀性腐敗劃分為個人炫耀性腐敗和部門炫耀性腐敗兩種類型。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部門炫耀性腐敗和個人炫耀性腐敗的界限不是很清楚,特別是公共部門的管理人員往往以部門的名義進行個人炫耀性腐敗。其一,個人炫耀性腐敗,這類行為基本上是與公共管理部門人員,特別是管理人員的衣食住行有關的炫耀性消費而產生的腐敗行為。其二,部門炫耀性腐敗。部門炫耀性腐敗行為是指一些部門為實現本部門特有利益而進行的炫耀性消費所產生的腐敗行為。
根據行為資金來源劃分的炫耀性腐敗類型。根據資金來源不同,炫耀性腐敗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其一,直接炫耀性腐敗。直接炫耀性腐敗是指進行炫耀性腐敗的資金來源于消費主體,但是我們在這里仍然把消費主體限定在公共管理部門或者是其工作人員。其二,間接炫耀性腐敗行為。間接炫耀性腐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指進行消費的行為主體不必為其炫耀性腐敗行為支付資金。
根據行為結果劃分的炫耀性腐敗類型。根據炫耀性腐敗可能產生的結果,可以把炫耀性腐敗行為劃分為顯性炫耀性腐敗和隱形炫耀性腐敗。從目前來看,國內出現的炫耀性腐敗大多數是屬于顯性炫耀性腐敗。這是和中國實行的以國民生產總值(GNP)和國內生產總值(GDP)為主要指標的單一投入產出核算體系有關的。這種核算體系“作為評價經濟的綜合指標和衡量國民生活水準的象征,驅使著人們的發展行為和發展方式”。正因為這種不完善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許多地方政府為了夸大GDP數據,不惜修建許多豪華公共設施,促使炫耀性腐敗的產生。其一,顯性炫耀性腐敗,指行為產生的結果比較明顯,并且嚴重損害了民眾利益。其二,隱性炫耀性腐敗,指進行消費的后果暫時不是很明顯,只有到一定時期才能顯現出來。
根據炫耀對象劃分的炫耀性腐敗類型。根據炫耀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把炫耀性腐敗劃分為橫向炫耀性腐敗和縱向炫耀性腐敗兩種類型。其一,縱向炫耀性腐敗是指炫耀性腐敗主體把上級部門或者是前任作為炫耀攀比的對象,尤以把前任政府作為攀比對象為多,即為了突出本屆政府的“成績”,不顧實際情況進行炫耀性消費。其二,橫向炫耀性腐敗是指炫耀性腐敗主體把其它同級部門作為炫耀攀比的對象,這種現象在我國某些地方政府中出現得較多。

炫耀性腐敗是原有腐敗形式的變異,對我國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其危害性甚至比直接“金錢交易”腐敗有過之而無不及,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此類腐敗的研究和防范。(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注釋
①李成言,黃國珍:“炫耀性政治行為現象及動因分析”,《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lO期,第10-15頁。②Blake Alcoa,“John Rae and Torstein Veblen",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04,No,3,pp,766-775,
③鄧曉輝,戴俐秋:“炫耀性消費理論及其最新進展”,《外國經濟與管理》,2005年第4期,第2-9頁。
④何增科:“中國轉型期政治腐敗的類型、程度和發展演變趨勢”,《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第5-9頁。
⑤王樹林:“改革現行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理論探討,”《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第26-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