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新政
[摘要]莎翁名劇《威尼斯商人》不但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同時也反映了很多法律問題。從中體現(xiàn)了劇中人法律之上、契約自由的信條,也體現(xiàn)了當時威尼斯商人們強烈的法律意識,值得現(xiàn)代人學習。
[關鍵詞]威尼斯商人契約自由法律意識
安東尼奧為了幫助好朋友巴薩尼奧而向猶太人夏洛克借了三千金幣。夏洛克要求安東尼奧跟他到律師那里簽一張借約:如果到期還不上借款,就罰安東尼奧一磅肉,可以是安東尼奧身體的任意一處。后來,安東尼奧因故沒有及時還錢,夏洛克就要求從安東尼奧身上最接近心臟的地方割下一磅肉。該案審判時,巴薩尼奧情愿用數倍的錢來替安東尼奧償還借款。但夏洛克卻一口咬定要按照約定割下安東尼奧的一磅肉。由巴薩尼奧的妻子鮑西亞假扮的法官費盡了口舌也未能喚起夏洛克的仁慈,最終只得判決支持夏洛克的請求,但同時也提醒夏洛克:契約上只寫了一磅肉,沒有寫一滴血,在割肉的時候,哪怕讓安東尼奧流出一滴血來,夏洛克的田地和財產就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規(guī)定充公。如此,夏洛克的毒計最終一敗涂地。
重溫《威尼斯商人》這篇莎翁經典,在受到文學藝術熏陶的同時,也認識到該劇所體現(xiàn)的法律問題。
法律至上
法律至上就是法律高于一切,把法律當作終極的統(tǒng)治力量,當作最高的權威予以尊重。從最高統(tǒng)治者到平民,從當事人到法官,一切個人和組織都必須置于法律之下。法庭審理案件只能依法裁判,無論公爵和元老,無論法官和民眾,都不能影響法庭做出的判決。
鮑西亞如何機智善辯最終拯救安東尼奧另當別論,法律至上的精神要求任何裁判者決不能出于情感、民憤的考量或出于某種政策的緣由而使法律蒙羞;決不能為了衡平個案的正義而有損法律的尊嚴。一切裁判只能以法律的名義做出,而決不能受到任何個人或組織的影響。正是因為奉行法律至上的精神,威尼斯法庭最終不得不支持了夏洛克的請求,允許他割下安東尼奧一磅肉。
契約自由
夏洛克與安東尼奧的借約反映出當時契約自由的法律精神。簡言之,契約自由是指民事主體之間訂立契約關系,必須由當事人自由意思決定,一般情況國家不得干涉。梁慧星教授曾這樣表述:“按照契約自由的原則,自由訂立的契約就等于是法律,當事人必須嚴格按照契約的約定履行,即所謂契約必須嚴守,正是體現(xiàn)了這種形式正義。法官裁判契約案件也必須按照契約約定的條款進行,至于當事人的利害關系,訂立契約時是否一方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或對方的急需或缺乏經驗,或者履行契約時的社會經濟條件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更等,均不應考慮在內。”梁教授的這一觀點恰好表述了當時威尼斯的契約自由精神。
從現(xiàn)代法學的角度來看,夏洛克與安東尼奧的契約是無效的,根據現(xiàn)代各國法律的普遍規(guī)定,人身權是一種與特定民事主體的人身密不可分的、具有專屬性的民事權利。通常情況下,人身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讓與他人。因此,夏洛克與安東尼奧的契約由于違反法律的規(guī)定或違反相關法律原則而無效。不過,合同部分無效的,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割一磅肉”的條款無效,并不等于借錢的契約全部無效。夏洛克不能割安東尼奧身上的一磅肉,但仍然可以向安東尼奧主張債權。
法律意識
此處僅舉兩個細節(jié)就足可以反映出當時威尼斯人們的法律意識。其一是夏洛克要求安東尼奧跟他簽訂一個“鬧著玩兒一樣”的借約時,是要在律師的面前簽訂。有了律師的見證,這份契約就具有了請求執(zhí)行的效力。這一點足可以反映出威尼斯商人的法律意識。其二是鮑西亞的法律知識和素養(yǎng)。作為一個出身尊貴、家財萬貫的大家閨秀,很難想象出她能勝任一名如此出色的律師或法官,但她確實具備如此的法學知識和素養(yǎng)。從這一點足見當時威尼斯人學習法律的習慣和意識,至少在上層社會中是如此。
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是依法治國的土壤,形成完備的法律制度不是一日之功,要培育一個民族的法律意識和法律文化更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作者單位:石家莊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