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林
[摘要]建設新農村,最根本的是發展農村經濟。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途徑是農業的產業化。產業化必須結合本地資源,因地制宜。駐馬店市利用農村楊樹資源開發板材產業的經驗表明,在區域農村資源產業化整體性開發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自發配置資源的作用,更要發揮政府在資源建設和產業發展方面的宏觀調控作用。
[關鍵詞]農村資源農業產業化政府培育宏觀調控
建設新農村,最根本的是發展農村經濟,首要任務是增加農民收入。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事實說明:凡是農業產業化發展較快、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較多的地方,小城鎮建設的速度也較快,環境和居民面貌的變化也較大;同時也可以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吸納大批人才。農村的產業化開發是推動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一條有效途徑,農村產業化需要豐富的原材料資源作為保障。為了更好地探討政府在農村資源產業化開發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對駐馬店市利用農村楊樹資源開發板材產業進行了大量的實證調查研究。
駐馬店市楊樹資源建設的狀況
駐馬店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地處淮河流域。全市總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800多萬,是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目前,全市林地已達339萬畝,林木覆蓋率已達19.6%,活立木蓄積近1000萬立方米,林業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但相對于板材產業發展來說,森林資源總量仍然不足,生態環境仍然脆弱,林業發展的潛力仍然巨大。經過調查,筆者發現本地楊樹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板材原料基地建設初具雛形。駐馬店全市樹木年平均種植量6000萬棵,10個縣區中平均每個縣區每年600萬棵,種植量比較大。樹木種植增長率全市總體保持在10%左右,各縣增長不均,各年份增長也不均勻。從近95%的存活率來看,森林覆蓋率逐年增長,林木蓄積量日益豐富,具備發展板材產業的資源優勢。板材原料基地建設初具雛形。
楊樹育苗總量大,基地數目不穩定,優質品種少且單一。自2004年以來,駐馬店市平輿縣苗木基地每年保持在5個左右,年平均育苗量保持在246萬株。駐馬店市泌陽縣苗木基地每年保持在7個左右,年平均育苗量保持在810萬株。全市的育苗量為1億多株,其中40%左右外銷。育苗總量比較大,但基地數目變化也較大,缺乏穩定性。楊樹以中林46楊為主,雖然引進了2001楊新品種,107楊、2025楊所占比例也比較多,但可供選擇的優質品種仍然比較單一。

區域內規劃布局不合理,種植與開采缺乏科學的比例搭配。從兩個縣區和全市情況看,實際采伐量低于1500~2000立方米的年限制采伐量,說明還有很大的開采空間。但哪些地域已經成材的楊樹林應該在哪年開采并沒有具體規劃,完全是市場行為。這說明駐馬店市只有種植量規劃,缺乏開采規劃,無法從宏觀上掌控林木開采行為。這導致區域內楊樹資源種植與開采缺乏科學的比例搭配,不利于區域資源的整合、綜合開發以及板材林原料基地建設。
駐馬店市板材產業化開發呈現的特點
駐馬店市豐富的楊樹資源吸引了許多板材開發商,調查發現駐馬店市利用區域內楊樹資源進行板材產業開發具有以下特點:
板材產業“一條龍”的開發模式初具雛形。從駐馬店市兩縣的板材產業開發現狀來看,平輿縣共50個旋切板廠、10個膠合板廠,板材供應比例為5:1;泌陽縣16個旋切板廠、6個膠合板廠,板材供應比例為3:1,除沒有家具這一生產環節外,基本上實現了從原木到板材成品開發利用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初步形成了板材產業開發“一條龍”的雛形。
板材生產企業數量多品牌少,有規模無優勢。從駐馬店市的70家旋切板廠和21家膠合板廠的縣區區域分布密度來講,板材生產企業較多。但是,旋切板廠大多是傳統作坊式的,雖然銷售量不少,供不應求,但由于沒有品牌,同類產品與外地相比價格偏低,利潤不高。加上本地企業在銷售板材過程中缺乏聯合,甚至互相壓價等原因,使得膠合板企業雖然數量多,但并無競爭優勢。
板材生產企業分布散亂,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布局。第一,旋切板廠總體分布廣泛,但部分鄉鎮過于集中,致使周邊的林木蓄積很難滿足需求。第二,膠合板廠的分布更顯不均,平輿縣10個膠合板廠分布在19個鄉鎮中的7個鄉鎮,但僅老王崗就有5個;泌陽縣總共6個,僅板橋就3個。板材成品廠分布極為不均,不利于利用旋切板廠為其就近提供板皮。這不僅會增加運輸成本,而且會使企業之間在收購原材料過程中提高價位,增加原料成本。
板材產品總量大、種類少,旋切板廠與膠合板間的供求不平衡。(參見表1和表2)
從表1所示平輿、泌陽兩縣5個旋切板廠年生產量來看,各廠生產量不均,年平均生產量為632立方米。按兩縣近70家旋切板廠來算,應該在43000多立方米,總體產量比較大,與采伐量相比差額很大。這說明外銷的原木量較大,可發展的空間也較大。開發利用率保持在94%,可開發潛力仍然很大。但從產品種類來看,平均只有一個品種,非常單一。
駐馬店市生產的膠合板主要為裝修和建筑用膠合板材。從表2所示平輿、泌陽兩縣5個膠合板廠年生產量來看,各廠生產量也很不均,平均年生產量為1640立方米。按兩縣16家膠合板廠年生產量來算,應該是27000立方米,這與兩縣43000立方米的旋切板生產量供給差額較大,說明膠合板廠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以上材料說明,駐馬店市較好的板材市場形勢使產業開發和資源建設互相促進,逐步形成了楊樹板材林資源基地、板材加工“一條龍”的完整產業鏈。這也說明,資源優化和產業開發兩者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農村資源建設及其產業化開發需要政府的培育和調控
前文指出,無論是楊樹資源建設,還是旋切板廠和膠合板廠的布局和匹配,都是市場自發的,布局和開發均不是很合理。這就需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進一步推進農村資源建設和相應的加工業的產業化開發,達到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永續發展的目標。
政府在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大力培育板材原材料資源基地的基礎上,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以促進板材林產業化發展:
第一,板材林產業化開發經營需要政府加強引導、協調和服務。從我國已有實踐來看,推進板材林產業化經營,政府要著重做好三方面工作:搞好規劃,搞好調研和決策,搞好服務。
第二,板材林產業化需要政府財政支持。新農村建設需要不斷健全和完善財政投入體制以促進產業化發展。在板材林產業化方面,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推動林業產業化的起步;支持林業產業化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支持林業產業化發展中的組織創新和機制創新。
第三,板材林產業化需要政府不斷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一頭聯結基地,一頭瞄準市場,建立起林副產品多向開發的產業鏈和農工商結合的產業鏈,從而把分散的千家萬戶組織起來,形成群體優勢,進入國內國際市場。
第四,林業及其產業化開發的科技創新需要政府推動。林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從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看,發達國家科技進步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是60%~80%,我國僅為30%~40%。從農業科技狀況來看,我國農業科研產前產后的力量薄弱,近90%的科研力量集中在產中階段。而美國則是產前產后的科技力量雄厚,僅10%集中在產中階段。在美國農業總產值中,產前占20%、產中占10%、產后占70%。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落后、附加值低,關鍵在于農業科技對農產品加工的技術支持與科技指導不夠。為了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增加農產品附加值,我們應加強農業生產全過程、尤其是產前產后的科技力量,利用科技進行農產品深加工,推動農產品的商品化與市場化。
第五,繼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需要發揮政府調控作用。在對多家旋切板廠和膠合板廠的企業家調查中得知,幾乎每個企業都得到了政府優惠的信貸、用地、減稅等相關政策的支持。這也說明這些企業的成長離不開政府的培育。在對板材產業開發比較快的平輿、泌陽兩縣林業局領導訪談中了解到,為了更好地推進板材產業合理布局、科學發展,兩縣制定了發展規劃,并準備出臺相關的準人標準,以促進板材產業合理布局,逐步改變原來分布比較散亂以及過分集中的狀況。同時積極穿針引線,鼓勵企業聯合,上規模、出質量、樹品牌。
綜上所述,在當前農村產業市場發育不成熟、人均資源日益緊缺的情況下,中部地區的農村在利用資源優勢進行產業化開發的過程中,政府必須發揮宏觀調控優勢,進行科學規劃、正確引導和嚴格監管,推進整體性開發以達到節約資源、科學發展的目的。(作者單位:中共駐馬店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