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超
[摘要]當前,處于社會轉型期的我國在多元化價值觀和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和行為問題。如何幫助青年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宏觀和微觀等方面對青年進行支持,促進青年更快地發展是整個社會必須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社會轉型期青年成長社會資源投入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在多元化價值觀和后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政治意識淡化、自我價值膨脹、組織紀律觀念淡薄、價值觀失衡、政治信仰丟失、政治觀念模糊;沒有理想和寄托,實用性、功利性、自我中心至上等;金錢至上成為他們的人生信條,享樂主義漸成一種文化意識形態,凡事從自我出發,不考慮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甚至走向了極端個人主義;責任意識淡化,行為方式失范。這些問題的出現,嚴重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成才。
國家要增加對青年發展的社會資源投入
青年發展程度已經成為衡量社會經濟以及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然而青年的發展需要成本,需要社會資源。青年發展過程中如果社會資源不足,就容易造成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種種矛盾沖突和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而在青年社會問題中,原發性青年社會問題較少,絕大多數青年社會問題是社會問題的衍生物,是社會結構規定下的產物,在很大程度上是青年成長成本與青年成長收益之間矛盾與沖突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因此,青年發展的社會資源是否豐富、青年成長成本分擔是否合理,是青年社會問題及其相關社會問題能否減少、緩解和消弭的重要影響因素。
但是,在現階段,我國在青年發展中社會資源投入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如社會資源總量不足,青年成長的成本分擔不合理,成本負擔的機制不健全,國家、社會和家庭,包括青年個人,對于青年成長成本負擔的比例不合理,負擔機制不完善。社會資源不足或投入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年發展問題的一個重要影響源。增加青年發展的社會資源投入,是促進中國青年成長的沖擊與障礙問題解決的一條有效途徑。
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帶來青年發展成本的不斷提高。要改善和提高青年發展的社會資源,最根本的是更多地投入物質和資金,創造青年成長的更好的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同時,由于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對人力資本的要求,青年成長成本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也是這種要求的一種現實反映。在青年階段,人力資本的提高主要通過教育的投入,具體體現的形式包括教育年限、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教育設施和教育環境等方面。人力資本的提高需要加大資本投入,增加社會資源。
要減少和消除青年在成長過程中的沖擊和障礙,國家和社會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分擔家庭對于青年成長成本的過重負擔。目前,青年教育費用問題和青年就業問題非常突出。其實這些問題是變革的中國社會中社會結構和社會資源配置不完善的產物。從青年成長成本負擔機制來看,國家、社會、家庭和個人對于青年成長成本負擔的比例不合理、負擔機制不完善,導致了家庭和個人負擔過重而不堪重負,影響其正常的發展而出現發展問題。在青年成長成本分擔機制中,國家應該發揮基礎性作用。在分擔青年成長成本中,主要體現為國家經費對青年成長所需資金的合理劃撥、政策和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國家行政力量和國家強制機器的有效保障。國家需要加大對青年成長的資金投入和設施建設,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承擔起更多的教育成本責任。
政府必須提高社會發展的管理水平
目前,我國青年發展中暴露出來的種種問題,并不僅僅是青年自身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它涉及到國家和社會服務于青年的能力和社會發展管理水平。因此,必須提高社會發展管理水平,促進國家和社會服務青年發展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首先,要進一步加強對青年發展的科學規劃。政府要制定、完善和實施有關青年和青年事業發展的政策,切實加強對青年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政府要在青年發展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加強對青年成長問題的政策性指導和科學決策,研究、協調、解決青年和青年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推動青年發展規劃、青年政策等的制定、實施。各職能部門要了解青年發展的規律,把握青年發展趨向,研究青年發展的新情況,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
其次,要不斷完善青年人才工作機制。抓住培養、凝聚、舉薦關鍵環節,構建開放式的青年人才工作格局。完善青年人才中介服務機構,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功能、廣覆蓋的青年人才中介服務體系。建設青年人才庫及其信息管理系統,強化青年人才資源社會預測、信息收集、趨勢監控、流動引導等信息化服務。規范表彰激勵機制,建立科學開放的青年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和評選表彰體系。把青年發展工作納入人才工作體系,制定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長的政策和制度,優化青年成才環境。
為青年量身開發課程和社會活動計劃
通過開發基于青年職業能力建設和適應社會等發展課程和社會活動計劃,企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為青年、特別是在校大學生提供關于職業發展相關的信息、交流以及實踐機會,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幫助他們順利發展和就業,提高其組織社會化的程度與速度,可以為青年的職業生涯發展與成功提供良好的幫助與指導。青年職業指導工作的對象主要是處于青年前期的即將擇業者、初次擇業者和職業初期的磨合者,這些人尤其需要得到職業指導。對這些青年進行職業指導,尤其應以廣大中學生為重點。這是因為中學生從十二三歲到十八九歲,正處于懵懵懂懂的時期。青年的不成熟性在中學生身上體現得最突出。之所以將青年職業指導工作的對象重點框定為中學生,是因為目前的教育制度的原因。我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這樣一來,將來所有的就業者在就業之前都必須經過中學教育。因此,在中學開展職業指導工作可以使未來的每一位就業者在就業之前普遍都能得到一定的指導,同時也有利于提高高中畢業生對于大學專業方向的選擇的理性,畢竟大學專業可能是其今后職業發展的基礎。
通過合理設計并適合當代青年特點的發展課程與社會活動計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青年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壓力問題;協助青年學生做出積極、務實、負責任的職業和人生規劃;面向社會和企業的現實人才需求,開展面向專業的人才聯合培養;為在校大學生提供更多社會資源和機會。
加強對貧困家庭的援助
家庭是青年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場所和主要支撐,家庭對青年成長和發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家庭具有對青年的經濟支持、精神支持和加強教育的功能,這些功能的發揮,對于提高家庭對青年的凝聚力,增強家庭對青年行為的控制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發揮我國家庭的教育和支持功能,促進青年更快更好地發展也是政府、學校和社會的重要任務。具體來說,對家庭的援助包括經濟層面和精神層面。但目前,我國家庭所發揮的功能,遠未達到它應有的作用,青年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有80%的來自于家庭的責任。加強對青年所在家庭的援助有助于青年的發展及偏差行為的控制,促進青年的良好發展。
有研究表明,貧困家庭中的青年由于家庭貧困導致的心理貧困極其普遍。由于個體個性、能力的差異和家庭環境的不同,青年在社會化過程中,所受到的社會化的環境、機遇、能力的提升和就業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可以說,由于青年成長過程中的環境和所獲得的發展成本的不同,最終導致青年群體發展的嚴重分化。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措施是加強對于貧困青年家庭的經濟援助。
家庭是個體出生后社會化的場所,父母是個體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個人一生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他是個體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標尺,家庭教育的失敗不僅僅是個體和家庭本身的問題,也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在當代社會,家庭的不斷消解、崩潰所帶來的是家庭功能和作用的日趨弱化,由此所引發青年犯罪問題也愈來愈多,愈來愈嚴重。家庭教育是預防青年犯罪現象的首道防線。
因此,需要加強家庭與學校和社會的合作,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家教咨詢中心、家長學校、家庭教育講座等組織的作用,努力提高家庭教育方式的科學性,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總之,對于青年來說,發展和沖擊是相伴相成的。國家要從宏觀上正確認識并積極調控青年發展中的各種導向性問題,增加社會資源的投入,為青年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社會和學校要從中觀的角度積極引導青年走上健康的發展之路;而青年本人必須自覺地思考和認識自己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價值觀上可能有的偏頗和片面化,努力求索一種適應時代與個人真正需要的綜合的價值觀取向,客觀地看待經濟成就、民主和公民意識、文化的敏感和修養、生活的自主豁達等重要的人生目標,力求使自己平衡全面地獲得所有這些人生意義的取向。(作者單位:廣西工學院學工處)
注釋
①李廣文,鄧希泉:“青年成長成本的時代特征及其辯證認識”,《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第5~7頁。
②李琳:“當代青年教育成本及其承擔機制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07年第4期,第8-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