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龍 李博威
[摘要]“自我管理式學習”是21世紀最重要的觀念。面對高新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社會生產手段、生活環境、生存條件的現代化發展,現代人應從認知自己的學習優勢、注重從他人經驗和實踐中學習、注重網絡在線學習、注意儲備性與急需性學習的結合、注重終身學習等五個方面進行自我管理式學習。
[關鍵詞]現代社會自我管理學習方法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時代的需要,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確保自己順利地生存和發展。而懂得如何學習并堅持終身學習,就是要對自己的學習實施自我管理,即進行自我管理式學習。
自我管理式學習的意義
現代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使每個人都意識到一種不能與時代發展同步、甚至落后于時代步伐的危機。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越是那些已經受過高等教育和已經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士,這種危機感就越是強烈。在現代社會里,任何人都必須通過不斷再學習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資源,已經不是資本、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而是知識和知識工作者。在當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四五年后已經過時,知識工作者要想把工作做好,保持競爭優勢,不被社會淘汰,就必須有好學的精神,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繼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因而,自我管理式學習是知識工作者保持競爭優勢,跟上時代步伐,不斷進行自我管理所不可或缺的永恒主題。
所謂“自我管理式學習”,就是在一定的組織中,個人根據組織的學習環境與資源條件以及自己的需要,設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需要的資源,選擇學習方法,并不斷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與傳統學習相比較,自我管理式學習不再以培訓專家和教師為中心,而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傳統學習是“讓你學”并已規定“讓你學什么”、“讓你怎樣學”,而自我管理式學習則是“我要學”、“我想這樣學”。
在組織中推廣自我管理式學習,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力,使其從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出發,自主決定培訓項目;可以提高員工對變化的適應能力,培養學習型的人格;可以使組織的培訓項目富有彈性,更為靈活;這種學習方法易于隨時了解學習效果,獲得激勵反饋;并且,可以使學習成本相對降低,有效利用學習資源,提高學習效益。
自我管理式學習的特征
自我管理式學習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六個方面:
主客體的統一性。自我管理的精髓和靈魂在于“自我”,即管理主體和客體合二為一。在自我管理式學習中,自己既是學習中管理行為的施行者(主體),又是管理行為的承受者(客體)。作為管理主體,學習者提升了管理學習的自我責任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自覺地對自己的學習實施自我檢查和評價,并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及時調整學習策略。作為客體,根據自身需要安排的學習和管理是自己愿意接受的。這種管理和學習結合過程中的雙重角色有利于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自主選擇性。作為學習中的管理者,自己對學習的內容有更多的選擇權,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點,選擇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自我獨特性。在自我管理式學習中,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收現成的知識,而是獨立地主動探索,根據自身特點積極反思,發現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同時,自我管理式學習也體現出個性化的特征,即學習的內容、方法、監控、督促和檢查等方面都有很強的自我針對性。
廣泛多元性。自我管理式學習突破了學校學習的狹窄范圍。從課堂學習到課外學習、網絡學習,從日常學習習慣到學習行為的養成,從獨立學習到與他人的合作學習,這都是自我管理式學習的體現。同時,學習者既沒有固定的授課教師,也沒有固定的同學。學習的內容與進度也都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靈活時效性。首先,學習課程結構的設置靈活,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一定的學習單元、學習進度、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其次,學習的管理過程靈活,學習計劃的制定、實施控制過程和方式都可以根據自我情況制定和調整,而且學習者可以隨時利用一些評價標準(例如考題等)來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最后,自我管理式學習有很強的時效性。在某階段學習什么和怎樣學習,是根據社會發展和自我需要而確定的;當自己感到知識陳舊或知識能力跟不上社會發展和自我需要時,就可以及時調整,以使自我管理式學習更符合時代和自我發展的需要。
學習終身性。十六大報告提出“學習型社會”的奮斗目標,其內涵,一是全民學習,二是終身學習。全民學習是指學習的普及性;終身學習是指個人學習的持續發展性,即每個人不僅在學校教育階段學習,而且在走出學校之后也要繼續學習,把學習作為自己生活的重要內容和習慣,貫穿于個人的一生。這種學習的終身性恰恰是自我管理式學習的重要體現。
自我管理式學習的要領
自我管理式學習是對自我學習實施認知、組織和控制行為的活動,它既不是一種智力,也不是一種學習技能,而是一個認知行為的自我訓練、自我約束過程。自我管理式學習的要領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認知自己的學習優勢。第一,了解自己是善于閱讀還是善于傾聽,并根據自己的行為優勢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據研究,閱讀者和傾聽者的比例大概各占一半,一個人很少會兩者兼得。因此,要先明確自己屬于哪一類,再尋找個人擅長的學習方式。第二,認清自己的習慣性學習方法。有些人通過寫來學習,許多寫作一流的人,在校時成績不佳,溫斯頓-邱吉爾就是一例。有些人通過做大量記錄來學習。例如,貝多芬說:“如果我不立刻把它寫下來,我很快就會把它忘掉,如果我把它記錄在草稿本上,我就再也不會忘掉了,也不必再去查閱。”自我管理式學習就是要根據自己的習慣性學習方法去進行學習。
注重從他人經驗和實踐中學習。第一,善于主動詢問,從他人的經驗和知識中受益。一個人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他人點撥。向別人主動詢問,可以少走彎路,節約時間成本;可以少受挫折,增加成功的機率;可以有針對性地積累知識和經驗,解決難題,提高學習效率。第二,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去運用和體驗。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個人的管理》中寫到:學習是最容易掌握的,然而運用學到的知識是取得績效的關鍵。或者說,不在實踐中運用學到的知識的人注定是不能取得成效的。學習的最終效果不在于學到全新的東西,而在于把我們已經會做的事做得更好!
注重網絡在線學習。彼得·德魯克認為,相對于傳統的教育和學習方式,在線教育和學習具有很大優勢。他把這些優勢歸結為以下三點:第一,節省學習時間和費用。試想一下,如果在世界上貧窮的國家里發展在線繼續教育和學習,那里的人民將不僅能夠利用互聯網在短時間內獲得發達國家的最有價值的數據材料,而且也省去了
建造大學的巨額費用。第二,在線學習更富有靈活性。在線學習的存在,使學生們能在任何自己方便的時候在家里獲得他所需要的知識,而且,那些不能立刻掌握學習要點的學生們還可以把課程內容再學一遍,甚至幾遍,直至最終理解。第三,在線學習的交互性。這也是在線教育和學習區別于傳統教育的最大特點。在線學習可以把圖表和講話融為一體,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定期提醒訪問者為所學課程設定學習目標。借助互聯網的交互性,完全可以實現教師與學生一比一的比率,并形成討論如何把全球最好的想法應用到現實的工業、商業、服務業或其他類型機構中的聊天室和學習小組。簡言之,網絡學習已經成為人們提高學習生產力的一種更有成效的方法。
注意儲備性與急需性學習的結合。學習有兩種目的,一是為長期打基礎,好比儲蓄;二是短期應用,好比臨陣磨槍。學校教育,主要是儲蓄,為長期需要打基礎;而在干中學、崗前培訓和崗位培訓,則是為短期需要而臨陣磨槍。我們應該樹立儲備與急需相結合的學習理念。機會不會等我們準備好以后再來。機會天天都有,但永遠給有準備的人。在當代社會,只要有失業存在,人們就隨時面臨著重新選擇工作和職業的挑戰,而長期儲備的知識和才能,有助于提高個人就業選擇的資本價值和職業競爭力。所以,就自我管理式學習而言,我們應樹立長遠目標,不斷更新和儲備相關的知識,以迎接時代、機會或重新擇業的挑戰。
注重終身學習。自我管理式學習是自我管理中的永恒主題,也是人們永無退休和失業的職業。我們應該把學習根植于自己的生活中,進行終身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個人具有永不衰減的價值。(作者單位分別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東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
注釋
①鄭大奇:“自我管理式學習”,《計算機世界》,2000年9月11日,第7版。
②劉宇文:“信息高速公路與自我管理學習”,《中國教育學刊》,2001年第1期,第45~48頁。
③④彼得·德魯克:《個人的管理》,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47、148、150頁。
⑤應方淦:“彼得·德魯克的教育思想”,《成人教育》,2001年第4期,第5~6頁。
⑥張立偉:“讓長處充分發揮!——記者自我管理五問”,《新聞記者》,2004年第1期,第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