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瑩 商 虹
[摘要]通過采用UPI對成都醫學院2008級新生進行普查發現,大學新生整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亦有部分學生出現自卑心理、人際交往經驗缺乏、情緒易激動等心理問題。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以幫助學生順利成才。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健康調查
在5·12汶川大地震后,為了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災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研究對成都醫學院2008級新生采用UPI進行普查,旨在更全面、準確地了解災后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本研究對成都醫學院2008級共1358名新生進行了普查,實際有效問卷為1298份,其中男生445人,女生853人,男生平均年齡19.23±1.09歲,女生平均年齡19.07±0±95歲。
研究方法。一、施測問卷:對2008級新生的調查采用的問卷為清華大學心理咨詢中心翻譯修訂的日本“大學人格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v Inventory),簡稱“UPI”。該問卷的主要作用是能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學時的心理健康狀態,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早期發現并采取相應措施。二、施測時間:本調查時間安排在2008級新生入學后2個月暨5·12大地震后6個月(2008年11月)。三、施測人員及數據處理:本研究量表的施測由心理學專業老師及受過訓練的應用心理學專業高年級大學生實施,數據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研究結果
新生主要心理問題表現。對成都醫學院2008級的1298份有效UPI問卷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在幾乎覆蓋了大學新生所有煩惱的56項癥狀中,他們的心理困擾集中表現為“思想不集中”等15項癥狀,并且除了“缺乏自信心”和“愛操心”與2007級學生有較大差異外,其他主要癥狀的排位與2007級學生有相當高的一致性(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成都醫學院2008級大學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一、情緒性格問題,主要癥狀為“缺乏耐心、自信心、決斷能力”,“情緒起伏過大”,“缺乏熱情和積極性”等。二、強迫癥狀,如“對臟過分敏感”、“擺脫不了毫無意義的想法”、“思想不集中”等。三、人際關系問題,如“情緒容易被破壞”、“在乎別人的視線”、“總注意周圍的人”等。
附加題結果分析。與2007級學生相比,2008級新生比2007級有更多的咨詢要求,并且都存在新生實際接受心理咨詢或治療的比例與咨詢需求比例之間有較大落差的問題(見表2)。
從附加題得到的結果,反映出許多有心理問題或有咨詢需求的學生沒有及時得到心理咨詢和輔導。
UPI“異常”學生篩查。以第25題“活著沒意思”作為初步判斷有無自殺意念的標準,2008級學生中有96人存在自殺意念,占參評人數的7±4%。將大學生人格問卷(UPI)總分≥25分或第25題(“活著沒意思”)作肯定回答者界定為“心理異常”,篩查出可能有心理問題的2008級學生共計251人,占參評人數的19.3%,檢出率比2007級的20.1%偏低,表明2008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好于2007級學生。這說明在強大的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下,災后的心理康復工作卓有成效,2008級的新生雖經歷了5·12汶川大地震,卻并沒有像人們所擔心的那樣——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成因分析
通過UPI問卷調查顯示,成都醫學院2008級大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是良好的,但也有一定數量學生表現出的問題不容忽視。
自卑心理和強迫心理傾向。研究表明2008級學生在強迫心理傾向方面有加重的趨勢。大學生的強迫心理與自卑心理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缺乏自信就會“在乎別人的視線”。因此,通過加強自信心的培養,消除自卑心理,其強迫心理傾向也能得到適當緩解和克服。
人際關系問題。研究數據表明,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經驗,有的甚至回避參與,有的則因人格因素帶來交往中的矛盾與沖突,這一切都妨礙了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情緒問題。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導致情緒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而起伏波動。部分大學生則易感情用事,缺乏理性思考,從而導致許多不良情緒的發生。
對策討論
本研究表明,雖然負性生活事件未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響,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是嚴峻的。新生的心理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而潛伏下來,將會成為日后發生心理問題的隱患。
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端正學習態度教育。許多新生面對各種壓力和困難,開始產生消極的人生態度,不能積極地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因此教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的理想顯得十分必要。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廣大學生面臨學習、就業、經濟和情感等方面的壓力,難免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產生。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會學生助人、自助,塑造健全人格。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以及文化素質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正確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鍛煉社交能力。
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學校、家庭和社會是育人的三大載體,各自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只有建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形成有效的信息交流和互動機制,才能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合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作者單位:成都醫學院人文信息管理學院:本文系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資助項目)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誘因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復雜、多變,其引發原因多種多樣,在其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致地分析其誘因,以便有效地解決問題。
第一,環境、角度的變化引發心理沖突。大學生的角色地位及生活環境與高中時期有著很大的不同。據調查,80%的學生以前在家沒有洗過衣服,生活自理能力差。對父母有較強的依賴性。生活問題對這部分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第二,學習壓力造成的焦慮心理。現在的大學對學生學習要求嚴格,若幾門課程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甚至退學的危險,這就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第三,人際關系不良導致情緒及人格障礙。現代青少年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他們不善于交際。而在大學中,人際關系比高中要復雜的多,要求學生學會與各種類型的人交往,逐步走向社會化。但部分學生很難適應,總是以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人,因而造成人際障礙。
第四,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如果在大學生戀愛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
第五,就業壓力造成的心理壓力。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是個普遍問題,而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就更難。擇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給臨近畢業的大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又以一些不正當的渠道宣泄出來,如亂砸東西,酗酒打架,消極厭世等。(資料來源:新浪網)